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中國:我們是如何考察項目做投資的?

 在過去的100多年裡,科技浪潮席捲全球。通過優秀科技企業的不懈努力,科技創新、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不斷湧現,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而這些創新的背後,都有著創業投資(VC)的身影。

  軟銀中國資本(SBCVC,以下簡稱“軟銀中國”)成立之初便在互聯網行業展開了大手筆佈局。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隨著互聯網泡沫的破裂,它的多項投資也宣告無果而終。幸運的是,在這波投資浪潮裡,軟銀中國投資的阿里巴巴、淘寶、分眾傳媒等企業最終大獲成功,成立的第一期基金“軟銀中國創業基金Ⅰ”的經營狀況也比較理想,由此奠定了其在投資界的地位。小編整理了軟銀中國的主管合夥人宋安瀾給出的“我們是如何做投資的”答案。

  創業的不同階段和VC關注的投資關鍵點

  根據硅谷的經驗,培養一個成功的公司往往需要5~7年的時間,在此過程中通常需要進行3~4輪融資。創業企業走向成功通常需要經歷六個階段:科研、開發、技術轉移、產品發佈、產品成功、業務成功。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企業對人員的配置需求也各有側重。比如在創業早期,企業的人員需求一般以技術人員為主;第一輪融資完成後,則需要考慮配備一位掌握豐富行業資源和企業運作經驗的運營總監;而在企業謀求上市的過程中,CFO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與之相應的是,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對資金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在企業的初創階段,由於風險過高,通常只能找親朋好友集資或是尋求天使投資人的支持。目前,天使投資群體正在中國慢慢發展起來,未來他們在整個經濟價值鏈裡將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

  企業從科研階段即開始燒錢,經過技術轉移和產品發佈階段,成形的產品被推向市場,在產品商業化的過程中,燒錢的速度還會快速增加。之後,產品受市場歡迎的程度將決定流入和流出企業的資金能否達到一個平衡點,這是決定企業未來生死存亡的關鍵點。在這個階段,企業的日子一般都非常難過,它們中的大多數會因為無法順利度過這個拐點而退出市場。但同時,這也是一個“危”“機”並存的時期——當企業面對這道“檻兒”時,恰恰是VC進入的最佳時期。因為企業熬過這個階段之後,就會成為眾多PE機構追逐的對象,投資者面對的估值壓力和競爭難度都將加大。

  VC機構進行投資時,通常會要求被投企業對未來三到五年的資金流走勢作出預測,以此瞭解企業的資金拐點將在何時出現。“一般情況下,投資人需要對這個時間進行合理調整。”宋安瀾說。投資人在投資過程中需要了解的另外一個關鍵問題,是企業對資金的最大需求量,這對投資人判斷投資價值及後續退出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而且這也是估值的一個重要依據。

  此外,投資人還要做好跟投準備。“投入一塊錢時手邊一定預留另一塊錢。萬一公司的發展不順利但其潛在價值又很大時,投資者就可以加大投入,從容應對。”宋安瀾建議,在融資方面,投資人應當與財務顧問、投資銀行保持密切關係。作為第三方,後者除了早期在投資人與被投企業間牽線搭橋之外,在雙方合作中的融合、談判和交割階段也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從歷史數據統計看,初創企業的死亡率非常高,即使有VC的支持,最終也只有1/3能較為成功,1/3可以維持生存,另外1/3則以失敗告終。投資風險如此之高,那麼對VC機構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投自己看得懂的項目。”宋安瀾認為,如果是做後期項目的投資,投資人就要具備較豐富的財務知識;如果是投早期項目,投資人就一定要掌握精深的專業知識。

  除了投資人角度應當掌握的進入策略,宋安瀾針對被投企業尋求融資時需要注意的問題也給出了一些建議。他認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企業要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制定資金計劃,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股權被稀釋的程度。另外,初創企業燒錢很厲害,一輪投資過後,一般大約過一年半就需要再次融資。因此,有沒有能力幫助企業進行後續融資,也是被投企業判斷投資人價值時的一個重要考量因素。

  除了看VC機構提供資金的能力,企業尋找融資時也要重點考察VC機構提供多種投後附加值的能力,包括幫助企業建立和完善董事會;提升企業形象,吸引高素質人才加盟;協助企業制定未來戰略及發展規劃;協助企業引進國際先進技術,開展技術合作;建立及改進法律框架;建立和改進財務控制體系,等等。宋安瀾介紹說:“軟銀中國的合夥人大部分是工科出身,偏創業型。整個投資團隊中有具有金融、財務、諮詢公司等不同背景的專業人士,可以在投後為企業提供各方面的增值服務。”

  國內有些企業的財務會使用兩本賬:報稅時用一本賬,內部經營用另一本帳。在宋安瀾看來,這很不正常,並且會阻礙公司的持續發展,因此企業獲得投資後應當立即要求VC機構提供財務梳理服務。“在軟銀中國,財務部門非常重要。除了擁有財務專業人員,我們還有企業管理專家,通常在投資之後就會著手幫助被投企業進行財務梳理,整頓公司治理,從而為下一輪融資或IPO做好準備。”

  考察項目的4P標準

  在選擇項目方面,各家VC機構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其中運用較多的一種衡量公司投資價值的方法是4P標準。所謂4P,即團隊(People)、產品(Product)、市場潛力(Potential)、可預測性(Predictability)。

  在做出投資決策的過程中,投資人對被投企業管理團隊(People)的判斷通常至關重要。從多種角度出發對團隊作出正確判斷,是VC機構應當具備的最重要能力。但很多情況下,這種判斷很難有量化標準,一般都是通過投資人向團隊成員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來加以判斷,比如你覺得3個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是什麼,公司短期(6個月)或者長期(3年)的發展前景如何,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哪些風險,等等。

