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點》——別有一番風味的速效救心丸

《燃點》——別有一番風味的速效救心丸

懷揣著偶像領著媳婦打車坐了10多公里找到了一家電影院看了此電影,不得不說首映這天人真的很多,附近幾家電影院居然一位難求,滿滿當當的,我很好奇,創業浪潮已經卷死了這麼多人,還是有這麼多人對此很好奇,同樣了我的好奇心也是滿滿當當的。

入座之後覺得來觀影的人都特別的特別,怎麼說呢,感覺到了完全不同的氣氛,每一個人都很禮貌,禮貌的不像來看電影的,這和我看復仇者聯盟的現場感受是不同的,沒有人啃爆米花,也沒有人大聲的嘬可樂,現場顯得異常嚴肅。

溫馨提示:以下內容有部分劇透,專業觀影人員請繞行。

熒幕提前5分鐘亮起了,一條特別噶的廣告在熒幕上出現了,作為廣告同行的我,內心滿滿的尷尬,椰樹牌椰汁的老闆,你太過分了啊!我女朋友緊緊握住我的胳膊小聲說,這是賣椰奶吶還是賣啥?不得不佩服,這個廣告我給滿分,我都回到家個把小時擼完肉串平躺在床上了,內心卻久久不能忘懷。

耳熟能詳的這個年代的創業者都登上了熒幕,有相聲創業者羅永浩,有北大才子戴維,還有整容狠人金星,草根創業者安傳東,上市老總傅盛……

整個故事邏輯大體過於碎片化,手持攝影十分晃眼睛,有些地方能然讓我產生眩暈感。

羅永浩被碎片化的描述成了一個彪悍的胖子,對待下屬兇狠殘忍不給任何反駁餘地,讓我想起了國產電視劇裡的反派人物老大,動不動生氣就揍自己小弟或者幹掉小弟,這種邏輯貌似非常符合國內一些低齡觀眾的口味,但是有點腦子的人都會明白,如果當老大的動不動對自己小弟動粗,沒有好處,那麼誰還為他賣命?別的自媒體都寫了的觀點我就不寫了,什麼正好契合這個時間點的資金鍊斷了的,這些真的有些事後諸葛亮的意思。

戴威是個意志力堅強的小夥子,從遙遠的小地方來到帝都發展,幾個人借了資本100萬來搞這個事滾雪球滾這麼大確實不容易,但問題就來了,這麼年輕攤子鋪的這麼大肯定會有問題,從今天來看,有點被資本的遊戲大佬給耍了,當然不怪資本,怪年輕人太年輕態稚嫩,畢竟不是產品經理出生就會有問題。

發現了戴威和羅永浩的特點就是都不是產品經理出生,可能這就是他們的風險所在吧,羅永浩雖然提倡工匠精神但是整個組織裡就自己是個極客,從影片裡來看,手下都是那些基礎打工者,更大的問題在於如果羅永浩真的是影片裡這種暴怒的人,沒有給團隊賦能,那麼問題遲早還是會被激化到更大的一個層面的,可能羅永浩只有“畢業了”才會理解什麼叫“賦能”,創業團隊裡的打工者應該提前趕走,不然永遠做不大。

我個人的一點小思考,如果單從前兩個人物故事來說的話,團隊比項目重要,而且帶頭人最好精通產品,否則這個隊伍遲早會瓦解,很多人會問,馬雲不也是非產品經理出生嗎?我這麼再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雷軍是產品經理,馬化騰是產品經理,張小龍是產品經理,周鴻禕是產品經理,當下互聯網圈風口浪尖的大佬們都是產品經理出生。所以引發了我一個思考,產品經理創業是不是更容易成功?

