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新義:輕羅小扇,風神灑落——扇子及扇面書法漫談

扇子,歷史悠久,內涵豐厚。

據晉人崔豹《古今注》記載,“雉尾扇起於殷”。即最早的扇子是殷代用雉尾製作的長柄扇,由持者高擎著為帝王障塵蔽日,更是一種儀仗飾物。小時候常隨祖父看豫劇,若有天子出朝,端坐御座,身後必有兩個宮人高舉長扇交叉而立。即為如此。

古代文士佳人,大都喜歡扇子。文人如唐伯虎、文徵明,於扇上題字賦詩,酬答友人,可謂風雅至極。佳人則喜歡宮扇、紈扇、羅扇(統稱團扇),既為裝飾,又“半掩面”,平添女子嫻雅文靜之儀態。

臧新义:轻罗小扇,风神洒落——扇子及扇面书法漫谈

臧新義扇面書法 行草唐王之渙詩《登鸛雀樓》

有人說,日本自隋唐引入團扇後,發明了摺扇,在宋代經由高麗又傳回我國。傳為中唐周昉繪《揮扇仕女圖》、《簪花仕女圖》卷,以及晚唐《唐人宮樂圖》等,一眾侍女皆是團扇輕搖。從這些唐人仕女圖畫卷中,或可印證唐代尚無摺扇。

由此可見,現代京劇《貴妃醉酒》中楊貴妃的造型多用摺扇而不是團扇,或因摺扇收放自如,舞臺效果好,恰可配合美人醉酒的翩翩風姿。

臧新义:轻罗小扇,风神洒落——扇子及扇面书法漫谈

臧新義扇面書法 行草白居易詩《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

文化銀河中,有關扇子的逸聞趣事,燦若繁星。

四大名著,《西遊記》裡鐵扇公主的芭蕉扇,能屈能伸,功能更是滅火神器;《水滸傳》“及時雨”宋江的弟弟叫“鐵扇子”宋清;《紅樓夢》“晴雯撕扇”片段,既刻畫出了晴雯的純真直率,又襯托出寶玉對“女兒”的“痴”,真是一段美麗的畫卷。而賈雨村設計陷害石呆子,把其二十把存世孤品古扇獻給賈赦一事,幾乎可以看作是查抄賈府的草蛇灰線;《三國演義》裡諸葛孔明羽扇一搖,計上心頭,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而東坡居士也在其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吟到,“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只不過他說的是周公瑾罷了。

清文學家孔尚任《桃花扇》中寫侯方域給了李香君“宮扇一柄”,“永為定情”之物。後來李香君血染扇面,由楊龍友點染,畫成一柄桃花扇。——扇子被賦予了“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 的特殊寓意!

臧新义:轻罗小扇,风神洒落——扇子及扇面书法漫谈

臧新義扇面書法 行草 “清逸如蘭”

首開先河在扇子上作畫的,或在東漢末年。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載,漢恆帝曾賜曹操一柄“九華扇”,十分名貴,曹操請主簿楊修為他畫扇而有了“誤點成蠅”掌故。

“羲之書扇”更是膾炙人口。《晉書•王羲之傳》記載此段佳話:“王羲之在蕺山時,一老媼持六角竹扇以賣,羲之書五字於扇上。媼初有慍色,羲之曰:‘但虧右軍書,求百錢’。人競買之。” 老媼的竹扇因題有王羲之的書法而被搶購——誰不想有這麼一把扇子呢?!

臧新义:轻罗小扇,风神洒落——扇子及扇面书法漫谈

臧新義扇面書法 節臨王羲之《蘭亭集序》

到了南宋,書扇、賣扇、藏扇之風盛行,並出現了扇鋪。明清文人墨客詩書畫於扇更是一種時尚,如明代文徵明董其昌的行草扇面、清人鄧石如徐三庚的篆書扇面,俞樾老人的隸書扇等。

臧新义:轻罗小扇,风神洒落——扇子及扇面书法漫谈

臧新義扇面書法 隸書唐太上隱者詩《答人》

於扇面上做書,如做格律詩,無疑是“戴著鐐銬的舞蹈”。扇面不僅形制固定,且尺幅小。摺扇更是上寬下窄,呈半圓狀,容易造成形象的傾斜和總體畫面的不平衡。因此書扇,行筆之前,須揣摩構思,下筆落墨,明快流暢,“略無凝滯”。尤其是行草,需如雲之出山,無心往來。飄飄自在,羚羊掛角無跡可尋。差之毫釐,則可失之千里矣。

扇面書法,總體宜雅。

篆隸楷,突出古雅,強金石之味;行草書,則應文雅,展書卷之氣。

臧新义:轻罗小扇,风神洒落——扇子及扇面书法漫谈

臧新義扇面書法 隸書陶淵明詩《歸園田居》句

扇面整體,亦要得水墨之韻味,講究技法之精妙以及章法之生動自然,使之暢達不輕浮,質樸不笨拙,昂揚不張揚,耐人尋味。

臧新义:轻罗小扇,风神洒落——扇子及扇面书法漫谈

臧新義扇面書法 行草陶淵明《飲酒詩》

對於扇面書法而言,畫面的疏密有致,藝術內涵的豐富多彩,是極為重要的。方寸之間,盡顯書者高妙的書法水平。扇面比起卷軸、尺幅更加靈動自然;扇形的摺扇,形狀由下而上,自然發散開去,一點而成一面,彷彿預示著前景廣闊,路越走約寬,寓意美好。書之,生動而別緻,令人愛不釋手。因之,數百年來,騷人墨客、才子佳人都要隨手一扇,風情萬般。

風雅如斯,夫復何求?

戊戌臘月初十,臧新義於京華雨園

臧新义:轻罗小扇,风神洒落——扇子及扇面书法漫谈

臧新義,字涵之,號雨園、抱玉室、深柳堂主人。中文學士、法律碩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市東城書協理事、劉藝書法藝術研究會執行秘書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