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六千如何理財,看完這一篇就夠了

月薪六千如何理財,看完這一篇就夠了

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一個月薪五萬的北京CBD白領還不起3000元信用卡,去和朋友借錢週轉,不是他沒錢,而是亂投資,資金混亂。

可見擅長投資的人不一定能做好資產配置。

學會給自己理財規劃,不管是月薪六千還是年入百萬,都是一個必學技能。

那麼月薪六千的人如何理財呢?

我歸納了一下,主要分為保障、保本、保值、增值四個板塊,文章有點長,聽我一一詳解。

Step1—10%保障的錢

如果沒有保險,理財的錢隨時都會被病魔和意外事故所掏空,所以投資理財的第一步都毫不例外是先配置保險。

一個齊全的保障方案至少包含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再酌情考慮壽險。

至於這幾個保險為什麼要配置,主要有四大理由:

百萬醫療險:

一場重大疾病治療至少要花費數十萬醫療費,但是老百姓大病醫保額度基本都在10萬以內,可能無法完全覆蓋醫療費用支出,因此需要配置一個百萬醫療險。

重疾險:

罹患一個重大疾病至少3-5年不能再工作,且花費至少10萬以上的療養費,因此成年人購買重疾險主要是用於抵抗3-5年不能工作帶來的收入損失和療養費損失,因此保額一般也是年收入的3-5倍。

由於男性在60歲之後面臨退休,這時有養老金作為收入補充,因此重疾保障年齡在70歲以內足夠。

意外險:

意外身故或者身殘,會給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所以也是人人必備的保險之一,意外險價格低廉,額度最好在年收入的五到十倍。

壽險:

有的人買房後身背幾十上百萬按揭,怕身故後給家人造成負擔,壽險價格不到重疾1/2,是用於增加保額的最好方式。

壽險保額要能夠覆蓋自身的負債,當然也有的人可能預算有限沒有資金來購買壽險,因此也可以購買帶有身故賠付的重疾險。

一個30歲月薪六千男性的基本保障方案方案是這樣的:

月薪六千如何理財,看完這一篇就夠了

該男性享受的保障有:

重疾賠付50萬;

身故賠付50萬;

意外身故(傷殘)賠付100萬(交通意外身故(傷殘)150萬);

中症賠付25萬;

輕症賠付15萬;

日常醫療費用報銷300萬(含1萬免賠額);

癌症醫療費用最高報銷600萬;

日常意外醫療3萬零免賠。

這個保障夠齊全了吧,一年費用在5700元左右,月薪6000完全能承受。

Step2—20%保本的錢

不管投資收益率多高,我都會拿出一筆資金放在安全,流動性好的資產裡,作為儲備賬戶。

一般我的做法是放在創新型銀行存款裡,比如京東金融富民寶可以享受4.4%左右的活期收益,而且由於存款保險制度,這筆錢50萬以內是絕對保本的。

當然這個錢也可以用貨幣基金代替,但是收益性差些。

除了富民寶,還有京東的“今日系列”產品,以及百度的智惠存等等都屬於創新型銀行存款。

月薪六千如何理財,看完這一篇就夠了

Step3—30%保值的錢

穩健增值,即指長期持有收益率不低於通貨膨脹率的理財。

最典型的就是債券、P2P、銀行理財、保險理財等產品,其中收益較高的就是P2P履約保證保險,在承擔相對低的風險下,可以做到年化8%左右的收益率。

但投資履約險P2P前務必要搞清楚:

你的錢是借給那些需要更高利息的次級貸款人;

他們隨時可能不還款;

為了防止他們不還款,所以選擇P2P履約保證保險;

當借款人不還款時,由保險公司來償付你的本金。

其中兩個要注意的點是:

1)保險公司綜合償付率要夠高

比如天安財險之前和米缸金融的合作,就因為天安財險的綜合償付率只有122%低於150%的要求,導致業務被叫停,原先合作的P2P公司可能產品就沒有履約險了。

2)投保人是借款人,受益人是出借人

有的履約險平臺是自己作為投保人,但是受益人是平臺,這樣如果平臺跑路了,借款人的錢也是還給平臺,而不是給出借人,採用這種模式的平臺典型是黃河金融。

有的是履約險是平臺作為投保人,被保險人是被保人,比如米缸金融便是採用這種模式,但這種模式存在一些問題,前段時間米缸被爆出債轉出現問題,保險公司和米缸互相踢皮球,這樣也會嚴重影響理賠的進度。

