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延壽600小時,中國航空發動機又獲巨大突破!

兵工科技(微信ID:binggongkeji)

成功延壽600小時,中國航空發動機又獲巨大突破!圖注:AL-31F,蘇-27SK和殲-11戰鬥機的裝機發動機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按照我國空軍每年約240~300小時的訓練和值班飛行時數來計算,殲-10和殲-11等主力戰機通常每經過4年時間就需要更換全新發動機。為此,空軍投入專門力量將AL-31F發動機延長壽命,使它的壽命從900小時延長到1500小時。這是中國航空發動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航空發動機可通過再造技術延壽

我們提到航空發動機的壽命,一般是指翻修壽命,即新出廠的發動機,從開始使用到翻修時的使用時間,也稱首翻期壽命。一般我們說延長髮動機壽命,就是指通過技術革新改進,採用新材料、新工藝,比如粉末冶金高溫合金渦輪盤、耐高溫塗層等,提高新組裝生產發動機首翻期壽命。例如AL-31F發動機早期批次壽命約為600~800小時,經過材料和工藝改進,現在出口給我國的新批次AL-31F-3和AL-31FN發動機的首翻期壽命已經延長到900小時。

但發動機其實還有另外一種延壽技術,這就是利用工藝改進和新材料應用等手段修復核心部件(包括核心機部件)的辦法,來延長一款舊航空發動機的壽命。具體到AL-31F這款發動機上,我空軍某大修廠通過“軍用航空發動機零部件再製造技術及其應用”科研項目攻關,獨創了具有我軍特色的鑄造高溫合金粉末冶金、鑄造合金零件表面微損傷無變形、壓氣機轉子葉片自動微弧等離子焊接等21項再製造關鍵技術。它通過將已經失效的AL-31F發動機進行拆解,對其進行全面的“體檢”,然後根據零部件的失效程度,替換或修復不合使用標準的零件,比如對在高溫、高壓、高速的三高使用環境中損傷的渦輪葉片,採用激光熔覆和自適應加工的技術工藝方法,對損傷葉片進行再製造修復,修復之後再按新發動機制造標準進行裝配,恢復其技術性能。據報道,經我軍再製造的發動機葉片等主要零部件,性能接近新生產部件水平,渦輪葉片光順性和精度極佳,所延長的壽命接近了新生產發動機的首翻期壽命。

成功延壽600小時,中國航空發動機又獲巨大突破!圖注:殲-10戰鬥機的裝機發動機,AL-31FN

再製造延壽的意義

目前,航空發動機的壽命大大短於其裝機戰鬥機的機體壽命,這就要求,必需為戰機備用數量更多的發動機,、戰機壽命期的使用費用激增,增加戰機的後勤保障壓力;另一方面要頻繁更換新的發動機,影響戰機平時的作戰訓練和任務執行,減弱戰機戰時的持續作戰能力。目前世界主要航發大國,如美、英、法、俄等,都通過“技術改進、延長新發動機首翻期壽命”和“航空發動機再製造延壽”兩條腿走路的辦法來解決這一難題。此前我國通過技術改進,不斷提高“太行”等國產發動機的首翻期壽命,算是解決了其中一條腿的問題,現在則攻克航發再製造難關,解決了另一條腿的問題。

航空發動機再製造延壽,直接使我軍三代戰機的發動機壽命從900小時延長到1500小時,相當於使1臺發動機發揮了原來1.6臺發動機的作用,獲得了巨大的軍事和經濟效益。同時也補上了中國航空發動機領域的一塊短板,在建設航空發動機強國的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兵工科技微信公眾號(微信ID:binggongkej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