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作戰實力的標誌 軍事知識——軍隊中的“師”

各國作戰實力的標誌 軍事知識——軍隊中的“師”

摘錄圖片

師是部隊的一級建制單位,設有領導指揮機關,編有戰鬥部隊、戰鬥支援部隊和勤務部(分)隊,通常隸屬於集團軍或軍,為高級戰術兵團。一般在上級編成內遂行任務,亦可獨立作戰。

世界上很早就有師的編制,早在約公元前1400年,古埃及拉美西斯的常備軍由2個師組成。公元前520年,波斯帝國的軍隊設立過師,每師轄10營,每營轄10連,每連轄10排,每排10人,全師約萬人。我國古代也有師的編制和稱謂,春秋時期,諸侯國的師,每師編有2500人。

近代的師出現在18世紀的歐洲。俄國同瑞典進行的北方戰爭中,彼導一世組建了3個師。19世紀初,拿破崙在師的編制內增加了炮兵和騎兵部隊隊,實現了兵種配合作戰,一戰期間,步兵師發展成為步兵、騎兵、炮兵、工程兵和通信兵部隊等諸兵種合成兵團。二戰期間,師的火力、突擊力和機動力大幅增強,師也成為計算戰役力量對比的基本單位,是衡量一支軍隊作戰實力的主要標誌。

各國作戰實力的標誌 軍事知識——軍隊中的“師”

摘錄圖片

20世紀90年代初, 世界各國主要步兵師(摩托化步兵師、機械化步兵師、山地步兵師、輕裝步兵師),坦克師(裝甲師)、防空師(高射炮兵師)、空降師、航空兵師、空中突擊師、海軍陸戰隊師等類型。

步兵師,是所有陸軍師中編制數量最多,合成性較高的師。有的稱為摩托化步兵師、機械化步兵師或裝甲步兵師。以裝備步兵戰鬥車、裝甲輸送車或運輸汽車的步兵為主戰兵種編成。

比如,前蘇軍摩托化步兵師有多種類型。一種摩托化步兵師轄1個步兵戰鬥車的摩托化步兵團、2個裝甲輸送車的摩托化步兵團、1個坦克團、1個炮兵團、1 個獨立火箭營、1個反坦克營,以及若干個勤務保障營(連)編成,共計1.3萬餘人; 另一種摩托化步兵師轄2個步兵戰車的摩托化步兵團、2個裝甲輸送車的摩托化步兵團、1個炮兵團、1個防空火箭團、1個獨立坦克營、1個反坦克營、1個獨立火箭營,以及若干部個勤務保障營(連)編1.4萬餘人。

各國作戰實力的標誌 軍事知識——軍隊中的“師”

摘錄圖片

美軍的機械化步兵師,編有5個機械化步兵營、5個坦克營、1個防空炮兵營、師炮兵指揮部轄3個野戰炮兵營,另外還編有師司令部、3個旅司令部(平時不轄部隊,戰時根據需要由師配屬作戰力量)、戰鬥航空兵旅及其他戰鬥支援和勤務支援部(分)隊。

各國作戰實力的標誌 軍事知識——軍隊中的“師”

摘錄圖片

目前世界上仍有許多國家的軍隊保留師這一級編制,作為軍隊中的戰術兵團。

我軍自建軍起就有師的編制。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部隊中都編有師。紅軍先後有100多個師的番號。有的根據地還成立了獨立師、遊擊師,如黔東獨立師、閩東遊擊師等。抗日戰爭初,八路軍轄第115師、第20師、第129師,每師轄2個旅,編制1.35萬餘人。解放戰爭期間後期,全軍把野戰部隊的縱隊改為軍,旅改為師,共計有70個軍200多個師的番號,又先後組建了炮兵師、坦克師(裝甲師)。建國後,組建工兵師、高炮師、公安師、鐵道師、航空兵師、空降師、陸戰師、摩托化步兵師和機械化步兵師等等。

20世界90年代,我軍的師進行過數次調整,分為甲種、乙種師。我軍的摩托化步兵師不像前蘇軍的摩托化步兵師,以步戰車和裝甲輸送車為主,而是以汽車輸送為主(先後裝備有C-10,解放141,平頭東風等型號)。1個標準的摩托化步兵師(我軍一般稱為步兵師),下轄3個摩托化步兵團、1個坦克團、1個炮兵團、1個高炮團,偵察營、通信營、工兵營及後裝保障分隊,約1·5萬人。我軍的坦克師,下轄3個坦克團、1個裝甲步兵團、1個炮兵團、1個高炮團,偵察營、通信營、工兵營及後裝保障分隊等,約8000人。

各國作戰實力的標誌 軍事知識——軍隊中的“師”

摘錄圖片

隨著軍旅營編制體制的確立,師已逐步被新型的合成營所取代,退出了我軍的編制序列。但軍史上那些戰功赫赫的光榮之"師",如永不磨滅的番號,永載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