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姓姬、大禹姓姒,這些“高貴”的遠古名“姓”為什麼都消失了

黃帝姓姬、大禹姓姒,這些"高貴"的遠古名"姓"為什麼都消失了

網上經常有人發問,遠古的"姬姓大族"名傳千古,怎麼現今看不到這些姓氏的人了呢?綿延幾千年,應該有很多後代呀。今兒,在下淺薄,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為各位看官介紹一下姓氏名字究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那些姓氏消失了。

黃帝姓姬、大禹姓姒,這些“高貴”的遠古名“姓”為什麼都消失了

天朝古代,姓、氏分離。戰國以前,貴族成年男子的"符號"有"姓、氏、名、字",分別是這麼回事:

《春秋傳》:"天子因生以賜姓。"

《說文》:"人所生也。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

《說文》段注補充:"女生曰姓。姓謂子也。"

"姓"是最早出現的,其實就是指"你媽把你生下來",所以最早的"姓"幾乎都是女部偏旁。傳說黃帝姓姬、炎帝姓姜、舜姓姚、大禹姓姒。當然,這些都是周人所言,目前難以確定。但其中有兩個線索:

一是先有"姓",而且"姓"不可改;

二是遠古可能是母系部落社會。

黃帝姓姬、大禹姓姒,這些“高貴”的遠古名“姓”為什麼都消失了

"姓"就象是一群人,同一個部落,而這些部落最開始的母親就是那幾位。所以"姓"有限,多是女部偏旁的緣由就是如此。比起之後的"氏","姓"更能顯示血緣的遠近。這在周朝是非常重要的,姓氏明確分離與界定到周朝發展到極致。簡單來說,至少在周朝,男女都有"姓"。

黃帝姓姬、大禹姓姒,這些“高貴”的遠古名“姓”為什麼都消失了

相比"姓","氏"就顯得多彩多姿了。"姓"發展到後來,很多人都是同姓,一條街上都姓姬實在顯不出這個"姓"的高貴了,為了表現尊貴高雅上檔次或者是為了避難,同姓人們在當大官、移居各地、甚至滅國要逃亡時,就會另外再取一個"氏"。這個"氏",一來作為個人品牌,二來有暗涵某種紀念意義。

黃帝姓姬、大禹姓姒,這些“高貴”的遠古名“姓”為什麼都消失了

"氏"的來源太多了:國家、家鄉、城市、工作、你爸的名字、你爸的爸爸的名字,一切皆可氏。那麼,"姓"還有什麼用途呢?

一是避免同姓近親婚嫁。遠古人早就認識到優生優育,基本的辦法之一就是同姓不能通婚。但同氏不同姓就沒關係,因為同氏與血緣無關。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現在,同姓之間即使出了五服,差了不知道多少代了,婚姻還是有些躊躇的。

二是禮儀需要。在禮儀外交場合,如朝見周天子,可以根據姓判斷與天子,或朝臣之間的血緣遠近,這個對於拉攏相互關係還是很有用的。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何況同姓之人呢。

黃帝姓姬、大禹姓姒,這些“高貴”的遠古名“姓”為什麼都消失了

這個好理解,就是現在的名字。名字可以是父母的期待、出生的特徵、父母生你前夢到什麼等等,什麼事都有可能是你名字的由頭。譬如出生前老媽夢到"鳳凰停在梧桐樹上",那麼你就很有可能名鳳梧。當然,要是你媽夢到"公雞停在芭蕉樹上",嗯,這個就不好多說了哈。總之,名字也是豐富多彩,花樣繁多。

黃帝姓姬、大禹姓姒,這些“高貴”的遠古名“姓”為什麼都消失了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名"基本上是不會被人直接稱呼的,多是用於自稱。例如《馮諼與孟嘗君》的故事裡,孟嘗君在道歉時說"文倦於事",他本名田文,說"文"倦於事就是以"文"自稱以示自謙。在下不得不佩服日本人學習的勁頭,"名"用於自稱而非他稱的文化,到現在還在日本的社會領域發揮著作用,常去日本或喜歡看日劇的朋友就會知道,日本男女生被稱呼到名字都會害羞臉紅,只有很熟或交往才會直呼其名,就是來自這傳統。

黃帝姓姬、大禹姓姒,這些“高貴”的遠古名“姓”為什麼都消失了

"字"是本名之外的一個代稱,因為稱呼名不禮貌,所以都以"字"代稱。而"字"多跟"名"有點關係,例如:韓愈字退之,"愈"跟"退"剛好相反;杜甫字子美,"甫"跟"子美"都是男子的美稱;也有給自己期待的,例如:朱自清個性溫吞,所以字取"佩弦"以自急。

黃帝姓姬、大禹姓姒,這些“高貴”的遠古名“姓”為什麼都消失了

說清楚了"姓、氏、名、字",那麼那些古代大姓究竟去哪裡了呢?在下淺薄,嘗試分析,有三種可能:

一、姓氏合一

戰國末期階層上升的渠道還是比較順暢的,布衣轉瞬可至卿相。平民崛起後,也有姓有氏,最後就有些混亂了,所以秦朝以後姓氏就逐漸合二為一。

二、以氏行世

有時候氏比較特別,也比較酷、比較獨特,又或者用久了根本沒人叫你的姓,最後就以氏行世了。譬如項羽家封在項城,久了就以項為姓氏。

三、亡國改姓

國家滅亡,以國家為姓。或者乾脆改一個奇怪的姓氏,逃避災難。

黃帝姓姬、大禹姓姒,這些“高貴”的遠古名“姓”為什麼都消失了

簡單來說,姓氏分離符合古時的需求,可是人多了、宗法制度崩壞之後,也就模煳了。上述三種可能,都造成了古時候大姓的沒落與消失。

以上就是在下的分析,道行有限,多多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