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還錢“心有不安”,卑微的他因誠信而高貴

不還錢“心有不安”,卑微的他因誠信而高貴

近日,一個充滿正能量的誠信故事感動了南粵大地。

據《大洋網——廣州日報》7月27日報道,2002年,30歲的黃式水南下來到廣州增城打工,由於找不到工作,身無分文的他在街上流浪多天。屋漏偏逢連夜雨,他患上了急性胃穿孔,情況非常危急,幸得增城人民醫院及時救治,得以脫離生命危險,但拖欠了2900多元治療費。14年後,他務農打工攢夠醫藥費後,堅守承諾,不遠千里,把拖欠的醫藥費歸還。

面對媒體的採訪,真誠而善良的黃式水吐露了自己的心聲:“這3000元像石頭一樣壓在我心裡,我始終沒有放下來。十多年來我一直惦念這件事,睡覺也在想,還錢是我的心願,不然真的死不瞑目。”

近幾年來,緊張的醫患關係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仍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故事中的主人翁給出了答案:要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離不開誠信兩個字。

增城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不但有著高超的醫術,更有著誠實善良的品格。他們對所有患者都一視同仁,即使是落魄的流浪者,他們也真誠對待,不但不計回報救治病人,還為病人刷牙洗臉,送湯送飯,在他們身上,體現了“上善若水,大醫精誠。”的醫者風範。

反過來,假如醫務人員缺乏醫德和誠信,罔顧救死扶傷的職業道德,無錢不救,見死不救,或者把患者當成搖錢樹,明明不需要檢查的,都要求患者作無謂的檢查;明明可以用平價藥的,都要求患者使用昂貴的進口藥……患者債臺高築,但病痛依然不能緩解,多問幾句醫生都愛理不理,患者心中肯定不爽,醫患關係因此變得緊張。

作為患者,要換位思考,理解醫生工作的艱辛;充分信任醫生並配合他們開展工作。該繳交的醫藥費儘量不要拖欠,要及時繳交,以免醫院的正常運作。黃式水在這方面作出了最好的表率和示範。他償還的不僅是醫藥債,更是對誠信的踐行,對醫者仁心仁術的銘記和無言的感激。

記得以前曾經看過一個案例:一對貧困夫婦,妻子患上了腎衰歇,靠每星期透析3次來活命。當他們再也拿不出錢來做透析的時候,丈夫為了保住妻子的性命,就私自“克隆”了一枚醫院的收費章,靠此騙取了一百多次的透析機會,使妻子得以活命。後來還是被醫院發現了。丈夫護妻心切是可以理解的,但他的做法絕對不可取,因為與誠信背道而馳。有困難,可以向政府部門申請救助,或者向公眾、媒體求助等,而不是採取騙的形式。

反過來,丈夫私刻收費章的行為,反映出他對醫院的不信任,認為醫院會見死不救。這也提示我們,構建和諧醫患關係,關鍵在於雙方的信任。醫生要把患者當成是需要幫助的對象,而不是賺錢的工具,從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考慮,儘量為患者節省開支,患者看在眼裡,自然會感激在心頭,即使他一時付不清醫藥費,當他走出醫院大門時,也會有愧疚之心,會及時償還欠債。

誠信不僅是醫患關係的潤滑劑,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非常深遠,它是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基石。借貸寶有借有還的誠信理念正好與當前的社會主旋律相吻合。誠信,使社會更加和諧,人際關係更加融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