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再踩康得新ST的地雷?这里有一个名单送给你

最近又有公司暴雷,这次暴雷的目标是白马股,康美药业和康得新相继被爆出财务问题,这些问题的共性是存贷双高。A股具有类似问题的公司还有不少,如何排除此类风险,防患于未然是关键。

<strong>深交所早就提示了康得新暴雷风险

2019年第一个黑天鹅华丽登场,康得新终于暴雷了。为什么用“终于”呢?因为2017年康得新年报发布后,深交所就在2018年5月11日发布了问询函,追问康得新19个问题。

如何避免再踩康得新ST的地雷?这里有一个名单送给你

第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就是:2015年至2017年末,你公司账面货币资金分别为100.87亿元、153.89亿元、185.0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分别为54.92%、58.24%、54.01%,同期有息负债(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分别为50.59亿元、57.05亿元、110.05亿元,同期发生的财务费用分别为3.05亿元、2.30亿元、5.53亿元,请补充说明:你公司货币资金存放地点、存放类型、利率水平、是否存在抵押/质押/冻结等权利限制,请年审会计核查并对货币资金的真实性、存放安全性、是否存在权利限制发表专项意见。

不少投资者以为交易所的问询函是发给上市公司的,其实不然,问询函是发给投资者看的。交易所的会计师们发现了问题,但因为财报之外的证据不足,只能通过这种含蓄的方式对投资者进行提醒。

<strong>康得新的暴雷和康美药业的存贷双高问题

康得新的问题是“存贷双高”。什么叫存贷双高呢?简单讲,账面上这么有钱,为什么还要去借钱呢?

存贷双高一定有问题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有些质地不错的公司也有存贷双高的情况,比如中国石化,货币资金2289亿元,短期借款近700亿,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超过1000亿。同理可问,中石化账面那么有钱,为什么不去把贷款先还上呢?

存贷双高的企业,在暴雷之前,都会振振有词的说自己这样的资产结构是合理的。比如康得新,在回复函中声称:公司账面货币资金185亿元主要由日常运营资金、光学膜二期募集资金、保证金及计划还贷资金、以及并购储备资金四部分构成。结合公司业务发展情况测算营运资金需求,公司货币资金水平与资金需求匹配。

事实上呢?公司的资金压根没有拿去进行业务发展,而是被大股东占用了。之所以不断的融资发债,正是为了填补深不可测的大股东这个深坑。

无独有偶,康美药业也是类似的情况。作为一家拥有众多连锁店的企业,57%左右的资产负债率实属优秀。

如何避免再踩康得新ST的地雷?这里有一个名单送给你

康美药业的资产负债率数据来源:公司历年财报

以2018年三季报为例,公司账面货币资金高达378亿,看起来不差钱吧?但是公司却有125亿的短期借款、148亿的长期借款和18亿的应付债券。和康得新的大存大贷非常相似,这种情形引起了不少媒体的质疑,康美药业发布公告回应: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传统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银行长期资金的融资难度极大,而公司部分投资项目规模较大、回收期较长,为保障未来业务拓展的需要,公司必须不断地保持融资节奏,并维持与金融机构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这个回应其实从侧面做实了公司大存大贷并不正常这个事实。

<strong>存贷双高的背后是高昂的利息支出

上文提到的中国石化,为什么存贷双高就没有雷呢?当然了,炒期货赔钱的事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中石化有数百家分子公司,大约有三万座加油站,虽然组建了效率较高的财务公司,但是基层单位在使用资金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应急从本地金融机构贷款的情况。所以贷款较高属于正常。

这和康得新、康美药业有什么区别呢?最大的区别就是利息支出。真正不差钱的公司,即便是大存大贷,利息负担也是很轻的。

2018年三季报中,中石化的财务费用仅有6.3亿,而同期康得新的财务费用为3亿,看起来中石化的财务费用更高吧?但是中石化的财务费用只占其净利润的0.8%,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康得新的财务费用占净利润的13.86%,占比非常大了;而康美药业的财务费用高达10.99亿元,占净利润的28.69%,已经到了非常不合理的地步。

所以,判断真正存贷双高的最核心的依据,是财务费用和净利润的比例。当比例超过5%甚至10%的时候,对公司的业绩影响比较大,就基本可以断定公司的贷款过大了。

<strong>钱去哪儿了?如何排雷?

根据康得新的公告,可以得出结论,康得新通过各种手段融到的钱,都绕道去了大股东,实现了利益输送。有没有一个简便易行的方式来鉴别这种情况呢?答案是有的。

关注三张财务报表的几个重点项目即可轻松排雷:

1、资产负债表中,关注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其他流动资产、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账面货币资金高的同时,必然会购买理财产品,理财产品通常会在其他流动资产核算,货币资金余额巨大却不买理财产品的,就要警惕了。由于银行票据可以无条件兑付,所以应收票据如果主要构成是银行票据的,可以等效于现金,和货币资金合并考量。

负债方面,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和上述三项现金项目金额差不多甚至更大的情况,就可以认为是存贷双高,如果还发行了债券,那就概率更加高了。

2、利润表中,关注财务费用项目。存贷双高最重要的疑点就是企业的有息负债过高,承担着超额的融资成本,账面还有大量货币资金。

利息支出占净利润比例较高(比如超过5%甚至10%)的时候,就可以认为贷款过高了,如果此时账面还有较大额度的货币资金,则就是典型的“存贷双高”

3、现金流量表,关注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几乎所有存贷双高的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都常年低于净利润,甚至有的年份是负数,这说明公司的销售收入并没有以现金的形式收回。

<strong>还有哪些公司埋着存贷双高的雷呢?

以2018年三季报数据为依据,整理出货币资金和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金额都比较大的公司,按照财务费用和净利润的比例进行排序。不少上市公司的财务费用数倍于净利润,此类公司的融资成本已经不堪重负。

其中华昌达、永泰能源、海航科技、长电科技、亚泰集团、正邦科技、神州长城、电广传媒等公司不仅存贷双高,财务费用远远高于净利润,甚至还发行了债券。“巧合”的是,这些发行债券的存贷双高的公司,大股东都进行了极高比例的股权质押,部分股东甚至“清仓式”质押。如今,排在前列的永泰能源已经被曝债券违约,其余的未来会如何呢?

如何避免再踩康得新ST的地雷?这里有一个名单送给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