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抗戰英烈錄:致敬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們

抗日戰爭時期東北軍民的抗戰被抗戰史譽為:時間最持久,條件最惡劣,犧牲最大,整個抗戰中東北人民損失人口達三百餘萬人,佔全國損失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三,而其中正面戰場犧牲累積達到甚至超過一百萬人,其中日本外務省公佈數字僅東北地區中國士兵就戰死46萬人,其他因凍餓而死不計其數,他們雖然沒有拿過國民政府一槍一彈,一衣一食,艱苦卓絕,但孤軍苦鬥堅持的最久,十四年抗戰累計斃,傷日軍18.5萬人。同時漫長的十四年抗戰,東北地區可謂名將輩出。

東北抗戰英烈錄:致敬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們

東北抗日義勇軍著名將領有:李海青,鄧文,李杜,馮佔海,唐聚五,王鳳閣,鄧鐵梅,苗可秀,蘇炳文,王德林,彭振國、王化一、劉振東、高文彬等等,前後犧牲的數十位高級將領。抗日義勇軍在高峰時期達到五十五萬人參戰,先後發起了齊齊哈爾反擊戰,兩次哈爾濱反擊戰,進攻吉林,前後十一次攻打瀋陽,五次攻打長春,前後傷亡近二十萬人,在東北154個縣中,有義勇軍活動的達到93個,前後作戰兩萬餘次,累計斃傷俘日偽軍十六萬餘人。

東北抗戰英烈錄:致敬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們

東北抗聯著名將領有(東北籍貫):陳翰章,王德泰,陳榮久,張甲洲,李學福,李延平,王光宇,祁致中,韓仁和,趙尚志,許亨植等等,還有幾十位犧牲的師級將領。堅持十年抗戰,大小作戰十萬餘次,殲滅日偽軍十八萬人。

東北軍將領有:馬占山,黃顯聲,韓家麟,吳克仁,常恩多,王鐵漢,鄧玉琢,萬毅,呂正操,周福成,萬福麟,劉多荃,趙振潘,方叔洪,龐泰峰,武漢卿等等。他們率部轉戰大江南北,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連雲港保衛戰,臺兒莊戰役,臨沂保衛戰,江陰保衛戰,揚州保衛戰,堅持蘇魯戰區敵後戰場時間長達五年,無日不戰。第一,二,三次長沙會戰,滇西反攻作戰中,東北軍53軍作為西線主力強渡怒江,攻克高黎貢山,血戰騰衝,攻克龍陵兵峰直抵畹町,和新一軍勝利會師。並代表遠征軍前往越南等地接受日軍投降。

到1945年國民政府共頒發173枚青天白日勳章,其中東北軍將領獲得34枚,為地方派系最多。累計共參加了十八次大型會戰,戰功卓著。

東北抗戰英烈錄:致敬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們

八年全面抗戰中,國軍戰場犧牲少將以上將領110餘人(不含追授為少將者,病亡),其中東北軍將領達24人!

他們分別是(按照犧牲時間順序):韓家麟,龐泰峰,鄧玉琢,劉啟文,吳克仁,吳桐崗,朱之榮,李蘭池,劉震東,扈先梅,江惟仁,劉桂五,王錫山,唐聚五,方叔洪,武漢卿,趙紹宗,朱鴻勳。姜寶德,張少舫,黃德興,江春炎,盧廣偉,白鳳翔。

這些在抗戰中為國捐軀的英烈們在十四年抗戰中,率領所部轉戰大江南北,將熱血和生命奉獻給了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抗戰足跡遍佈全國,他們戰鬥過的地方有東三省,河北,北平,天津,山東,山西,江蘇,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雲南,貴州,甚至隨第二次遠征打到了緬甸和越南。

東北抗戰英烈錄:致敬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們

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中華抗戰英烈300名錄中,僅東北籍貫烈士有:孫銘武,孟潔民,鄧鐵梅,李紅光,王德泰,李世超,鄧玉琢,吳克仁,宋鐵巖,張中華,張甲州,李蘭池,陳榮久,高志航,閆海文,王光宇,王錫山,劉桂五,李延平,李學福,楊靖遠,唐聚五,陳翰章,姜墨林,白已化,朱宏勳,徐享植,趙尚志,盧光偉,才山,共計三十人!還有冷雲等八名群體烈士。

在這首批300名錄中的烈士基本都是身居要職的將領和代表人物,其中既有東北軍正面抗戰的國軍軍師長,也有抗聯軍師級幹部,甚至是方面軍總指揮。這裡只說明一件事情,東北抗戰無論關內還是關外都是伴隨著巨大的付出和極大的犧牲比例,這也是為什麼抗戰史給了唯一抗戰了十四年的東北非常高的評價,

民政部公佈的第二批中華抗戰英烈600名錄中,屬於東北軍和義勇軍抗聯體系的烈士106人,

馬興周,成慶龍,關耀洲,李玉,張競渡,韓家麟,王兆蘭,田霖,白子峰,初向辰,孫銘宸,李春潤,武止戈,金伯陽,胡澤民,徐達三,朱守一,張文偕,張錫武,景振卿,樸翰宗,李光林。。。。等等,名單過長不再列舉。

東北抗戰英烈錄:致敬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們

東北抗戰之烈士數量最多,說明一個問題:英雄兒女前赴後繼和東北抗戰犧牲之慘烈。以至於抗戰勝利後八路軍挺進東北建立人民武裝後採用的名稱為:東北民主聯軍,這是繼承和發揚了東北抗日聯軍的光榮傳統,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所向披靡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為全民族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七十週年抗戰勝利大閱兵共有十一個徒步方隊,其中代表地區抗戰的方隊有兩個:分別是東北英模方隊和華南遊擊隊。在歷史書和教科書中將八年抗戰統一變更為十四年抗戰,這是抗戰史和新中國對東北抗戰彪炳史冊的成績所給予的最大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