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帶“宇宙熱圈”霸氣的法語原版音樂劇《搖滾莫扎特》昨晚首演 粉絲和演員都嗨了

自带“宇宙热圈”霸气的法语原版音乐剧《摇滚莫扎特》昨晚首演 粉丝和演员都嗨了

昨晚,法語原版音樂劇《搖滾莫扎特》在南京保利大劇院上演了,自帶“宇宙熱圈”的霸氣,讓現場觀眾見識了一下首場粉絲們的狂熱。不少粉絲表示,法語音樂劇的一大特色是,放大歌曲和舞美,以鼓勵觀眾表達情緒。而且演出中間有多次將燈光打向了觀眾席,演員也深入到觀眾席各個地方,氣氛是真的非常狂熱了。

《搖滾莫扎特》是第一次到南京,之前在上海等地巡演過,場場爆滿,甚至有粉絲租房連看24場的。演員也對中國粉絲相當喜愛了,甚至還用中文場了《茉莉花》,臺下觀眾也熱情高漲地跟著合唱了兩遍這首歌。

昨晚是南京的首場,顯然來了很多粉絲,而且是已經看過多場的,因為每當舞臺上即將出現經典唱段時,就會有掌聲提前預警,嗨得不行。

自带“宇宙热圈”霸气的法语原版音乐剧《摇滚莫扎特》昨晚首演 粉丝和演员都嗨了

《搖滾莫扎特》問世於2009年的法國,首演即引發轟動,在日本、韓國、烏克蘭、俄羅斯巡演亦大獲成功,古典美與未來感結合的視聽體驗讓觀眾為之瘋狂。

該音樂劇從莫扎特17歲開始講起,直至35歲英年早逝,再現了脫離神童光環後的莫扎特闖蕩音樂界時面臨的機遇、誘惑、嫉妒和重重艱難。

劇中的莫扎特身穿紅黑相間的蕾絲西服,眼化朋克風煙燻妝,華服下掩藏著一顆現代人的靈魂,猶如一位“搖滾巨星”。

除了明星流量帶起的瘋狂熱度和歌曲本身的魅力,作為一部音樂劇,它同時也有很多創作者想要放在裡面去表達的對於莫扎特這位神童的敬意,包括一些搞笑元素和並不多的臺詞,也暗含了一些莫扎特的野史傳聞和伏筆。

自带“宇宙热圈”霸气的法语原版音乐剧《摇滚莫扎特》昨晚首演 粉丝和演员都嗨了

法語音樂劇強調歌曲本身的煽動力,習慣從歌曲上先征服觀眾。有業內人士表示,這和法語音樂劇的營銷方式有關。法國早期的音樂劇一開始就是從電臺、電視臺“打歌”,大多數音樂劇都是在體育館演出,這就決定了他們會把音樂和歌曲放在戲劇的前面,音樂劇的蠱惑性和感染力也來自於這裡。

在中國,“法扎”已然演變為一部“粉絲向”的音樂劇。那麼,它對中國粉絲的吸引力到底在哪裡呢?

自带“宇宙热圈”霸气的法语原版音乐剧《摇滚莫扎特》昨晚首演 粉丝和演员都嗨了

按照音樂劇演出的慣例,首演場和最末場都會有福利,昨晚是首場,所以舞臺一黑,大批的觀眾用百米衝刺的速度衝到了舞臺下方,而大幕再次打開,燈光亮起時,舞臺下已經黑壓壓一片了,粉絲們都很會“搞事情”。保利大劇院的人士告訴記者,之前就已經有粉絲給官微留言預警過了,說他們晚上要“瘋”一下。

自带“宇宙热圈”霸气的法语原版音乐剧《摇滚莫扎特》昨晚首演 粉丝和演员都嗨了

以下是記者摘的一些樂迷青睞的劇中歌曲部分:

1、在整場開頭紅衣主教出場的那段沉重壓抑的舞美部分,配樂就是莫扎特最終沒有完成的絕筆《安魂曲》裡的《Dies irae》(震怒之日/末日經)。把絕筆放在故事一開始演繹,創作者的目的已經很明顯——預告走向末路的死亡。莫扎特少年成名,一生都可以說是高潮,同時一生也非常短暫。個人覺得這就像是某種冥冥之中的一種守恆的宿命,得到舉世無雙的才華,也需要付出同等代價。

2、《安魂曲》第二次出現,已經到了莫扎特垂死之前創作安魂曲的時期,這個時候用的是《Lacrimosa》(痛哭之日),從歷史上看,這個篇章莫扎特其實沒有完成,他只寫了八小節,就永遠停下了他的筆。所以這段樂曲的出現就感覺特別契合,讓這個選段成為了他自己真正的安魂彌撒曲,同時又能強調出悲傷和遺憾。

3、在法扎裡做得比較妙的是歌曲和古典音樂的融合,這樣的方式對於普通觀眾而言更加能夠欣賞和接受古典樂。比如康斯坦斯第一次見莫扎特,無視她老媽在那裡把莫扎特捧得和魔術師差不多,一個人埋頭彈琴唱《小星星變奏曲》改編的《Ah!Vous dirais-je maman》,人家姑娘懷春但臉皮太薄,只能以歌傳情,而且還是非常有深意滴傳。

4、薩列裡和羅森博格第一次去聽莫扎特的歌劇《後宮誘逃》排練,當時是莫扎特和小康的熱戀期,也是創作欲和生活都達到一個順心完美的時候,所以這部歌劇也是充滿了自由和愛情的喜劇。比較有意思的是薩列裡聽的選段《悲傷已成為我的命運》是其中比較悲情的一首,和“喜劇”產生強烈對比,也和之後的《Le bien qui fait mal》有了很順的銜接。如果有人看過84年電影版《莫扎特》,可能對這邊更有共鳴,薩列裡在見到莫扎特後,甚至開始憎恨上帝,覺得他將世界上所有和音樂相關的天賦都賜給了這個“混世魔王”,但這種情感又是又愛又恨,對天賦的愛和對命運的恨,和法扎裡的禁忌般的舞蹈表達也很配。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孔小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