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杀人格》|导演手札1

微电影《杀人格》|导演手札1

《杀人格》

导演:红尘

编剧:红尘

主演:江奇霖/易易梓/红尘/彭士腾/王博文/杨菲洋/孙文雪/杨世瀚

类型:微电影

片长:45分钟

微电影《杀人格》是一部「非典型都市心理悬疑武侠片」。由道家学者、地理学者红尘先生跨界执导。杀得掉繁杂的意,灭不掉善良的心。12月敬请期待!

导演手札1

01电影名字的由来

这部电影是心理题材。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很基本的概念,认为人是有人格的。但它又有另一个概念同时存在叫做人格分裂。人格分裂就是你有这一面,又有那一面。事实上我们发现很少人是只有一个人格的,通过我的观察和生活心得,我觉得正常人至少通常能表现出有两个人格,实际上可能会有更多。如果按照心理学的原理来说,有很多潜在的心理因素,甚至潜在的人格已经形成了,但你自己不知道。它在某些情况下会突然间冒出来,让你变成另一个人,但并不是说你真的变了,只不过你本身具备了这一面,只是平时没有发生而已。在这过程中,每一个人格可以说是一个选择吧,但实际上它是另一个你在出现。当我们有强烈的选择的时候,我想这种人格跟人格之间的关系就已经不是冲突那么简单了,这个时候可能会上升到像战争,像你死我活的决斗。那么,经历过一些大事情的人,我相信都有这种心得,所以这一个故事在主角面对一个很大的抉择的时候,这种心理冲突最后变成了一场人格之间的互相杀戮,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02为什么是四个人格

如果这部影片是由一个西方导演去拍的话,会有七个人格。因为在传统上,特别是天主教的神学系统里面认为人是有天然的七宗罪。但其实我们总结了一下七宗罪,发现有些是重复的,所以最后我们归纳了一下,就剩下四个人格。

我们与七宗罪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因为我们是东方人,有一种东方的哲学和思维在里面,别说有四个,就算有七个,但它是不是一定是罪呢?这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第一它有所归纳,第二我们并不是把除了自我本身的人格之外的都理解为错误、多余,甚至是罪。

东方思想不会这么理解,我们会认为它存在有它的道理。所以这四个人格一直都没有很强烈的体现出它的对和错,善和恶。但是在每件事情里面它都会有自己的观点、角度和特性。这种冲突并不来自于善恶,而是来自于他们立足的思考点、观察点。最大的冲突就是在这里,这一点其实与在社会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

03现实与心理的区别

首先我想这是一个表达不清楚的事情,试问有谁知道自己是在清醒中还是在梦幻中? 这本身就是一件混乱的事。

但事实上有一点是蛮清晰的,作为一个神志清醒的人,通常在心里面会有另一个自己,而且你会发现在电影里面心目中的那一个自己会长得更帅,会显得更美、更有意思,更精明。平时觉得自己挺笨的,但是对着镜子里面看自己心目中的我,是觉得很棒的。

所以你(在电影里)会看到如果服装很华丽,而且有点超现实的话,那么他就是一个心中的自己认为的我。事实上我在电影里面把两个角色拉得很远。比如主角,因为他的工作需要他隐藏身份,所以平时穿的邋邋遢遢的像犀利哥那样,但其实他心里面梦想中的自己是个穿着明朝衣服的武士,他可以做很多他想做的很勇敢的事情,虽然事实上他没有那么勇敢,也没有那么厉害,但眼中的自己总是厉害的。所以我觉得在电影中还是很容易做出分辨。帅的那个就是梦想中的自己,邋里邋遢的那个就是现实中的自己,还是比较容易分清的。

04《杀人格》是武侠片吗

我觉得武侠这部分我们最大的特点应该在于是心理片里面的武侠。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一部心理电影是用武侠的方式来表达的,通常都会用很多的特效,或者非常科幻的效果,甚至会用像鬼一样的效果。但我觉得不是每个人的心理都是用那种方式去表达的,有些人会很实在。

武侠梦几乎是东方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想法,几乎每个东方人都会有。武侠也分很多种,一种是飞来飞去,另一种是很实在的。我们在这里选择了实打派,这跟我自己的爱好有些关系,也跟故事本身有些关系。第一是我对实打派的武术比较熟悉,第二是因为这个故事本身是挺冷冰冰的一个故事,如果再加上更多的虚幻和更飘逸的武侠风格的话,(与观众的)这个距离会更大,既然现在我们用武侠来取代一个心理空间在心理片里面已经是一个蛮有意思的组合了,那么就先用比较写实的打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