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並未落草臥牛山,而是身處袁紹陣營,為劉備立了大功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發生在劉備與關羽和張飛等人在古城重逢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周倉、劉備、關羽等人。原文如下:

趙雲並未落草臥牛山,而是身處袁紹陣營,為劉備立了大功


周倉在山下叫罵,只見那將全副披掛,持槍驟馬,引眾下山。玄德早揮鞭出馬大叫曰:“來者莫非子龍否?”那將見了玄德,滾鞍下馬,拜伏道旁。原來果然是趙子龍。玄德、關公俱下馬相見,問其何由至此。雲曰:“雲自別使君,不想公孫瓚不聽人言,以致兵敗自焚,袁紹屢次招雲,雲想紹亦非用人之人,因此未往。後欲至徐州投使君,又聞徐州失守,雲長已歸曹操,使君又在袁紹處。雲幾番欲來相投,只恐袁紹見怪。四海飄零,無容身之地。前偶過此處,適遇裴元紹下山來欲奪吾馬,雲因殺之,藉此安身。近聞翼德在古城,欲往投之,未知真實。今幸得遇使君!”

趙雲並未落草臥牛山,而是身處袁紹陣營,為劉備立了大功


玄德大喜,訴說從前之事。關公亦訴前事。玄德曰:“吾初見子龍,便有留戀不捨之情。今幸得相遇!”雲曰:“雲奔走四方,擇主而事,未有如使君者。今得相隨,大稱平生。雖肝腦塗地,無恨矣。”當日就燒燬山寨,率領人眾,盡隨玄德前赴古城。張飛、糜竺、糜芳迎接入城,各相拜訴。二夫人具言云長之事,玄德感嘆不已。

趙雲並未落草臥牛山,而是身處袁紹陣營,為劉備立了大功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來到古城,與張飛重聚。此後不久,劉備也離開袁紹來到古城,兄弟三人得以重逢。此後不久,周倉告訴劉備,說是在古城不遠處的臥牛山上遇上一位高手,一槍就刺死了裴元紹,並將周倉打傷。劉備大為驚訝,帶著關羽來到臥牛山下。等這位神秘的高手出現時,劉備驚喜地發現原來是趙雲,趙雲也因此與劉備重逢。

趙雲並未落草臥牛山,而是身處袁紹陣營,為劉備立了大功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趙雲與劉備重逢時說出的“肝腦塗地”,原意為慘死,後指做事不惜一切代價,乃至犧牲生命。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中的“大戰七十;小戰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腦塗地;父子暴骨中野。”

趙雲並未落草臥牛山,而是身處袁紹陣營,為劉備立了大功


小說中這段“古城會”故事非常熱鬧,既有張飛與關羽發生的誤會,也有關羽怒斬蔡陽的威武,還有趙雲一搶此時裴元紹的神勇。不過,這些故事都是小說家的虛構,在歷史上並未發生過。早真實的歷史當中,趙雲並未在臥牛山落草,而是在劉備身邊做了一件大事。

趙雲並未落草臥牛山,而是身處袁紹陣營,為劉備立了大功


據《三國志·趙雲傳》注引《雲別傳》記載,劉備兵敗徐州後,投靠了袁紹,並在不久之後參與了官渡之戰。此後不久,趙雲來到了劉備的身邊。《雲別傳》稱:“(劉備)密遣雲合募得數百人,皆稱劉左將軍部曲,紹不能知。”劉備為何讓趙雲秘密地招募人馬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劉備投靠袁紹原本就是必不得已、走投無路。等到官渡之戰爆發後,劉備認為袁紹未必能戰勝曹操,就打起了離開袁紹自立門戶的主意。因此,劉備才派趙雲秘密招兵買馬。

趙雲並未落草臥牛山,而是身處袁紹陣營,為劉備立了大功


可別小看這數百人,劉備兵敗徐州之際,幾乎全軍覆沒,這幾百人就成了劉備東山再起的班底。到後來劉備來到汝南,靠的這就是這幾百人。在這件事情上,趙雲可謂立下大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