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發佈在即:首批企業質量或對標主板

1月21日,中金公司發佈科創板市場策略報告預測稱,近期有關科創板規則的徵求意見稿可能將會出臺,而2019年上半年之前或迎來首批科創板上市公司;恰巧的是中信證券此前一日也預測認為,科創板預計最早將於二季度末推出。

在業內人士看來,龍頭券商的密集預測,或許意味著科創板規則問世的腳步正在臨近,而與之相關的制度猜想也在進一步具化——中金公司對此提出了包括取消漲跌幅限制、T+0、市場化詢價等不少於14項科創板可能到來的制度變革預期,而中信證券則認為,科創板的交易機制有可能進一步對標納斯達克,與國際接軌。

多位投行人士指出,在穩健試點的原則下,首批科創板企業大概率將具有較好的財務指標,甚至可與現階段的主板公司趨同。

重點關注13方面

作為市場認為最有可能成為給首批科創板企業提供保薦承銷服務的機構,中金公司、中信證券等券商正在不斷拋出更多對科創板的落地時間和制度猜測。那麼,對科創板的細節又有哪些方面的預期呢?

註冊制:信息核查職能重心或轉移至交易所,註冊制背景下的發行節奏也是二級市場關注的焦點。

投資者准入門檻:個人投資者門檻或將兼顧流動性和穩定性需求。

發行制度:有望實施更為市場化的詢價制度安排。

“綠鞋”機制及戰略投資者:如若詢價機制放開,兩項機制或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

IPO上市條件:尚未盈利的優質成長企業有望准許在科創板上市。同股不同權公司仍有望登陸科創板。

交易機制:連續競價交易勢在必行。

做市商:增加流動性的補充制度安排。

漲跌幅限制:現有漲跌停限制可能有所放寬或取消。

股價波動調節機制:助力投資者理性投資。

每手股數:不排除可由企業自行設定。

停牌機制:逐步向國際化接軌。

T+0:有望彌補由投資者門檻限制帶來的流動性不足。但能否施行依然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

退市機制:績差股、垃圾股或限制從嚴。

有限衝擊A股?

“頭部券商的密集發聲,有可能意味著科創板的規則醞釀已經進入了最後的收尾階段,近期就有可能發佈。”接近中金公司人士表示。

而伴隨著科創板的預期臨近,其對A股市場的影響也被市場機構所重視。

其中,資金層面的抽水壓力被較多關注。

據中金公司預測,2019年年內,科創板的上市企業有望達150家,合計募資規模將達500億-1000億元;而中信證券也從頭部券商輔導的IPO項目中梳理發現有54家科創板潛在標的。

中金公司對此認為,科創板的推出對A股市場有一定資金面壓力,但影響相對有限。

“更多優質成長性企業將在科創板上市,帶動主題預期提升的同時對現有公司也有一定的資金分流影響。”中金公司稱。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不排除部分科創板企業會採取戰略配售的發行模式,而去年募集的獨角獸基金也有望承擔新股的供給壓力。

中信證券則認為,科創板和註冊制的同步到來,反而會促使A股併購重組政策的放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