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市1個月,從賺8萬到虧6萬,我懷疑平臺回購的真實性

入市1個月,從賺8萬到虧6萬,我懷疑平臺回購的真實性


李笑來又出新書了。

《韭菜的自我修養》。

該書在京東預售時期就火爆得不要不要的,幣圈群裡也有人四處分發PDF下載鏈接。


入市1個月,從賺8萬到虧6萬,我懷疑平臺回購的真實性

寬姐也跟隨潮流下載了個PDF版,想看看李笑來在“錄音門事件”之後<strong>如何洗白自己,<strong>如何把“割韭菜”包裝成一個看似邏輯嚴密的方法論,並給那些“被割”的人洗腦:你虧了,完全是你自己的錯。


想製造“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嗎?

寬姐給他一個呵呵噠。


韭菜、韭菜、韭菜!

我們從一棵新生的、對世界充滿好奇的萌萌新韭菜,慢慢變成一棵被凌遲三千刀還要笑著赴死的老韭菜。


<strong>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strong>唯有暴富,能讓新韭菜紛紛入市;

<strong>唯有暴富,能讓老韭菜苦苦支撐。


D先生就是一棵被暴富吸引的新鮮小韭菜。

入市不到1個月,他資產翻了170%,賺了8萬又迅速虧了6萬,想止損又不甘心啊。


幣圈寒冬下,不乏有新人進場。

8月初,D先生在朋友的介紹下開始關注幣市。

每天在非小號上看行情,在巴比特論壇潛水,D先生像海綿寶寶一樣吸收幣圈新知識。“今天入手20W柚子”、“準備明天全倉姨太”,幣友們的各種“立貼為證”勾得D先生心癢癢的。


他內心有兩個小人在掙扎著:

“快點、快點,進場賺錢”

“別去、別去,現在危險”。


忍了又忍,最終<strong>暴富的慾望壓過了對危險的謹慎

,他下定決心入市。

FCoin的“曇花一現”給了他強烈的刺激。

<strong>“炒股一年都掙不到4倍,幣圈卻能半個月漲10倍”。他告訴自己:我只賺一波就走,絕不戀戰。


入市1個月,從賺8萬到虧6萬,我懷疑平臺回購的真實性

交易挖礦是今年最火的模式,區塊鏈媒體上邊邊角角的廣告位也在不停地推廣著各種新的挖礦交易所。

偶然看到bitforex,有鎖倉、有回購,貌似機制幣FCoin更加完善。

看完平臺所有公告,D先生覺得機會來了。


“那時候我想,它9月1號開始回購,肯定是個利好,會漲一波。我在9月1好之前買點,回購後賺一波就跑,應該沒什麼問題”。D先生說。


出於謹慎,D先生準備先拿5萬塊錢試試水。

8月26日,他盯了一天盤,終於在0.033的位置下單了,一口氣買了2萬塊錢的BF。

第二天,看價格也沒什麼變化,比較穩定,索性加倉把剩餘的3萬塊全投進去了。


27日晚,BF開始上漲,到29日差不多已經漲了27%,但D先生沒有賣。

“還沒開始回購呢”D先生笑著說。


結果市場很快開始回調。D先生前兩天所獲利潤全部回吐。

入市1個月,從賺8萬到虧6萬,我懷疑平臺回購的真實性

不過,他不擔心,畢竟還沒虧呢。

9月1日回購開始,正是週末,D先生沒有怎麼關注。


9月3日一大早,打開電腦一看,果然,回購開始BF價格暴漲了。

D先生的5萬塊現在變為13萬,漲了近170%。

寬姐也要感嘆一句:這賺錢速度太快了,幾天時間就賺了8萬!


入市1個月,從賺8萬到虧6萬,我懷疑平臺回購的真實性

<strong>如果是炒股,賺個30%怕是就要燒高香了;

<strong>但是炒幣,翻倍遠遠不夠。


D先生也是這樣想的,別人都是幾十倍的漲,“我不求太多,漲個6-7倍就賣了吧”。


幾萬塊會不會太少了呢,漲6倍也才幾十萬,要是再投10萬,加起來就能賺上百萬了。

為了能夠在這波漲勢中多賺錢,D先生決定加大投入。他把之前買基金的10萬塊錢取出來,全部梭哈到BF中。


D先生幻想著要是真的賺個上百萬該怎麼花,是去歐洲旅遊下呢,還是把那個破朗逸換成奔馳呢。


然而,BF在9月3日上衝到最高點後就開始回落,一直到現在,價格都維持在0.033左右。

初始投資的5萬塊還好, 沒什麼虧損。

高位補倉的10萬現在只剩3萬多,直接虧了6萬。


幣價現在看似穩定著,D先生也沒有過於驚慌,但是對BF的回購真實性產生了懷疑。

“到底有沒有按要求回購呢,真是每天回購的話成交量不會是這個樣子啊”。

問了客服,客服也只能給出非常“官方的答案”。


沒辦法,D先生只能期望再漲一波趕快讓自己回本了。如果月底還不漲,那就只有止損了。


D先生和很多“韭菜”一樣,<strong>“我們不是沒有賺過錢,只是又虧回去了。”

寬姐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因為過於貪婪而沒有及時止盈,最後利潤回吐不夠,還要本金虧個20%-30%才捨得止損。

幣圈中爆賺幾十倍的確實有,但那時牛市啊。現在正是幣圈熊市,我們的收益預期也不要太高了,翻倍已經是很可觀的收益了。

相信經過此事,D先生也有所感悟了,希望他能順利回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