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最後一個報刊亭拆了……

商洛,最後一個報刊亭拆了……


商洛,最後一個報刊亭拆了……

大約是在高考結束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8日——《華商報》刊登出高考答案之後,位於商洛市中心醫院大門外右側郵政報刊亭的主人餘師傅,收到了商洛市園林管理處的紅頭文件,文件大意是:因為創衛需要,市區所有報刊亭要求在三日內自行拆除。

這是我一年內第二次聽說要拆除報刊亭。於是,我緊急拍攝了這個商洛市區最後一個還在售賣著期刊報紙到的郵政報刊亭的鏡像。

商洛醫院門外的報刊亭存在了大約超過了20年。那時候,位於州城中心廣場東南角、商洛市電信公司門前左側和商洛醫院門外的三家報刊亭,可以說是城區最有名氣的報亭,城區愛讀書愛看報的人們和外縣的讀者都會在此買到心儀的期刊報紙。

商洛,最後一個報刊亭拆了……

乾淨的,琳琅滿目的眾多期刊

後來,原軍民路軍分區商場門口、黃沙橋十字西南、名人街轉盤東南、工農路新汽車站門口、工農路蓮湖公園大門對面等地先後修建了報刊亭,但是生意基本冷清。再後來,商州區中學東商洛市體育局門口也開辦了一個報刊亭,因為毗鄰學校,顧客流量也還挺大。

慢慢地,報刊亭陸續變成售賣香菸、飲料、礦泉水的攤點,唯有商洛醫院門口的報亭一直沒有買這些東西,始終堅持售賣期刊報紙,而且經營的報刊多達近百種,比起西安、北京的報亭品種也不少,遠在北京的《當代》《十月》《長篇小說選刊》《兒童文學》《中國國家地理》《小說選刊》《小說月報》,湖北的《知音》《家庭》《家庭醫生》《特別關注》《新週報》,甘肅的《讀者》、廣州的《南方人物週刊》《南方週末》,河南的《小小說選刊》《百花園》,還有孩子們喜歡的《意林》《思維與智慧》《漫迷》《漫畫pater》《嬰兒畫報》《少兒畫報》,更有時尚刊物《看天下》《博客天下》《環球人物》《國家人文歷史》《軍事世界》……

商洛,最後一個報刊亭拆了……

豐富的精神糧食,如今再也無處購買

幾個月過去了,這個被下發通知要被限期拆除的最後一個還在經營書報的報亭還每天早早地開門,晚上十點等著最後一批讀者——商洛中學的孩子們路過之後才關門。我為此感到慶幸和欣喜,因為,每天還有那麼多讀者去買書買報。

11月27日,週四,我在報亭前晃了一下,和報亭老闆老餘打了個招呼,他說:“你要的《新週報》週日才來。”28日晚上11點,放學回家的孩子告訴我:“商洛醫院門前的報亭今天早上拆了,你知道不?我中午吃飯時看到鋁合金的亭子被擠壓成鋁皮,地上的地板磚都被砸了,以後再也買不到《世界軍事》了……”

商洛,最後一個報刊亭拆了……

那一刻,我有些茫然,有些無措,更有些無語。我猜想,喜歡讀書的人們看到商州城最後一個報刊亭被拆,一定也是同樣如鯁在喉的難言和落寞。今後,這些陪伴了我們幾代人歲月的報紙刊物將不會永遠也不可能在商州城裡買到……

12月3日,《商洛日報》在一版位置刊發消息:《市區報刊亭已全部拆除》。消息全文379 字,堪稱短小精悍。一個小報亭的拆除能上市報一版重要位置,從側面說明報亭在我們的生活裡曾經還是有一定位置的。

消息稱:近日,市政園林處對市區人行道上的報刊亭全部予以拆除。經市政園林處前期調查,市區人行道報刊亭共計10處,其中屬於市郵政局申請設置5處,個人申請設置5處。在設立初期,報刊亭對於活躍市民文化、促進報刊事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然而,現存的多數報刊亭用途已改變,已成了賣小零食、乾貨的小門店,且由於長期疏於維護,均存在破舊老化、妨礙交通、超範圍經營等問題,嚴重影響市容市貌和行人交通安全。

根據《陝西省城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陝西省城市公共空間管理條例》規定和《國家衛生城市標準》要求,6月初以來,市政園林管理處先後下發兩次限期拆除通知,僅有工農路原車站門前1處經工農路提升施工協調給予拆除,其他9處未採取任何措施。近期,市政園林管理處分頭逐個上門溝通,為經營人員講解相關法律法規、創衛要求。目前,市區報刊亭已全部拆除。

商洛,最後一個報刊亭拆了……

報刊亭為一位客戶寄存貨物提供方便

對於報刊亭的拆除,各地大有不同:

商洛,最後一個報刊亭拆了……

北京的報刊亭一角

2012年4月24日21時30分,央視《新聞1+1》以《拆了報刊亭,報刊“停”》為題,報道了河南鄭州以影響市容為由,將421個報刊亭全部拆除的消息,並以杭州市將郵政報刊亭變為便民亭為例,就城市到底需不需要報刊亭展開討論。

而杭州市作出了不同的選擇,杭州市郵政局斥資2000多萬元,對全市386個報刊亭進行升級改造,除了能買報紙、雜誌,市民還可以在這裡繳水電費、買飛機票和省內長途汽車電子客票。一系列增加的便民服務使報刊亭儼然成為市民的“百事通”,而過去杭州也有報刊亭佔盲道經營等問題,市政府出臺標準逐步規範了報刊亭的經營。