隨後傅盛出現在了影片視野中,果不其然又一個產品經理大佬出現了,已經擁有了上市公司的情況下選擇在原有基礎上二次創業,雖然挺著10萬分的風險,但是我依然堅信他的這次選擇一定會成功,因為這是個大趨勢啊,產品清晰,市場也清晰,目標用戶清晰,而且能大大節約很多企業的用人成本問題和綜合問題,每棟大樓每個公司都有前臺這個職位,大多的寫字樓都會需要迎接一些不速之客“推銷”“廣告”,然而沒有前臺這些人就貓不悄地闖了進去開始推銷他們的產品了,所以很多公司會聘請一個前臺來過濾這些問題,但是人工成本始終是逐年遞增,你要給人買五險一金,要發年終獎金,要源源不斷髮出上漲的工資,種種一切都不如一個——AI機器人。

扯遠了啊,好多我說的都與影片無關了,哈哈,迴歸影片,影片裡最大費周章講解的是一個失敗者,草根創業者,既沒有錢又沒有背景更加悲劇的是他視野狹小到觀眾都能看得清,比方說(安傳東)他的項目,既沒有屢清楚市場又沒有屢清楚消費人群和消費模式,賣的是什麼都嘟囔不清,但是我從頭到尾都能感覺他說話帶著哭腔,很容易被自己感動,然而在我看來這些太基礎了,他不像創業,而是像一個推銷員在銷售東西,但是他自我感覺在創業,從我這麼多年創業的理解來說,這一類創業人是最可悲的,真的是被人推上創業懸崖的“豬”,每一次被推下懸崖都是很慘烈的,太多太基礎的事實都沒理清就開始“行蠻”創業實在是不理智,影片末尾被一家風投機構的大佬張穎花了十幾秒給噘了,回去就把公司解放了,但是影片結尾他又搞了新項目,在線教育的,我震驚了,這第二次創業和第一次區別在哪裡?他學到了什麼,真可怕,我不敢想象,我只覺得這類人真的應該在MBA班裡好好學習一下,真的太慘了,或缺基礎知識卻在打造上層建築物,太意淫太理想化了,他的第一個女投資人是在坑他啊,而且後面說的話有點玩笑話的意思,“要是下一輪被人跟你籤對賭協議呢?”我的天吶,我的三觀被刷新了,這位女投資經理人在說啥呢,他還是個孩子,拿著200萬妄想做出30萬會員用戶,而且誰會和他對賭呢?看完影片的人我估摸百分之99的人都不會抱任何希望了,除非他遭遇重大的事件改變了他的思維,視野,和視角,否則繼續下去只是重複失敗,產品邏輯都沒有的草根妄想創業實在太可怕了。

當然了,我從來不去恥笑有夢想的人,還是鼓勵有夢想的人,但是夢想是要有的,一定要腳踏實地去幹,互聯網圈成功的創業案例讓人們都太浮躁了,整個影片裡的創業者都是浮躁的縮影。

短短几年都要幹幾十億上百億的大項目,不是浮躁是什麼,這種案例拿出來給大多數創業者看了只會害死大家,因為無知的人是大多數,影片上來就說創業超過3年還活著的公司不到百分之7,我就笑了,我手裡的公司現在不是還活著在嗎,4年了……

我對自己創業公司能活這麼久的總結是,我有個好的合夥人(錢),我是個好的產品經理(產品)所以我們能活到今天還活蹦亂跳~想象一下那個畫面,一條錦鯉被放在案板上那種活蹦亂跳,刀子每次切下來我們都能英勇的逃生,啦啦啦~

影片裡導演對內容創業者寄予了厚愛,他們確實在今天活的太滋潤了,papi醬、馬薇薇簡直跟活神仙一樣快樂,她們在會議桌上討論問題的層級和戴威這種完全不在一個階層,但是問題是她們過的比戴威好多了,戴威現在大樓都被堵了,這還有啥說的吶。

這要是放在硅谷創業圈肯定都是掌聲一片,因為硅谷人民相信不以成敗論英雄,但是國內就是牆倒眾人推,我內心還是蠻希望羅永浩能再堅挺一下的,這麼久了都挺過來了,可別這個時候倒下哦,好好請一個會管理的管理人員來把團隊進行精心調整,錘子還是能盤活的。錘子應該把手機目標轉移,轉移到哪裡呢?平板手機領域,另闢蹊徑,人們日常出門都有個習慣,兩個手機,一個商用一個備用家裡人用,那麼問題來了,商用的那個屏幕那麼小很多辦公的問題處理不了,這個時候平板手機的優勢就出來了,跟那些越做越小或者手持越做越大的設備來競爭確實沒有任何優勢了。

