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昆明流行风|「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

当年昆明流行风|「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

<strong>-当年昆明流行风-

选自 <strong>余斌

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

本文共计 <strong>2053 字 | 预计阅读时间<strong>7分钟

20世纪40年代的昆明,在背街上,如有格外时髦的女郎走过,就会有若干小男孩远远地跟在后面喊:“摩——登!上街找先——生!”

“摩登”在这里是名词,指穿着入时的青年女子。碰到小男孩的这种街头骚扰,如果是初出茅庐的小姐,不免有些尴尬,于是加快脚步,或扭头啐上一口唾沫做愤愤然兼不屑状了事;如果是成熟的女人,见多了无所谓,神态自若,甚或转身朝孩子们笑笑,丢下一句:“你们晓得哪样。”扬长而去,孩子们反倒灰溜溜地讨个没趣。

当年昆明流行风|「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

据我留下的印象,这种被叫作“摩登”的女子,一般并不特指女学生,包括联大的女生。女学生有女学生的气质,不管穿什么都显得大方、自然,并不特别引人注目。几位当年的联大学生写的回忆也印证了我的童年印象。其中一位说当年联大女生的服饰“没有一定的标准”:

就色彩来说,穿素色的旗袍当然可以,穿花旗袍也不会受到别人的非议;就质料来说,丝的、毛的、麻的衣服均无不可。就服式来说,中式、西式,甚至于你愿穿什么样式,你就可自去做一套来穿上,以至于有几位女同学穿起男装,雄姿英发地在校内外参加各种活动,也没有人认为荒诞不经。

当年昆明流行风|「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

西南联大关于制服的公告

这篇文章写于1945年5月联大尚未结束之时,可信、可靠。另一位的文章是在台湾写的,时间是1981年,说联大女生 :“衣着都很朴素,因天气四季如春,多是一两件旗袍,外罩一毛线衫,穿大衣者绝少,但都雅而不俗,真是衣着不在美,有气质则灵。”

外州县的情形似乎与昆明有些不同。抗战时期中山大学一度迁到云南澄江县,十多年前我在《人民日报》上读到一篇回忆中大师生在澄江生活的文章,里面说澄江的小男孩没见过女人穿裙子,在街上碰着穿裙子的中大女生就叫:“中大生,讲摩登,不穿裤,讲卫生。” 据文章的作者说,有时在公园里,有的小男孩还趴在地上抬头往人家裙子里看呢。

当年昆明流行风|「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

当时读了觉得好笑,半信半疑。往裙子里看,怕不至于吧。直到后来见到钱穆教授等的文章,才信了。

钱穆说的是1938年西南联大文法学院在蒙自,女生的衣着打扮对蒙自女学生的影响。

学校附近有一湖,四围有行人道,又有一茶亭,升出湖中。师生皆环湖闲游。远望女学生一队队,孰为联大学生,孰为蒙自学生,衣装迥异,一望可辨。但不久环湖尽是联大学生,更不见蒙自学生。盖衣装尽成一色矣。联大女生自北平来,本皆穿袜。但过香港,乃尽露双腿。蒙自女生亦效之。短裙露腿,赤足纳双履中,风气之变,其速又如此。

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师生由湖南来云南,八百多人走海路,经香港、海防(越南)乘火车入滇。两百多人组成的步行团,经湘西、贵州到昆明(文法学院的再从昆明乘火车去蒙自)。女生全部走海路,在香港停留时间并不长,却很快受香港风气之影响。联大师生在蒙自才几个月,刚到不久,蒙自女生即受联大女生之影响。看来时尚之流行,从前也并不慢,即便是蒙自这样的小县城。

当年昆明流行风|「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

周定一先生(当时是中文系学生,后为中科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主持《中国语文》杂志社编辑部工作多年)观察更细,他注意到女人旗袍袖子的长短,说蒙自“妇女的旗袍袖子长到腕部,而联大女同学们的旗袍袖子已短到肩部,几乎没有袖子了。不久,当地妇女的衣袖受到影响,越改越短,以致胳臂上显出几节深浅分明的肤色”。

钱穆注意到女生不穿袜子(在北平原本是穿的),周定一留意到女生的袖子短到肩部,这两样都对蒙自女子发生影响。

周更绝,蒙自女性因赶时髦而在胳臂上留下的“历史印记”都未漏掉,文人的眼睛到底不同。

浦薛凤教授(政治学系)的回忆更具体,夹叙夹议。

“蒙自闭塞,自无问题,联大迁来多少有些少见多怪,尤以联大女生,最惹地方人士之注意与评论”。“衣服与化装,自比本地人讲究。何况女生路过香港,免不得略受熏陶,故予到蒙自后,觉女生装束修饰,显较在长沙时讲究。然惹人想入非非,亦缘于此。”

接着补充了“一桩笑话”,说蒙自每逢三六之日西门外有市集(即赶街),附近的少数民族来的很多。“女生某次前往,一苗妇见其赤足不穿袜子,竟骤掀其旗袍曰:‘我要看看你着裤子没有。’”

看来,中山大学女生在澄江的趣闻还是可信的。

浦薛凤还说及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女生之不同,谓“南开北大者均较清华女生注意修饰”,然后举了两个南开女生为例,其中一个是南开外文系的:“有王慧敏者,好装束整容,师生群称为交际花,顾盼善笑,惹人注意。”

当年昆明流行风|「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

王小姐是当年的“另类”,不能代表一般女生。而且学外文专业的女生历来就有些与众不同。今天的重庆有三所大学各有特色,一所是重大(重庆大学,老名牌);一所是西师(西南师大,校园美,今西南大学);一所是川外(四川外语学院)。

前些年听说重庆有新民谚云:“重大的牌子,西师的园子,川外的妹子。”这么一句就说川外的女生新潮、时髦,走到哪里都是抢眼的人物。看来这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回过来还说联大。文法学院在蒙自时蒋梦麟(北大校长、联大常委)由昆明去蒙自看望文法学院师生,在欢迎会上讲了话。

“蒋校长在会上还劝同学们,漂亮衣服在蒙自穿太可惜了,最好留去昆明穿。他这话的意思无非是要大家入乡随俗,衣着不要太显眼,不过说得比较含蓄委婉。”

不过这批原三校学生在昆明少则一年,多则三年也就毕业。以后在昆明新招的学生已无所谓北大、清华、南开之别,加之抗战后期生活的日益艰难,不朴素也得朴素了。

当然,比较时髦的女生总还是有的,例如联大校花高训诠和被许渊冲先生誉为“名副其实的美人” 金丽珠(均外文系女生),她们先后于1941年、1942年结婚,都很洋派,都是先在金碧路锡安圣堂举行婚礼,然后去巡津街商务酒店(当时昆明的顶级外资酒店)举行婚宴。这等排场,当然是极其个别的了。

<strong>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

当年昆明流行风|「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

<strong>购买二维码

长按扫码了解购买详情

当年昆明流行风|「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

本文主体内容摘自

<strong>《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余斌 著

文中图片来自本书及网络

当年昆明流行风|「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当年昆明流行风|「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