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過年了,不回家,卻往外跑?

農曆新年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了,農村人常講“過了臘八就是年”,如今臘八已過去幾天,對於外出務工的人來說,也即將迎來返程的高峰,能搶到一張返程的火車票,對於他們來說,可謂是最大的喜悅了,要是坐汽車,票貴,時間還更長。

過年過年,回家團圓,過年對於我們來說,最大的意義莫過於和親人們一起過了,親人才是最大的年味,沒了鞭炮可以、沒了燈籠可以,但少了親人的陪伴卻絕對不行。

又要過年了,不回家,卻往外跑?

這也是為什麼每年大批大批的人流從不同的起點不約而同的奔向不同的終點,造就了人類歷史上最為壯觀的遷徙大潮,而這個數據每年都是幾十億計。沒有什麼統一的指揮,時間就是最好的發令槍,年近了,回家的心也更迫切了

又要過年了,不回家,卻往外跑?

在傳統意識裡,回家過年都指的是自己的老家,很多人也坦言,只有回到了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才能更好的理解年味的意義,回家過年在過去幾乎是必然選擇!

近些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再加之農村經濟發展滯後、就業渠道單一、發展前景不明等因素,外出務工成了很多人的首選,尤其是農村的一些年輕人,在城市立足之後,很多人短暫的在工作的城市安下了自己的“新家”。

又要過年了,不回家,卻往外跑?

過去的“回家”指的是回老家,然而近兩年,在城市過年已經成為了當下的一種流行的趨勢,很多年輕人過年不再回老家,而是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城裡來,要麼在城市過年,要麼旅遊過年,這也給父母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體驗。其實是很多年輕人過年不按照既定線路回老家,而是將父母接過來過年,節後再返鄉。

又要過年了,不回家,卻往外跑?

產生這種節前怪象的原因也很好理解,畢竟回老家過年,仍然是不少人的首選,這也導致了每年過年“一票難求”,大城市的人流大量流出,車票難買,然而去往大城市的車票卻有不少富餘,這樣也緩解了過年期間在搶票的壓力。

除此之外,在城裡過年也可以讓父母體驗一下不一樣的年味,看下自己工作的地方,生活的環境。

又要過年了,不回家,卻往外跑?

然而這種“反向團圓”不一定很多老人都容易接受,有的老人就坦言“接受不了”,不過也有一些父母很能想得開,只要是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在哪兒過年都一樣!

不過等到所有地方都發展差不多了,估計就不用再千里奔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