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角度看,“舍利子”是什麼?為什麼高僧火化後會有舍利子?

看過《西遊記後傳》的人一定都記的這樣的情節,三界被大魔頭無天所佔據,神佛都被囚禁,只有17顆舍利子能夠消滅他,於是孫悟空和同伴們踏上了尋找舍利的路程,結局裡,孫悟空捨棄自我,變為了最後一顆,也是最重要的舍利子,消滅了無天。而在現實中,舍利子也被眾人供奉為佛家至寶,傳說中,釋迦摩尼被火化之後,那片地方上發現了很多五顏六色的圓形硬物,所以之後高僧被火化之後出現的硬物就都被叫做舍利子。佛教裡認為,只有得道的高僧圓寂之後才能產生舍利子,並且燒出來的舍利顏色越好看,數量越多,說明高僧生前的修為越高。這些都是從宗教的角度上來說舍利子的。那麼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舍利子究竟是什麼,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從科學角度看,“舍利子”是什麼?為什麼高僧火化後會有舍利子?


首先,舍利子經過化驗之後,被斷定為一種骨質結晶物,是有機物被燃燒之後剩下的無機鹽。色彩多樣,形狀各異。舍利子的顏色和身體內部的化學成分含量和溫度都有一定的關係。身體體質內鹼性越強,體內礦物質含量越高,骨質密度越強,火化之後越有可能產生舍利子。

從科學角度看,“舍利子”是什麼?為什麼高僧火化後會有舍利子?


古代高僧過世之後,屍身都是被火化的,是把人放在不投上,直接用明火火化。木柴燃燒時的溫度大概在600度到800度左右,遠遠低於現在焚化屍體的焚屍爐的溫度。有些強健的骨頭不能完全被火化,和木頭及其他雜物混合在一起,產生了不同形狀和顏色,這就是舍利子。

從科學角度看,“舍利子”是什麼?為什麼高僧火化後會有舍利子?


此外,高僧經常打坐,一坐就是很久。關節可能出現損傷,分泌出不正常的體液,經過高溫焚化之後會產生結晶,這可能也是舍利的一個來源。高僧都為素食,長時間不吃肉會引發膽汁在膽內堆積,進而發展成為膽結石,膽結石的主要成分是有機物和碳酸鈣。並且佛家中人喜歡吃豆腐,豆腐含鈣量高,火化之後會出現結晶體,並且大量的纖維素和礦物質攝入,經過體內的新陳代謝,會形成大量的磷酸鹽,這也都是舍利子。

從科學角度看,“舍利子”是什麼?為什麼高僧火化後會有舍利子?


一些僧人在火化的時候,會佩戴生前的隨身物品,比如珠子、寶石等等。這些物品在高溫下,會產生骨瓷類的物質,這有可能是舍利形成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