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近年修道界軒然大波:“當代仙人”隱芝先生語錄十四

隱芝先生其人,以及文章緣起,請看前言

作者已查明為至道子,在此真誠感謝原作者歷經艱辛,收集整理文章。文章多次被轉載。現只做轉發,不做評論。文章真假,請讀者自行辨之

第十四章 金擊子答眾錄(中)

我曾問:先生容顏有別於常人,是天生的還是養生達到的?

先生言:君不能審細查微言,不能承受我的學問。

醫道通仙道,陰陽五行是指導中醫實踐的哲學,中醫養生乃仙學的低級運用。《黃帝內經》開篇就是《上古天真論》,描述四種異人的境界,其次才提中醫。兩千多年來,這套哲學體系一直在顯示它的真實無妄。仙學要陰陽反覆(金擊子不知道是不是這樣寫),五行顛倒。學道當皆淺以涉深。要善於觀天之道,執天之行。

據五行理論,肝屬木,魂藏於此,開竅於眼。於五色對應五行,青對應於目。若夫小童,眼珠黑亮,乃生生之氣盛。若年老之人,眼目渾濁,所謂“人老珠黃”,正謂此也,乃生生之氣喪失殆盡。由於不懂仙術,不能還魂,行將就木也。

「轉」近年修道界軒然大波:“當代仙人”隱芝先生語錄十四

還年之士,培養生生之氣,化生靈質,日復一日,則面返童顏,鬢畔永絕斑白之色。表現於眼,則魂魄充盛,人老珠黃也將目如點漆、眼光逼人,比小童更覺超勝。功夫再進一層,因肝開竅於目,肝屬木,其色青,出現古仙所謂的“碧眼方瞳”,又何必大驚小怪。

黃庭經雲:“肝部之中翠重裡,下有青童神公子。主諸關鏡聰明始,青錦披裳佩玉鈴,和制魂魄津液平,外應眼目日月清。百療所鍾存無英,同用七日自充盈,垂絕念神死復生,攝魂還魄永無傾。”所言已明白無誤。

先生曾說:

黃庭經的註解都不大盡人意。一般都用後代丹經作注,失真較多,梁丘子、務成子所注,鋪之過散,極為疏謬,完全無法掌握全書大旨。又說:常人都謂黃庭經出自魏華存之手,乃睜眼說瞎話。早在漢武帝以前,黃庭經就傳於世,而世人不知也。近人陳攖寧或疑黃庭經出自女真之筆,乃女真修真之總經。其實非也,黃庭經出自男仙之筆,不用質疑。陳氏《黃庭經講義》有精妙之處,但也有不盡人意之處,如“禁慾”一節,但言理不言法,不省何故。

金擊子曾問:古仙經要麼不可得,要麼術語和後世丹經迥異,先生對後世丹經有什麼看法?

「轉」近年修道界軒然大波:“當代仙人”隱芝先生語錄十四

回答:我對後世丹經只是有所涉獵,並未深入其中,遇有可採則採之。仙家和後世內丹家是有差別的。深嘆長生之方,乃玄門隱秘之事,乃仙家千古絕學,竟被異教夸誕之利口,誣為不究竟之法,將治生之客,誣為守屍之鬼。人人以速死為榮,甘為下鬼,以為死後進了天國或極樂世界,良可哀也。遂使堂堂七尺之軀,成為蟻螻之口糧,而殘軀卻與糞壤同類。古人有“死王樂為活鼠”之比喻,可不察乎?或晝夜誦讀不要之書,數千百卷,到老無益。用力雖盡,不得其所也。

依我眼光看來,後世出陽神的丹道修法,或採先性後命,或採先命後性。而古仙貴行賤言,不欲廣務浮巧之言,以崇玄虛之旨。而是身心並煉,未嘗一刻分離,一步有一步效驗,且古仙未有出陽神這一說法。

古仙要肉身成聖,一般是用守身煉形之法,達到地仙階段,然後煉服神聖藥。或採用別種方法,如採煉服餌各種仙藥等等,一般不會出現危險,除非中醫學得不紮實或迷信思想過於濃烈。

守身煉形,就是要煉去各種粗劣有限的生命贅疣和趨向死亡的因素,使生命躍遷到仙人形態,或可謂之超人狀態,乃身心的雙重否定。正所謂“神寧氣聚登仙成大道”。而不是如宗教家所言:生命形態發生斷裂後成為另類。

出陽神亦和古仙的尸解不同。古仙之尸解,乃是長生駐世後,尸解時或留下衣冠;或屍體輕若無物,靈體蛻去;或屍體經太陰煉形回生,而後世言太陰煉形,往往指坤道修煉。所以後世內丹家的那些繁瑣步驟,在關鍵階段必須要有明師指點,特別是出神時,極為兇險,往往會功虧一簣,導致神魂不知所在。這些步驟,沒有過來人留下的口訣,要成功似乎難於想象。

「轉」近年修道界軒然大波:“當代仙人”隱芝先生語錄十四

君問我後世丹經,但我不諳此道,未得此種口訣,豈非問道於盲乎?

金擊子又曾問:請問先生,我們為什麼要修道?

回答:有各種目的,不一而足。

或欲“拋身入身”,如藏傳佛教轉世靈童;

或欲“拋身滅生”,如漢傳佛教,正所謂“我生已滅。梵行已立。所做已做。不受後有”;

或欲死後進天國或極樂世界,如基督教信徒和某些佛教、道教信徒;

或欲來生得福報或今生得神靈護佑,如佛教或道教信教群眾;

或欲“拋身出陽神”,如後世內丹家。陽神乃聖氣凝結而成,長生不死,聚則成形,散則成氣,正所謂“道本無相,仙貴有形”;

前述種種境界,多數乃生命形態斷裂後方能得到驗證,似屬宗教範疇,我未嘗深究也。

若夫仙家,釀造永生天上酒,勤栽不死洞中花。逃移生死見功夫,不教性命屬乾坤!乃今生成就,以達“生道合一”之地步,正所謂“不失凡身得仙身”是也。

蓋修行境界不同,目的不一,不能一概而論也。古人云:”誠合其意,雖小必為也;不合其神,雖大不學也”,人各有志,各隨其志可矣。百年都來三萬日,其間寒暑互蹉跎,焉能一一涉獵?苟欲學仙,雖有清淨之心,難敵愁煩之境。萬人中難有一人有所成就也。"

隱芝先生其人,以及文章緣起,請看前言

作者已查明為至道子,在此真誠感謝原作者歷經艱辛,收集整理文章。文章多次被轉載。現只做轉發,不做評論。文章真假,請讀者自行辨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