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你明明配得上更好的大學和生活……

又到11,12月份,很多學校陸陸續續的迎來了考試周,陸續近來了還在默默挑燈夜戰的同學。

每當這個時候,大部分同學都開啟了熱血戰鬥模式,什麼睡覺吃飯那都是浮雲,要不停的看課件,刷題,做作品,寫報告。

咖啡一杯杯的灌,黑眼圈一圈圈的長。

少年,你明明配得上更好的大學和生活……


這一兩週感覺自己無所不能,一個晚上弄懂了一個學期都沒學會的知識點,又一個晚上背完了整個學期上百頁的PPT。

一個學期最高效的兩週就是考前的這一段時間,簡直是開了掛。

每次在這個時候,就告訴自己下學期一定要好好學習,嚴格控制時間,平時好好複習,不要都堆到期末前的一兩週再奮戰。

這樣的話,大家也從小對自己說過無數次了吧,但是為什麼都收效甚微呢。

還記得之前王健林的“一個億的小目標”刷爆了各大社交平臺,王健林的一天時間表又引爆了第二輪高潮。

這是王健林曾經某日的行程單。


少年,你明明配得上更好的大學和生活……



從印尼的雅加達到中國的海口,再到北京。

24小時,兩個國家,三個城市。

飛了6000多公里,簽約500億合同...

其實,他每天的日程幾乎都如此忙碌——“這是不平凡的一天,但也是他普通的一天。”

4:00 起床

還記得科比的那句名言麼:“我知道洛杉磯凌晨4點鐘的樣子”。

4:15-5:00 健身

每天行程再滿,也要抽1小時健身,即使出國也一樣風雨無阻,王健林已經60有餘。試問當今20多歲的我們有誰能做到這一點。

即便是在飛機上,同樣要開會研究項目。回到辦公室,處理還沒有完成的工作。

你以為只有這個大佬才這麼拼嗎?現實版的大佬們都是一個樣勤奮的:

80多歲的李嘉誠每天堅持6點起床,打一個小時高爾夫,8點到辦公室工作。

另外他一直保持著兩個習慣:

一是睡覺之前,一定要看書;

二是晚飯之後,一定要看英文電視,因為“怕落伍”。

聯想創始人柳傳志每天5點前起床,運動一個小時候後開始工作。

國外的大佬們也一樣。蘋果CEO 庫克,每天3點45起床,然後一直工作到深夜。

少年,你明明配得上更好的大學和生活……


雅虎CEO瑪麗莎創下過一週工作超過130小時的紀錄。

這和我們印象中的富翁們怎麼不太一樣啊?

然而時代變了,過去的一個世紀以來,富人的工作時間開始超過窮人了。

學歷越高,收入越高,工作時間也就越長。

基本上很多有錢人都是用生命在拼工作。勤奮已經是他們的習慣,工作就是生活。

反觀現在的自己,每次考試前指望突擊一下,臨時抱個佛腳,有恃無恐的參加考試。

雖然結果不一定很壞,但是通過考試獲得證書就是學習的意義和目的了嗎?

高中拼命學習到了大學就像被廢了武功的人一樣,毫無鬥志。做事情拖延症,考試過了就萬事大吉,不到期末不復習。

拖延症幾乎是很多年輕人的通病。

其中對於拖延症解釋比較好的一個視頻來自TED演講者Tim Urban的演講視頻,他形象的剖析了拖延症患者的大腦和內心世界。

少年,你明明配得上更好的大學和生活……


他舉了一個自己寫論文的例子。

本應該花費一年的時間來寫論文,但是他花了72個小時的時間寫出了90頁的論文。

熬了2個通宵,終於在截止日期前交了論文,但是不久之後就接到老師的電話,評論他的這篇論文簡直是超級無敵爛。

之後他用一張圖來剖析了拖延症者和非拖延症者大腦構造的不同。

對於圖中的這個猴子(拖延症者腦中)所關注的事情就就是“easy and fun”並且會掌控你的時間方向盤。


少年,你明明配得上更好的大學和生活……

在遇到困難得時候一味的拖延逃避這些困難。

現在對於在學校的我們來講,任何形式的作業都有一個Deadline, 都會強迫我們在這個節點之前付諸努力去完成任務。

但是在人的一生中,人多事情是沒有截止日期的,比如健康,家庭,改善戀人之間的關係。

如果拖延症者在做這些困難的事情沒有一個截止日期,那麼拖延的後果也是不受控制的,比如因為拖延不去看病不去檢查身體,無數的癌症患者被查出的時候已經是晚期。

再比如,明知道與家人或是愛人之間存在矛盾,而拖延的不去改善,最終導致家庭的破裂。

“在你覺得太遲的時候,恰恰是行動的最好時機。”

“在你覺得太早的時候,恰恰是拖延症的最佳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