所以最好選擇借款人為受益人,出借人為投保人的履約險,這樣明確責任歸屬後,風險相對更低,目前採用這種模式的主要是小贏理財、陸金服、宜人貸,厚本金融等等。

月薪六千如何理財,看完這一篇就夠了

另外,由於履約保證保險多半也是到期後需要通過債權轉讓退出,在極端情況下可能面臨債轉不出去的風險,那麼此時就可能需要將底層2-3年的債權持有到期,所以同等收益下,儘量考慮流動性好的大平臺。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履約險平臺產品如下:

月薪六千如何理財,看完這一篇就夠了

Step4—40%增值的錢

生錢的事,行行都能出狀元,但保證賺大錢的方法,都寫在刑法裡。

目前最適合小白投資,且長期來看大概率能賺錢的投資方式,只有一種,

指數基金。

聽到指數基金別覺得LOW,世界最大的橋水基金公司產品持倉前十全部為指數基金,可見指數基金有多麼受投資人青睞。

對於理財小白而言,我們無法判斷單隻股票有沒有跌到底部,又想投資權益類市場,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投資寬基指數,因為它是跟隨國家經濟發展的,不會退市,不存在內幕,股市漲就跟著漲。

投資指數基金的長期收益是非常可觀的,即使現在股市行情如此糟糕得情況下,近十年投資滬深300的年化收益率依然有7%,中證500的年化收益率則有12.1%,兩者在15年牛市賣出更是能獲得2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

具體要怎麼投資呢,目前最主流的組合如下:

中證500+滬深300的6:4組合

選擇滬深300+中證500可以涵蓋市場上80%的A股市值,代表性極強,但目前中證500估值更低,因此建議6:4的比例,至於具體的基金選擇,這裡列舉幾隻跟蹤的比較好的基金:

月薪六千如何理財,看完這一篇就夠了

有的小白問,就配置滬深300和中證500兩個指數基金,會不會太集中了?

我的天,你都已經投資了800只股票,還不夠分散?

Step5—每月結餘的錢

假設工資是6K,每月結餘是3K,這部分要如何做投資?

1)建立工資定投計劃

關於定投的原理,其實就好比買大米。

大米在1塊錢1斤的時候,我10塊能買10斤,膽在10塊錢的時候,只能買1斤,低位的時候買入的量是高位的10倍,結果我花20塊錢,就買到了11斤大米,每斤價格是1.9元。

當價格回到10元時,我的盈利是400%,價格跌到1元時,虧損是44%。

所以大米底價時,要趕緊囤,高價時,就少點買。

但為什麼近兩年大家定投沒有賺錢?

因為市場在探底,一直在2500-3000點之間箱體震盪,所以這是個囤貨的好時機,低谷持續的時間越長,我們積累的份額就越多,待股指回暖時,盈利也是越多的。

因此當下時點,我建議至少拿出50%結餘資金用於基金定投。

定投組合可以是滬深300+中證500,也可以根據我的基金估值表來定投。

那麼定投之後,要何時進行止盈?

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止盈法則—累計收益率止盈法

計算方法為:當期總市值/(定投額*期數)=總收益率

如果自己的目標收益率<總收益率,那麼就進行止盈。

為了保證較高的年化收益率,通常我們的目標收益率是遞增的,一般前兩年目標收益率為20%,從第二年以上,每增加一年增加10%,第三年為30%,第四年為40%,以此逐步遞增,一旦達到止盈點,立即賣出,重新開始定投。

2)備用賬戶

基金定投後剩下的結餘工資,我一般放入保本的賬戶裡。

這部分資金會隨著時間逐漸增長,一旦達到一定數量,再一次性轉移出來。

如果股市處於估值底部,則配置權益類資產,如果股市處於估值高位,則配置固定收益類資產。

總的來說,我梳理的資產組合圖大致如下:

月薪六千如何理財,看完這一篇就夠了

一個比較合理的存量資金分配佔比為:保險保障:活期:固收:權益類=1:2:3:4。

我們以一個自有10萬資金,每月工資六千的30歲男性為案例,一個簡單的大類配置圖如下:


月薪六千如何理財,看完這一篇就夠了

我們也可以根據自身風險偏好進行調整,不過不管如何,雞蛋每個籃子都得放一點。

那些自詡懂股市,加槓桿全倉炒股的...那些自詡不踩雷,就加槓桿投資P2P...的,大部分半隻腳都邁入土裡了。。

最後,我建議大家給自己做一張EXCEL表格,梳理一下自己的資產配置佔比,看看是否已經失衡。

你現在的資產配置是怎樣的呢?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