職場佛系溝通,瞭解一下?

Part 1 為什麼生氣

職場佛系溝通,瞭解一下?

首先,我們為什麼生氣,生氣是一種感受,感受的根源在於我們自身。我們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

生氣的原因在於我們的想法——對他人的評判和指責。

假定我們跟朋友相約,時間到了,她卻沒來。

如果彼此的關係正處於微妙時期,那我們可能會憂心忡忡;

如果我們看重的是誠實守信,我們也許會覺得不耐煩;

反之,如果我們想休息一會兒,可能就不會介意她來晚了。

職場佛系溝通,瞭解一下?

拿上面的例子來說,同一件事情,自身不同的需要導致不同的感受。一旦意識到自己的需要——不論是友誼、誠信還是休息,我們就可以更加取悅自己。

我們可能會有強烈的情緒,但不再生氣。可如果意識不到自己尚未滿足的需要,一心考慮別人的過錯,我們難免就會生氣。

Part 2 生氣時的反應

在發生不如意的事情時,我們一般會有4種反應:

-責備自己

-指責他人

-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第一種會讓我們內疚、慚愧,甚至厭惡自己。第二種我們認為別人應當認錯或受罰---我相信這就是我們生氣的原因。

當我們選擇第三種反應時,我們專注於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們用心體會著自己,而不再分析別人犯了什麼錯。除了專注於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們還可以選擇去體會對方的感受和需要,即第四種反應。此時,我們不會感到生氣,也無須壓抑憤怒,憤怒自然也就不再存在。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經常聽到這樣的話,“你成績不好讓爸爸媽媽傷透了心”“你要氣死我啊”“你那樣做讓我很丟臉”,當父母說這樣的話時是想讓我們知道,我們的行為造成了父母的痛苦。

然而,如果在一個社會中,內疚被運用來控制人,那麼指責他人就容易成為一種習慣。同時,為了使這種手段奏效,我們可能就會認為一個人可以主導另一個人的情緒。這樣,就與溝通目標背道而馳,久而久之,與對方的關係也只會日愈疏遠。

職場佛系溝通,瞭解一下?

Part 3 生氣時如何表達需要

職場佛系溝通,瞭解一下?

生氣時要想充分表達需要,第一步是我們不再歸咎於他人。只有當我們選擇第三、四種反應時,才能進一步充分表達需要。

那火冒三丈時,我們如何去表達需要呢?

推薦以下4個步驟:

-停下來,呼吸

內心憤怒時,先停下來深呼吸,避免採取行動去指責或懲罰對方,只是靜下來體會自己。

-留意我們的指責

如果因為某個原因使自己在同事之間遭到了排擠,我們會無比生氣,並且腦海中充斥著這樣的想法:“憑什麼我要遭受這樣不公平對待!”

這時要耐心留意我們對他人的指責,因為生氣時冒然去指責他人並不是上策,將對他人的指責先放下,才能更好表達尚未滿足的需要。

-體會我們的需要

既然我們因為被排擠而憤怒,那就去了解這中間自己想要滿足的需要——想要被接納,被平等對待。

-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

那為了充分表達自己,最後一步就是張開嘴,說出自己的憤怒。到這一步時,滿腔怒火很可能已經轉化為需要以及與需要相聯繫的情感。

為了充分表達憤怒,我們也許可以對那個人說:“你走進辦公室後,和其他人都打了招呼,卻唯獨沒有和我說話,現在你又在討論我的短處,注意到這些,我覺得很難受,因為我很看重平等。我想請你告訴我,聽到我說這些,你的感覺怎麼樣?”

職場佛系溝通,瞭解一下?

墨子有個得意門生叫耕柱,但他總是被墨子批評,久而久之就產生了不滿、憤怒的情緒。

但他並沒有消極牴觸學習,而是在放學後找墨子溝通。墨子告訴他,正因為他是一塊可塑之材,所以才會一再地嚴厲教導與匡正他。耕柱聽後,放下了心中的不滿,認真求學。

耕柱雖內心憤怒,卻仍能停下來去表達自己的感受並且體會尊師的用意,最終輕易化解誤會,實現溝通的最佳目標。

職場佛系溝通,瞭解一下?

