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并传回世上首张近照

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并传回世上首张近照

我们晚上能看到的,其实只有月球的正面,但对于其背面却一直成谜。今天国家航天局宣布,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东经 177.6 度、南纬 45.5 度附近的着陆区--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更通过鹊桥中继卫星传回世上第一张近距离的月背影像相片,是继 1959 年由前苏联的月球三号探测器所拍摄的首张照片后,另一张让代表人类探索月背活动的重要相片。

据航天局的说法,会选择冯・卡门撞击坑的原因是科学界都认为这地点是具有研究月球和太阳系早期历史的重要价值。同时月背也是一片宁静之地,因为该处没有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可以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进行低频射电天文观测。

嫦娥四号探测器搭载了地形地貌相机,降落相机、低频射电频谱仪、与德国合作的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等;巡视器上则安装了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和与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探测仪。这些这些仪器将会进行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研究,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研究。此外,着陆器还带有一个 3 千克的密封容器,里面装有种子和昆虫卵,以测试植物和昆虫是否可以共同生长。

实验包括马铃薯、拟南芥,以及蚕卵。如果卵孵化,幼虫会产生二氧化碳,而萌发的植物会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希望植物和蚕一起在容器内建立简单的生态系统。

 科学家认为,月球背面比正面更为古老,冯·卡门撞击坑的物质成分和地质年代具有代表性,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月球背面也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在此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为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提供可能,也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中国国家航天局愿以此为基础,与世界各国航天机构、空间科学研究机构及国外空间科学爱好者,开展合作,共同探寻宇宙奥秘。

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并传回世上首张近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