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少年,你願意大學畢業後進銀行嗎?

高考過後,很多人都在微博上都在吐槽自己的專業,比如“勸人學醫,天打雷劈”之類,把我樂得不行。我自己是在銀行工作,老婆是在醫院工作,所以想跟大家聊聊這兩份職業意味著什麼。畢竟,高考之後報志願的大方向,真的會影響你的後半輩子。

前些日子還和領導商量,能不能把來銀行實習作為提供給客戶的附加服務,讓年輕的孩子們能提前知道銀行是份什麼樣的工作。我還開玩笑說,這是幫客戶子女提前排除一個錯誤選項。

很多工作不受大學專業限制,但是換方向的成本非常高,高考報志願之前必須認真考慮自己到底希望靠什麼職業餬口。

一、銀行是份什麼工作?

大家平時在街上能看到的這些銀行,例如工農中建,都屬於商業銀行。我們經常開玩笑說自己是金融民工,這真的不是開玩笑,能夠有“做金融”感覺的崗位大多集中在總行這樣的頂層機構,中低層員工統統都是執行者。


商業銀行是一個“去能力化”的機構,對於這個組織來說,零件能不能隨時被替換,比零件能不能閃光更重要。而且你要搞清楚,這可不是人才浪費,而是維持組織彈性的必要犧牲。例如,很多同樣做到規模很大的企業,因為一連串衝擊和人事變動就可能崩盤;你再看看工農中建,再陷入低谷也不會散架,這就是組織彈性的差異。


如果你願意選擇銀行作為你的職業,假設沒能拼到總行那樣的高層機構,就要做好成為可替換零件的準備。銀行需要的工作能力基本與你的大學專業無關,即便需要用到金融經濟學知識,其實內容也非常淺,完全可以自學搞定。


如果大學畢業後只是進銀行當一個普通職員,肯定不能算是很差的職業,但恐怕也達不到你做一番事業的心理預期。

二、要不要報金融學?

大學排名越差,對金融學這類比較軟的學科越要慎重,學不到一門紮紮實實的手藝很可怕。


中國傳統意義上的金融學更接近宏觀金融形勢分析,教科書會用大段文字進行定義和推理,偶爾出現幾個小公式連微積分符號都看不到。這樣的文科式金融根本沒用,這種用文字代替數字的學科早就該被淘汰了,沒有數學模型支撐的金融學也根本沒地方可用。


如果是這種一般學校的文科式金融學,那就不如去學會計、財務這樣具備一門紮實手藝的學科,起碼可以努力考會計證和CPA,比假大空的金融學靠譜得多。等大學畢業招聘的時候,銀行一般對金融、經濟、財會都會開放,不會說只招金融學的學生。


那種很有用也很酷炫的數字式金融也很麻煩。學精當然很厲害,比如現在剛剛興起的智能投顧,未來肯定需要很多用數學模型去投資的高手,問題是這個行業實在很窄,只學到皮毛同樣沒用。由於我也不屬於這類精英,從來都是仰望能進華爾街和香港投行的大牛。個人感覺,如果進不了985級別的大學,想選這條路真的難度挺大,比較大概率還是隻能當個普通銀行職員。


雖然金融、經濟、管理這些大學專業看起來就業面廣,那是因為這些專業都是萬金油,手裡沒啥紮紮實實的專業技能,看上去啥工作都能幹。切記,大學期間不脫層皮就能考下來的證書,屁用沒有,考個託福雅思都比考爛大街的證書強。

三、銀行業4-6年後會怎樣?

如果本科畢業出來工作,就是賭4年後的行業環境,研究生還要再加2年。各位現在選專業的時候,不要低估行業變化的速度,也不要高估自己的興趣。


媒體是健忘的,一說銀行就是暴利,這個行業重新從廢墟里崛起也就不到20年時間。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銀行業也是搞過網點收縮和裁員的,所以接下來會不會再來這麼一個輪迴真的很難說。用過去十年的經驗推測未來,是非常危險的。


根據我的個人體會,作為高中生這樣的小屁孩,根本沒有能力準確評估自己到底喜歡從事什麼職業。中學那點通用課程根本還沒入門,大學的專業課程會徹底重塑一個人的視野,從喜歡變為不喜歡也就一轉念的事情。只有極少數天才能夠把愛好當成終身職業,普通人不要輕易認為自己可以是例外。

本來還想鼓勵一下有志從事銀行事業的朋友,可是寫下來一看又成了警醒居多。這也難免,自己幹哪行,自然對哪行牢騷多,僅供參考吧。如果我兒子要從我們兩口子的職業裡選擇,我寧願他去學醫,也不想他學金融。

下一篇咱們聊聊我眼中的醫生這個職業。

少年,你愿意大学毕业后进银行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