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專業成長之路可謂“眾裡尋他千百度”丨教師微成長

王國維說古今成大事者,必經過三重境界。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我同樣經歷了迷茫彷徨、執著追求和厚積薄發,可謂"眾裡尋他千百度"。

她的專業成長之路可謂“眾裡尋他千百度”丨教師微成長

朱慧穎(寶雞市金臺區教研室教研員)

在大學期間我便痴迷於中學語文教學論,臨近畢業,當聽到全國著名的中學語文教師趙謙翔要來寶雞上公開示範課的消息後,我歡欣躍雀。那是我第一次聽名師的課,趙老師在講臺上儒雅的談吐、聲情並茂的朗誦和巧妙的點撥、引導,讓我第一次對名師產生了敬仰之情,萌發了把趙老師作為職業楷模的念頭。幸運的是,走上工作崗位後,農村學校寬鬆的環境給了我施展自己的舞臺,我有意無意地模仿趙謙翔老師的課堂設計,他的"綠色語文"理念促使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嘗試。這期間,我也不斷向同組其他有經驗的同事請教學習,經過三年的培養與薰陶,我所帶班級的語文成績在整個年級遙遙領先,我也逐漸站穩了講臺。

那時,我滿足於現狀,沉浸在已有的成就中沾沾自喜。有一次,區教研室康英老師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不要囿於小成就,要放眼看天下。"一語驚醒夢中人,當時恰逢區級中小學教師基本功大賽,在教研組長的極力推薦下,我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在準備階段,我每天把同一篇文章反覆琢磨四五遍,還蒐集相關案例和名師的課堂實錄,仔細尋找最佳切入點,最終榮獲了大賽一等獎。這對一個農村學校的青年教師來說是莫大的鼓勵,更是一種無形的鞭策,在之後的教學中,我更加專注於課堂主問題的設計,更注重對文本的研讀。

2014年7月,我自費參加了"聖陶杯"中小學教師課堂大賽及研討會,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感受到了自己與名師之間的差距,意識到了自己理論水平的淺薄,深深地感悟到語文教育研究的博大精深。歸來後,我多次向省市教學名師請教學習,西安高新一中的賈建英老師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給予我指導,他根據我重實踐輕理論的實際情況,推薦我閱讀名師專著,以提高理論素養,構建理論、實踐雙翼齊飛的成長框架。那時候,鄭桂華、陳日亮、王榮生、鍾啟泉、於漪、錢夢龍、顧之川等大家逐漸走進了我的世界,他們為我點燃了一盞理論指導實踐的明燈,讓我更深入細緻地理解課程理論和課改精髓。

愛默生說,只要有所事事,有所追求,人就把握住了機運的車輪。憑藉平日對文本的研讀推敲、琢磨思考,我成為了那個牢牢抓住機會的人。

2015年,經過層層篩選,我被推薦參加省級教學能手比賽。我在手機裡下載了各地名師的視頻課,在音頻裡安裝了經典文章誦讀,上下班路上邊聽邊記錄,尋找每節課的閃光點和創新點;早讀課上跟著音頻一起誦讀,尋找自己和名家朗讀的差異,我拜訪過教學名師、朗誦名家,只為展現全方位發展的自己。那段時間,我每天只休息四五個小時,除過上課、批改作業,我全身心投入到大賽中,我把高中語文"必修一"到"必修四"的課文按照一課三教的方法,逐個寫了微課教案,還特意把自己認為難解讀的課文根據名師經典課例再備一次,查漏補缺,補齊短板。黃厚江、董一菲、肖培東、張玉新、餘映潮等教學名師的課堂讓我如沐春風,汲取到了語文教學的精髓,讓我更自信地站到了省級大賽的舞臺上,最終獲得了"省級教學能手"的稱號。從備賽到參賽的過程讓我真正懂得了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經驗與積澱,長久以來的不斷學習、吸收、內化所積蓄的力量讓我厚積薄發,脫穎而出。

當年10月,陝西省教育廳組織"名師大篷車"送教下鄉活動,我被邀請去旬邑中學為咸陽市北五縣的同行們上一堂省級示範課。這次作課級別之高、規模之大,在我的教學生涯中史無前例。接到通知,我便傾心投入到《小狗包弟》的備課中,大量蒐集巴金在文革期間的文章等一些外圍資料,再根據資料進行文本解讀。在解讀的過程中,我總是找不到有新意的切入點,於是就用笨辦法:手抄文章強化理解。在抄了五遍之後,我終於豁然開朗,於是就設計思路、教學設計等請教導師曹公奇,他耐心細緻地給予我指導,從教學目標的制訂、表述到板書的設計、落實,精益求精。那一次課,最終因解讀巧妙、流程清晰而獲得滿堂彩。

她的專業成長之路可謂“眾裡尋他千百度”丨教師微成長

朱慧穎在作課

在基層學校任教多年後,我被調到了區教研室工作。從此,我有了更多的時間研究課堂教學、鑽研課程理論,並且得到了全方位的鍛鍊:以全新視角和理念去編制試卷、撰寫論文,研究課題、觀課評課。這也使我收穫了更為豐碩的成果:我參編了10餘本書籍,參與了7項省級課題研究,在各級各類報刊上發表文章20餘篇,獲得第四屆中小學教學名師說課大賽一等獎……

多年的歷練讓我快速成長。一路走來,有辛酸,但伴有收穫的甜蜜;有煎熬,但也體驗到了成長的快樂。我始終銘記著導師曹公奇給予我的高屋建瓴的指導;始終感激著單位領導給予我不遺餘力的支持;始終感恩著同事朋友們給予我的誠摯懇切的幫助;始終感恩著親戚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懷。這一路,因為有迷茫中幸遇的好老師、瓶頸期幸遇的好朋友、成長期幸遇的好師父、奮鬥時陪伴的好家人,我才能走得更快、更好、更穩!


她的專業成長之路可謂“眾裡尋他千百度”丨教師微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