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 太陽系科學知識5條

冷知識 太陽系科學知識5條

1、 關於宇宙的起源,現在普遍認同的是“大爆炸”模型。儘管我們不能百分之百肯定這個模型百分之百正確,但到目前為止,這個模型依然是最科學合理的。在沒有足夠的證據推翻它之前,我們還是用這個模型來闡述宇宙的起源。

2、從大爆炸3分鐘以後經過約70萬年,宇宙的溫度降到3000K,電子與原子核結合成穩定的原子,光子不再被自由電子散射,宇宙由混沌變得清澈。然後又過了一段時間,當然這段時間長達幾十億年,中性原子在引力作用下逐漸凝聚為原星系,原星系聚在一起形成等級式結構的星系集團。與此同時,原星系本身又分裂形成無數的恆星。因為強大的引力,恆星熾烈地燃燒自己的核燃料;併合成碳、氧、硅、鐵等重元素。在恆星生命即將結束時,通過爆發形式噴射出包含重元素的氣體和塵埃。這些氣體和塵埃又構成新一代恆星的原料;在某些恆星周圍急劇降溫的氣體和塵埃會坍縮成一個旋轉的物質團。這些物質團通過相互吸引碰撞和融合,最後形成無數個小行星、大行星。

3、大約50億年前,我們的太陽系還是一團緩慢旋轉的氣體雲。由於自身的引力效應或附近超新星爆發的能量衝擊效應,這塊氣體雲開始坍縮,至密的核心變為原始太陽,周圍旋轉的氣體和塵埃,形成一個薄盤。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塊薄盤逐漸分裂為大量的物質團。這些物質團的大部分慢慢的坍縮凝固成今天的小行星和彗核,另一部分通過碰撞合併形成現在的大行星及其衛星,比如地球和月亮。

4、太陽系的九大行星,按照距離太陽的由遠及進的順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冥王星、海王星。

5、在靠近太陽的一些行星上,只有難熔的巖狀物能留存下來,氣體和冰水類物質都揮發掉了;所以類地行星質量較小,密度較高。相反,在離太陽系較遠的一些行星上,由於溫度很低,冰類物質不能融化,在那裡可以形成質量較大,密度較低的類木行星。因為引力大小的緣故,較大的類木行星比較小的類地行星能吸引到更多的原始物質團,因而衛星較多。象木星一樣的行星環是衛星形成後留下來的原始碎片,而彗星則是在太陽系邊界處積聚的原始物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