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摔跤吧》到《起跑線》 印度電影究竟是個怎樣的“神”存在?

文 | 徐秋雨 何苗 蔡琳敏

又一部印度電影在中國火了。

印度電影《起跑線》聚焦了兒童教育問題,其題材和情節都讓中國觀眾產生了強烈共鳴。自4月4日上映以來,《起跑線》就一直處於口碑“炸裂”狀態,票房成績也在同期上映的電影中排名第一。

從《三傻大鬧寶萊塢》到《摔跤吧!爸爸》再到《起跑線》,近幾年成功打入中國市場的印度社會題材電影越來越多,其中,《神秘巨星》的中國票房幾乎是印度本土票房的10倍。

从《摔跤吧》到《起跑线》 印度电影究竟是个怎样的“神”存在?

年產1900部的電影王國

一直以來,印度電影都以“高產”聞名全球。數據顯示,2016年,印度電影年產量達到1902部,排名世界第一,比中美兩國電影產量總和(1490部)還要多。印度電影年票房收入一般穩定在在全球第四,僅次於美國、中國和日本。

从《摔跤吧》到《起跑线》 印度电影究竟是个怎样的“神”存在?
从《摔跤吧》到《起跑线》 印度电影究竟是个怎样的“神”存在?

與印度電影產能相匹配的是一套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目前,印度共有五大影視基地,語言也各不相同,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坐落於孟買的寶萊塢,其出產的電影票房能佔到全國票房的40%左右。

从《摔跤吧》到《起跑线》 印度电影究竟是个怎样的“神”存在?
从《摔跤吧》到《起跑线》 印度电影究竟是个怎样的“神”存在?

2017年,印度電影從業人員數接近25萬人,為整個電影產業貢獻了1730億盧比(約合167億元人民幣)的收入。

从《摔跤吧》到《起跑线》 印度电影究竟是个怎样的“神”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印度電影產業雖然成熟且繁榮,但爛片率也很高,能引進中國的基本都是“千里挑一”的好作品。

除了經常被指抄襲美國好萊塢電影,印度電影中“用香蕉殺人”等匪夷所思的情節也很多,其雷人程度堪比中國影片中的“手撕鬼子”。

人人愛電影

受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等因素制約,印度的人均擁有熒幕數並不多。Macquarie Research數據顯示,2017年印度每百萬人僅擁有7塊電影熒幕,而中國擁有16塊、美國擁有125塊。

从《摔跤吧》到《起跑线》 印度电影究竟是个怎样的“神”存在?

雖然熒幕很少,但印度人的觀影熱情卻很高。2016年,印度的觀影人次數達到30億;與其人口數相當的中國,觀影人次數還不足14億。

从《摔跤吧》到《起跑线》 印度电影究竟是个怎样的“神”存在?

越來越國際化

除了中國,印度電影也已成功“攻”入北美市場。TNABO數據顯示,在2017年北美外語片排名前十中,有5部都是印度電影。

从《摔跤吧》到《起跑线》 印度电影究竟是个怎样的“神”存在?

從票房佔比來看,印度電影的國際化程度確實很高。2016年,印度電影海外票房佔總票房收入的比例達到40%左右,而中國僅有5%。

从《摔跤吧》到《起跑线》 印度电影究竟是个怎样的“神”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