  宋安瀾指出,在團隊成員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投資人應當特別注意他們之間的互動表現。團隊成員間力量的平衡極為重要,由一個強人和幾個附和者構成的團隊在管理企業時會出問題。理想團隊具備的要素包括:第一,有激情;第二,有遠見;第三,能創新;第四,執行能力強。

  判斷產品(Product)時,很重要的一點是要選對方向。如果產品的方向選擇有誤,團隊再好也無濟於事。以太陽能行業為例,早在三年前,宋安瀾就對該領域的投資前景進行了關注。當時在考察過眾多公司後,他發現,太陽能行業出現的投資熱潮並不是市場行為,而是在幾個國家政府的支持下出現的。經過深思熟慮,宋安瀾決定放棄在這個領域投資,“現在看來,我們的決定很明智。如今幾乎所有在太陽能領域的投資項目都不賺錢。”

  除了要選對產品方向之外,在投資的決策過程中,VC機構還要特別注意技術發展階段製造的障礙。仍以太陽能行業投資為例,在進行投資判斷時,關鍵的一點是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是否能和普通電網的發電成本基本持平。如果前者高於後者就需要政府進行補貼,否則必然虧錢,而在這種情況下,想賺錢的投資人就沒有進入行業的必要了。但宋安瀾也不無樂觀地表示:“太陽能技術一定還會不斷髮展,未來太陽能發電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到時侯這個行業就有發展希望了。”

  投資人對企業產品市場潛力(Potential)的判斷也非常重要。宋安瀾認為,投資的合理邏輯是要在大池塘裡抓更多的魚,而不是在小池塘裡抓一條大魚。一家盈利達到3000萬並且佔有90%市場份額的公司,並不是VC機構理想的投資標的,因為其未來的市場發展空間已經很小。

  至於最後一個P——可預測性(Predictability),宋安瀾舉了一個經典案例,即發端于吉列公司的“剃鬚刀-刀片”模式。早先剃鬚刀的刀架和刀片是一體的,售價比較貴,但銷量不可預測。後來吉列發明了可更換刀片的剃鬚刀架,同時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用廉價的剃鬚刀架鎖定客戶,然後用高毛利的刀片的持續銷售來獲取盈利。在這種模式下,通過刀架的銷量就可以預測刀片的持續銷量。“賣出一個東西,會帶來後面的連續銷售,這是非常好的商業模式。”宋安瀾說。

  軟銀看好的投資大勢

  想要投資成功,VC機構還要注意把握宏觀經濟環境。有人說,美國早期的創業投資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看準了二戰後出現的嬰兒潮。如今中國經濟面對著城鎮化、工業化、消費升級這三大利好,由此必將引發大量投資機會。在此大背景下,軟銀中國對投資重點做出了相應調整,將投資的佈局重點放在了有“規模效應”的“必須品”業務上,關注行業包括TMT、清潔技術、醫療健康、消費零售等。

  在宋安瀾看來,TMT領域存在非常好的投資機會。無論國內國外,這一領域的創新層出不窮而且發展快速。“我們尤其看好包括移動商務、移動辦公在內的移動互聯網行業。儘管這些行業仍然面臨網絡安全問題,但依然最有投資價值,將是兵家必爭之地。”他同時指出,移動遊戲可以充分利用人們的碎片化時間,同樣具有很多投資機會。

  “清潔技術要區別對待,太陽能行業雖然現在不景氣,但在技術進一步完善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可能重新反彈。至於風能,已經嚴重過剩,我不太看好這方面的投資。從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看,能源效率、環境治理、水資源等領域都有很大的投資潛力。”宋安瀾說。

  醫療服務行業正面臨深化改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高質量醫療服務的需求會有較大增長,其中蘊藏著投資良機。同樣,在消費零售領域,隨著居民消費升級和城鎮化進程加快,未來將有很大投資機會。

  目前,軟銀投資在這些領域已經進行了廣泛佈局,投資案例包括中國領先的數據業務連續性/災難恢復服務提供商萬國數據、雲計算設施提供商EDC、互聯網視頻播放PPLive、節能專家神霧、海泰環保、醫療設備提供商理邦、醫療服務提供商迪安診斷、中國液態食品包裝的領導者普麗盛包裝,等等。

  而對於現代農業領域,軟銀中國一直持觀望態度。宋安瀾解釋說,之所以態度有所保留,主要原因有三點:第一,氣候對農業的影響過於重大;第二,農業的可擴張性差;第三,投資收益不高。而在具體投資現代農業時,以種植為主的前端項目投資難度較大,因此投資機會主要在於後端做品牌和深加工的企業。

  為了提高判斷的成功率,軟銀中國在項目投資過程中實行合夥人帶隊制:由一位主管合夥人帶領一個小團隊,成員包括投資經理、投資總監、合夥人等。投資經理在收到商業計劃書之後先進行篩選,留下的項目會被提交給小團隊的成員討論,之後會在公司全體會上推介其中較有價值的項目。在軟銀中國,全體成員每兩個星期會進行一次面對面溝通,召開項目初審的投資委員會會議。如果小團隊推介的項目通過了初審,小團隊就會跟公司商談投資意向書的細節。簽訂投資意向書簽訂後,軟銀中國會開始盡職調查,並在45~60天內確定投資合同,完成交割。意向書在簽署保密條款後立即生效,即便最終沒有投資,軟銀中國也要在幾年內承擔保密義務。

軟銀中國:我們是如何考察項目做投資的?

《工業4.0大革命》將於3月底出版發行,該書正在微信公眾賬號“水木然”和今日頭條上持續更新,歡迎關注水木然微信號:smr8700 查看,或者在今日頭條上訂閱水木然,水木然個人微信號: vv5923 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