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是“毒瘤”?你真的錯了

“網癮”是“毒瘤”?你真的錯了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加速到來以及網絡遊戲產業爆發式發展,如何防止遊戲沉迷,特別是讓青少年群體適度玩網遊,已成為世界性難題。

家長精力有限,網絡平臺限制能力有限,很多青少年沉迷在網絡遊戲裡不能自拔。如何有效地設置“網遊”門檻?防止“網遊”毒害青少年?世界各國紛紛出招,制定各種舉措管理“網遊”,為青少年創建一個健康向上的成長環境。比如韓國,為了限制青少年沉迷遊戲,制定了“防沉迷制度”,強制遊戲發行商在晚上12時至早上6時停止向未滿16歲的青少年提供互聯網遊戲服務;對網絡遊戲消費額度進行限制;以豐富的活動幫助和鼓勵青少年轉移對網絡、遊戲的注意力等等舉措。除了韓國外,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在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遊戲上也下了大功夫,多方面、多舉措織起保護青少年少受“網癮”毒害的防護網。

“網癮”是“毒瘤”?你真的錯了

在我國,青少年已經成為遊戲主力用戶之一,引起了家長、社會、學校和有關部門的擔心。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要求,實施網絡遊戲總量調控,控制新增網絡遊戲上網運營數量,探索符合國情的適齡提示制度,採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時間。這些措施能否防止青少年沉迷“網遊”,還需要時間的檢驗。但目前,因為很多網絡遊戲公司仍在以隱蔽方式吸引青少年玩家成為忠實遊戲用戶,很多遊戲的身份驗證系統和防沉迷系統總會被玩家用虛假身份證註冊、換號遊戲等方式繞過,這應當引起足夠重視。

“網癮”,可以說是一個僅次於“毒癮”的社會“毒瘤”,尤其是對青少年來說,“網癮”的危害更大,它不僅體現在影響身體健康上,還體現在認知障礙、心智情商失常、逃避現實與社會適應困難、影響學業、人際關係惡化、嚴重的心理衝突等等方面。因為“網癮”引發的極端事件已經數不勝數,不久前,寧波婦兒醫院的一個夜班,就接待了兩個“網癮”孩子,只因家長不讓玩手機,一個往自己的手腕上連砍6刀,一個跳樓自殺;6月,山西太原一名中學生,因在課堂上玩手機,被班主任發現後沒收,當晚在家跳樓身亡,類似案例,也發生在深圳寶安、四川綿陽等地。

“網癮”是“毒瘤”?你真的錯了

斬斷孩子網絡成癮的“黑手”,為孩子們創建一個沒有“網癮”的成長環境,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首先,對那些不遵守法律法規、故意引誘青少年沉迷遊戲的網絡運營商,有關部門一定要嚴厲打擊,取消那些無良商家進入遊戲行業的資格。其次,學校和老師要向青少年宣傳“網癮”的危害性,教會孩子們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在課堂和教學內容上增加一些有趣的知識,讓學習變得不那麼枯燥。最後,也是最最重要的,家長一定要盡到監管的責任。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儘量不要玩手機,給孩子樹立起遠離“網遊”的好形象。對於農村留守兒童,家長不妨只在家裡安裝固定電話,不要給孩子使用手機,或者使用的手機不是智能的,儘可能地減少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為了讓我們的孩子不至於變成“遊戲淪陷者”,不要讓他們贏了遊戲卻輸了未來,從政府到學校,從社會到家庭,一定要多管齊下,給他們一個沒有“網癮”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