據新華網2012年5月18日1消息:據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統計,僅僅2008年至2011年間,全國共有9508個郵政報刊亭被拆除,南京報刊亭已拆近半……

早在2000年,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公安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新聞出版署、國家郵政局等六部門就曾經聯合下發《關於在全國城鎮建設報刊零售亭的通知》,明確要求:“各地要把報刊零售亭建設作為綜合便民服務窗口和精神文明陣地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城市規劃,通盤考慮。有計劃地在城市和具備條件的鄉鎮興建一批式樣美觀、相對穩定的報刊零售亭。”

對此,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郵政業務局領導認為:“郵政報刊亭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必不可少的硬件基礎設施,不能輕易拆除。”

由此,作者聯繫到自己近年在北京、哈爾濱、瀋陽、重慶、成都、西安等地觀察發現,郵政報刊亭在全國範圍的確在日益減少,理由無非是無法維持經營和影響城市環境。但是,在北京主要城區。一個十字路戶口可能就有四個報刊亭依舊在對外經營,展示著一個城市的精神風貌,西安市老城區的報刊亭相對還有一部分在經營,當年聲名顯赫的鐘樓郵局早已不經營報刊零售,小寨郵局的報刊零售種類也就10種不到,蝸居在郵政儲蓄銀行的樓梯下面,新城區幾乎沒有配置。哈爾濱、瀋陽、重慶和成都,基本看不到報刊亭的身影。

<strong>鏈接:<strong>《人民日報》:過去5年來全國關閉萬餘郵政報刊亭<strong>

商洛,最後一個報刊亭拆了……

浙江金華的郵政報刊亭

拆除報刊亭,最新理由是“沒人看報紙雜誌了,報刊亭經營不賺錢”。報刊亭承載著數萬人的生計,其生存權利不妨交給市場:如果不賺錢,自然沒人承租,如果有人願意經營,說明還被大家需要

最近,小區門口的報刊亭關門了。問為什麼,老闆說:“不讓幹了。”

回想起來,城市強制拆除報刊亭的消息這幾年就沒斷過。2008年到2012年間,全國僅郵政報刊亭就被拆了1萬多個。

拆除報刊亭,前兩年的理由多半是“影響市容”、“難以管理”。現在,又新添了個理由,稱“居民喜歡看電腦玩手機,沒人看報紙雜誌了”,市場需求萎縮,經營報刊亭不賺錢,不如拆掉。

人們真的不再需要報刊亭了嗎?有些人沒有固定通信地址,買報紙雜誌只能去報刊亭;有些人經常出差,在報刊亭零買比訂閱更划算;對一些老人來說,晨練回來順手帶份報紙,已是多年形成的習慣……儘管新媒體越來越發達,但用平板電腦或手機上網花費不菲,對大多數中低收入者來講,報刊亭仍然無可替代。

退一步講,買報紙雜誌的人少了,報刊亭就該被拆掉嗎?人們的閱讀習慣,和買書報是否方便有很大關係。報刊亭拆了,買報紙雜誌不方便,閱讀的人會更少。有人統計,鄭州報攤“撤亭進店”後,報刊銷量下降了80%。百姓的閱讀習慣,體現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甚至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國家民族的未來。單衝這一條,就不該強制拆除報刊亭。

如今的報刊亭早已不只是報攤,而是綜合便民服務檯了。超過1/5的郵政報刊亭安裝了信息化終端,除了賣報刊,還提供手機充值、代收水電煤氣費、自行車充電打氣、代賣機票郵品等服務,有的報刊亭還安裝了LED顯示屏,成了便民信息的義務宣傳員。最近,中國郵政還計劃在報刊亭開辦特快攬收、電商小包代投等業務。報刊亭正為老百姓提供著越來越多的便利。

更何況,報刊亭還承擔著上萬人的生計。目前全國共有郵政報刊亭3萬多個,按2人經營1個算,直接解決了6萬多人的就業。加上一些城市還有市政報刊亭,靠報刊亭養家餬口的人不算少。而且,承租報刊亭的,多半屬於就業困難人群,以北京為例,1/3的承租人以前就是靠賣報為生,另外還有2/5是下崗職工、殘疾人員和“兩勞”人員。對這些人來講,報刊亭是維持生計的依靠,更是迴歸社會、贏得尊嚴的依靠。個別城市強制拆除報刊亭時,可曾為這些人考慮?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將“生殺予奪”的權力交給市場。如果報刊亭不賺錢,自然沒人承租,不用強制要求,報刊亭自會關停;相反,如果還有人願意承租,就說明報刊亭還在盈利,還被群眾需要,那就大可不必打著“市場萎縮”的旗號人為關停報刊亭。

當然,部分報刊亭也確實給一些人帶來不便。有的報刊亭設施破舊影響市容,有的報刊亭佔道經營阻礙交通……把生殺予奪的權力交給市場,並不意味著城市管理者就該對報刊亭不聞不問。影響市容和佔道經營的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合理規劃和加強管理來解決。倫敦、巴黎、東京、紐約都有大量報刊亭,說明人口密集的現代都市一樣容得下它。

說來說去,城市管理者對報刊亭的態度,反映的是政府科學管理的水平。城市管理中,往往都是報刊亭這樣瑣碎複雜的小問題,看似眾口難調,卻也有秘訣:真正深入群眾瞭解訴求,真心從群眾的利益出發,做出的決策就能得到群眾的真心擁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