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蘇州記得找太監弄、桃花塢、鐵瓶巷、二郎巷、尚書裡……

那些數以千計、五花八門的地名。它們或奇葩,或搞笑,或文藝,或優雅。讓人不由自主地想探尋其來歷。今日探訪蘇州,更是笑岔了氣。

來蘇州記得找太監弄、桃花塢、鐵瓶巷、二郎巷、尚書裡……

一個地方的地名,保留著一個地方文化的縮影。蘇州城的地名絕對能滿足任何一位來客的胃口。從醋庫巷到神道街,從鐵瓶巷到桃花塢,那些名字別緻的小巷小街總是激起人們的一次次追問:為什麼這條巷子,這條街,這座橋會起這個名字……

那些烙印在一輩又一輩老蘇州腦海中、血脈裡的答案,在一次又一次的拜訪和回想中,不斷迴響。觀前街、神道街、宮巷、皇廢基、皇宮後、太監弄、尚書裡、伍子胥弄、文丞相弄、大儒巷、專諸巷、潘儒巷,書院巷、學士街 

在蘇州,從路名就能聯想出不少歷史,蘇州的古城址2500年未變,很多的街巷路名是從宋朝延續至今的。

— 太監路 —

來蘇州記得找太監弄、桃花塢、鐵瓶巷、二郎巷、尚書裡……

位於蘇州市最繁華的步行街觀前街中段南側,太監弄是觀前街的一條內街,也是蘇州著名的美食一條街。

如今,320多米長的太監弄如今已有四百多歲,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當時監管織造局的官員入住附近,隨行的太監也入住於此,這個有趣但多少令人啼笑皆非的名字就流傳下來了。

— 專諸巷 —

來蘇州記得找太監弄、桃花塢、鐵瓶巷、二郎巷、尚書裡……

春秋戰國時,吳國公子光為了謀奪吳王僚的王位,派壯士專諸藏短劍於魚腹中,用魚腸劍刺死了王僚。當時壯士專諸就住在這條小巷中,“專諸巷”的聲名也由此而流傳千古。

專諸巷位於西中市閶門口,是一條緊挨內城河和城牆的街巷,南通金門,北達閶門。

在明代,專諸巷巧匠輩出,手藝人遍地開花,聞名天下。專諸巷還保留著許多的明國建築,與現代生活交相輝映,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 皇廢基 —

來蘇州記得找太監弄、桃花塢、鐵瓶巷、二郎巷、尚書裡……

從地圖上能看到,這條巷子又短又小,東起蘇州體育場,西至錦帆路,像極了一根牙籤棒子,撐起了前邊龐大的體育場。

元末,鹽販出身的張士誠發動起義,佔領蘇州子城稱王。1367年,兵敗的張士誠縱火將王府燒成一片廢墟,廢皇基的路名由此而來。皮市街、棗市街、藥市街、醋庫巷、鹽倉街、豆粉園、招財弄、滾繡坊、繡線巷、草鞋灣、木梳弄、牛車弄

— 醋庫巷 —

來蘇州記得找太監弄、桃花塢、鐵瓶巷、二郎巷、尚書裡……

醋庫巷是一條東西向的小巷。宋朝時期,由於朝廷在此處設監酒廳,巷內建有儲存食醋的倉庫,所以小巷取名醋庫巷。

舊時,這裡是有名的官宦、紳士與文人的聚居區。近代畫家顧麟士的故居就在此地。

如今它不僅是一個“醋香”滿滿的地方,也是一個充滿書香氣的地方。沿著石板、青磚鋪成的醋庫巷往裡走,經過幾戶深宅,就能見到柴園,也就是如今的教育博物館。桃花塢、丁香巷、菉葭巷、臘梅里、杏花弄、薔薇弄、韭菜弄、柳枝巷、大樹巷,大石頭巷

花草樹木的美感一直是文人雅士的歌詠對象,地處江南水鄉的蘇州更是像是一位溫婉女子,據說戴望舒1927年寫《雨巷》的靈感,就來源於丁香巷。

— 桃花塢大街&韭菜弄 —

來蘇州記得找太監弄、桃花塢、鐵瓶巷、二郎巷、尚書裡……

據說在唐、宋時期,蘇州城西北隅閶、齊門之間遍栽桃樹,稱為桃花塢。旁有桃花河,是當時春遊賞花的勝地。宋朝太師章粢父子在此築別業,亦稱桃花塢。後人就以此作為街名。

沿桃花塢大街往東走,進入西大營門巷子往裡七拐八彎,才摸到韭菜弄,巷子因曾有荒田專種韭菜而聞名。

弄子很窄,不足一把傘寬。在巷子中行走,涼風習習。據說由於高牆遮光,又有穿堂風。這裡平均溫度比桃花塢大街的溫度低5℃。干將路、莫邪路、渡僧橋、憩橋巷、剪金橋、水仙弄

水仙弄和神話人物柳毅有關,“水仙”意為水中神仙。渡僧橋也有故事,說的是一個僧人要擺渡,船伕不讓,於是僧人就折下幾枝楊柳枝,編成了只小船過了河……

上千年的姑蘇城不缺故事,水中的神仙、擺渡的僧人,行走在蘇州路上,聽聽路過的老人講講那封存在路名裡的傳說故事。

— 干將路&莫邪路 —

來蘇州記得找太監弄、桃花塢、鐵瓶巷、二郎巷、尚書裡……

相傳,吳國人干將與其妻莫邪善於鑄劍,他們曾鑄有一對鋒利無比的寶劍,一名干將,一名莫邪,都獻給了吳王闔閭。後來,干將、莫邪被做為利劍的代稱。

為了紀念他們,先後將蘇州的兩條主幹道命名為干將路和莫邪路。

— 鐵瓶巷 —

來蘇州記得找太監弄、桃花塢、鐵瓶巷、二郎巷、尚書裡……

相傳有仙人枕鐵瓶臥此,故得名。這裡也是有著“江南收藏甲天下,過雲樓收藏甲江南”之稱的過雲樓所在地,珍藏了中國179部保存完整的傳世孤本。

過雲樓主顧氏三代先人在戰爭動亂期間,為國家保留了大量的古籍珍品,並在解放後將絕大部分珍寶捐獻給了上海博物館。

走在這裡,可以感受稀世珍寶的跌宕起伏,也見證了一個不同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