Part 4 如何與“生氣”的對方溝通

職場佛系溝通,瞭解一下?

職場佛系溝通,瞭解一下?

先傾聽對方

-體會對方的感受和需要

不論對方以什麼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我們都可以用心體會其中所包含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比如,一位新鄰居因為急事向你借走汽車,你的家人知道後責怪你把車借給陌生人,此時,你可以好好體會他們的感受和需要,既不反駁也不自責,用心體會家人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職場佛系溝通,瞭解一下?

-給對方反饋

在傾聽對方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之後,我們可以主動表達我們的理解。如果我們已經準確領會了他們的意思,我們的反饋將幫助他們意識到這一點;如果我們的理解不到位,對方也就有機會糾正我們。使用疑問句來給他人反饋,也將便於他人對我們的理解作出必要的補充。

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在說話時有明顯的情緒,他一般會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饋。如果我們是說話的那個人,我們不妨清楚地表明我們是否期待反饋。

職場佛系溝通,瞭解一下?

在給他人反饋時,我們的語氣也十分重要。一個人在聽別人談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時,將會留意其中是否暗含著批評或嘲諷,如果對方通過我們的語氣意識到我們是在認真感同身受,那一般就不會產生反感。

-保持關注

在解決問題或詢問他人的請求前,為他人的充分表達創造條件是有必要的。如果過早地提及他人的請求,我們也許就無法傳達我們的關心,甚至還會讓對方覺得敷衍。並且,隨著談話越深入,對方的感受才會逐漸表達更多,因此,保持關注將為他們探究和表達內心深處的感受創造條件。急於瞭解他人請求或表達自己,都會妨礙我們傾聽。

REC

職場佛系溝通,瞭解一下?

當他人遭遇不幸時,我們常常急於提建議、安慰或表達自身感受。但若想傾聽他人,需要我們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心全意地體會對方,也有利於他人的理解和接納。

與此同時,不論別人用怎樣的詞語表達自己,我們都可以用心體會他們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有時我們可以主動表達我們的理解,來幫助對方瞭解我們在某種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交流過程中,我們仍保持持續的關注,為對方的充分表達創造條件。

職場佛系溝通,瞭解一下?

使用強制力

如果衝突的雙方都能充分表達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並得到對方的理解,那麼,對方的需要通常可以同時得到滿足。然而,有些時候,雙方沒有機會進行這樣的對話,比如一方也許不想交流,或是危險迫在眉睫沒有時間交流。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能就需要使用強制力來避免傷害。

職場佛系溝通,瞭解一下?

例如,我們抱住年幼的孩子不讓他跑到公路上,那是為了他的安全,也是一種強制力的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非暴力溝通中,我們運用強制力是出於防衛的目的而不是為了懲罰對方。使用防衛性的強制力,是為了保護自己或他人,而不是為了懲罰、羞辱或譴責他人。如果威脅或實施懲罰,人們常常會產生敵意和牴觸心理。這樣,彼此的關係將會疏遠。

職場佛系溝通,瞭解一下?

Part 5 給自己一些時間

職場佛系溝通,瞭解一下?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的第一反應常常是習慣性的反應,因此,運用佛系溝通有時是很彆扭的事。然而,如果我們想要實現自己的人生選擇,我們就要給自己充分的時間。

職場佛系溝通,瞭解一下?

有個朋友把佛系溝通的表達形式寫在了一張卡片上,每次上司批評時,他就把卡片掏出來,提醒自己用佛系溝通的方式來表達。

實際運用是至關重要的,大多數人的生活環境大都相差不遠,在不順心時,許多人已經習慣於批評和指責他人。因此,在剛開始運用佛系溝通時,我們可以把節奏放慢些,在說話前先想一想,甚至必要時停下來,什麼也不說。

總結

在我們火冒三丈時,批評和指責他人都無法真正傳達我們的心聲。

如果想充分表達憤怒,我們就不能歸咎於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與批評和指責他人相比,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們的願望得到滿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