這裡面生活感鮮明切快活的大佬就兩個金星和傅盛,傅盛美國別墅裡導演特別交代了寶馬M5,當時影廳裡我聽到了這個不同的引擎轟鳴聲,說明了傅盛心中有一頭狂奔的獵豹,鏡頭裡那麼細微的M標識都被我看見了,不得不說我眼尖~哇哈哈~~~金星的新氧這個企業我比較熟知,去年還和裡面的投資人聊過天,蠻有趣,今天有幸在電影院裡看見了,新氧這個項目真心越做越大,畢竟整容是國人的剛需啊!長得醜不是錯,但是不整容出來嚇人就是錯了!老闆帶頭衝鋒,自己上鏡頭咔咔幾刀弄臉上,牛B!是個狼人!後面有些畫面我還覺得不適應,什麼削骨整容,我去,我雖然長的好看,但是我絕對不會對自己整容,敢給自己整容的人都是狼人!

陌陌老總在影片裡出現過,說的什麼記不清了,可能因為不重要所以記不清吧,還有幾個看起來像青年創業者的人,也記不清他們的名字,鏡頭給的太少了吧。我覺得電影就100分鐘搞這麼多人記不住,要是著重去講一到二個人會好很多,講不清真相是這部影片最讓人覺得悲慘壯烈的地方,我們只依稀記得他們犧牲了或者成功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這隻能看腦補了,要不是我認識這裡面幾個大佬身邊的人我真想象不出來影片之外的鏡頭了,比如說我帶著我對象去看,看完回來問對象什麼感想,對象說“這都是什麼啊,腦子暈暈的,啥都記不住!”對!這就是普通觀影者的態度和記憶,作為一個創業者而且圈內人士才能大概明白,所以說紀錄片我還是佩服BBC那個畫質,那個詳細,那種冗長的陳述,讓你完完全全認知了什麼叫紀錄片,能完完全全收下你的膝蓋,他們的攝影師能爬在草原上1-3個月就為了1個鏡頭,而本片號稱1年的跟蹤完全沒幾個有用的鏡頭,太複雜了,表達的太混亂了。

導演應該是剛畢業沒多久,我的建議是不要講太多東西,太多了誰都記不住,講一個故事,講好就OK,紀錄片更加如此,燃點可以放在優酷連續放10集都比放在電影院這種胡亂放一起塞成一部要強的多!

我這篇觀後感寫的不及格,但是我也用徐小平式的結束來結束本篇內容吧,他的故事講的不好,我來正確表達一下“創業就像一群人在一個即將墜毀的飛機上造飛機零件,新飛機造出來前一定要堅挺著,否則就會墜毀身亡,但是在墜毀的飛機上造新飛機零件才是創業者該乾的事”。很多人理解不了,沒關係,因為你還沒有進入真正的創業,等你真正創業之後你就明白了,每天都在面臨倒閉,每個月都在面臨發不出工資,每個老闆都是一屁股負債~

建議年輕人創業不要想著拿融資,這是十分幼稚的想法,就沒有人跟老乾媽一樣的想法麼?不要融資,不上市,我們的辣椒醬沒有代收款!現金流為王!

最最後補充說明一下,賈躍亭真牛B!雖然他一次次失敗了!但是我還是覺得此人真牛B,PPT講的好說明是個優秀的產品經理,他缺乏的是一個史詩級的運營合作伙伴,賈躍亭只適合開發不適合運營。

這篇影評寫到最後終於不及格了,希望喜歡我的老鐵們雙擊666來一波關注!關注我做我的粉絲不好嗎?看我內容比看新聞有意思多了,我這裡講的都個個是人才說話又好聽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