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你是哪個級別的家長?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你是哪個級別的家長?

見什麼問什麼的時期,是寶貝們最該被珍惜的一段年齡。

世界對他們來說就像一張白紙,無論是自然、世事、人情、遊戲,萬物都是新鮮的展示。但是,對於大人來說,早已是沒什麼利益相關的無用信息,自然而然就認為孩子也不該費心,隨便扔一句“長大你就知道了”敷衍了之。

這樣的事情,你是不是每天在做呢?你回應問題的方式可能正在毀掉你的娃!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你是哪個級別的家長?

<strong>支持孩子的好奇心,究竟有多重要?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你是哪個級別的家長?

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是多種多樣的。

可能她在小區門口看到五顏六色的泡泡,覺得很好奇;可能她對家裡的水龍頭感覺很好奇,總想去碰一下那會出水的神奇玩意;也可能他會對你給他買的是玩具汽車感覺很好奇,就想拆開看看為什麼它會跑得那麼快。

<strong>因為有了好奇心,所以他們會去觀察,會想要去研究,因為研究了之後,可能就會有更多的驚喜,這對於他們的成長來說至關重要。正因為有了好奇心,人慢慢的由無知的孩童變為曉事的大人。

愛因斯坦曾經謙遜地說,“我沒有特別的才能,只有強烈的好奇心”。

<strong>(01)、10歲女孩發明了護腕手套

1994年,10歲的女孩Kathryn “KK” Gregory在雪中玩耍,凍傷了手腕。為了使自己的雙手及前臂在冬天裡不再被凍傷,她發明了護腕手套。經過試驗之後,保暖效果不錯。後來,在媽媽的幫助下,她的產品在6分鐘內的銷售額就達到2.2萬美元。

<strong>(02)、6歲女孩發明了腿包

一個下雨天,6歲女孩Kelly Reinhart和兄弟們困在家裡沒法出去玩,爸爸媽媽就對他們說:我們搞個發明吧,你們把創意畫出來,誰的創意好,我們就給誰做出實物原型。

Reinhart受電影中看到的西部牛仔槍套的啟發,就畫了一個可固定在大腿處的包,它可以裝著她心愛的電子遊戲機到處走。後來,她和父母於1998年申請了這種腿包的專利,定名為T-Pak,並有人主動給他們投資。

<strong>(03)、8歲女孩提出烹製鹹肉的新方法

Abbey Fleck在8歲時,一次與爸爸一起煮鹹肉,煮完後才發現,用於吸取鹹肉中肥油的紙巾用完了,只好用髒兮兮的報紙來吸油。Fleck想,為什麼不能將鹹肉掛起來烹製呢?這樣,油脂在烹製過程中滴下來,就完全省去了吸油工序。1993年,她和爸爸共同發明了一種鹹肉烤盤,並獲得專利。後來,該發明的年度許可收入就達100萬美元。

看完這些事例之後,家長們都會感嘆這是“別人家的孩子”,感嘆這些孩子的高智商和聰慧,甚至會覺得他們家庭條件好起點高,有足夠的底氣允許他們“胡來”。

這些孩子成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忽略的是,當他們表現出好奇心的時候,都得到了家長們的支持,而不是打壓。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你是哪個級別的家長?

<strong>如何回應孩子的好奇心?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你是哪個級別的家長?

心理學及教育學專家、耶魯大學教授Sternberg博士把家長回應孩子提問的方式劃分成七個層次。層次越高,回應的質量也越高,也就越能培養和誘導孩子更高級、更深入的思考和學習能力。爸爸媽媽們不妨看看自己在哪一層吧!

<strong>

第一層:迴避和拒絕

“問什麼問!哪兒那麼多為什麼?!”

“去去去!沒看我正忙著嗎?!”

<strong>第二層:把重複孩子的問題當成回答

“麻麻為什麼兔兔喜歡吃青菜?”“因為兔兔喜歡青菜啊。”

“粑粑為什麼冬天那麼冷?”“因為冬天氣溫總是在零下。”

<strong>第三層:承認無知或直接給出答案

“粑粑,地球到太陽有多遠?”“對不起,我不知道。”

“粑粑,地球到太陽有多遠?”“149597870千米。”

<strong>第四層:鼓勵孩子尋求專業幫助

“走我們一起去上網/去圖書館查查資料!”

“你覺得誰能幫我們回答這個問題?”

<strong>第五層:利用頭腦風暴,鼓勵任何可能的解釋

“為什麼荷蘭人長得比較高?”

“讓我們頭腦風暴一下,列出所有可能的原因。”(最終可能得到這些原因:基因、飲食習慣、他們都穿增高鞋……)

<strong>第六層:鼓勵任何可能的解釋,並對其合理評估

“我們用什麼辦法來評估基因的作用呢?”

“如何找到荷蘭人飲食習慣的資料以便進一步分析?”

“增高鞋在荷蘭的銷售數據怎麼樣?”……

<strong>第七層:鼓勵任何可能的解釋,合理評估,並後期跟蹤

“我們分頭查資料、打電話、請教專家,下週六把每個人收集的信息和調查結果拿來一起討論吧!”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你是哪個級別的家長?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你是哪個級別的家長?

<strong>劃重點

<strong>①與孩子討論問題,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以及具體問題,決定是否應該直接給出答案。對有一定學習和思考能力的孩子,又不是特別緊急的問題,提供足夠的線索讓孩子自己去尋求答案。

<strong>②儘量用問題回答問題,

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獨特的結論。

<strong>③多使用開放型問題,如:你是怎麼想的?你認為呢?你這樣想的理由是什麼?還有其他的可能嗎?……<strong>避免使用“是”或“不是”、點頭或搖頭來回答孩子的問題。

<strong>④父母應該少說多聽,給孩子更多的表達機會。

終有一天,孩子們也會長大,也會變得和我們一樣對周遭習以為常。但至少現在,讓我們好好呵護他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讓他們那雙看待世界的眼睛裡永遠閃著光芒。

溫柔地對待他們的每個問題,教會他們自己尋找答案的途徑,給予他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我們無法陪伴他們走一輩子,但這些一定會成為他們今後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