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路上 丨 康衛東:做家鄉土特產“代言人”

脫貧路上 丨 康衛東:做家鄉土特產“代言人”

康衛東在整理店內貨架

“老闆,我要兩斤紅芸豆”“我要一盒羊肚菌”……10月11日,岢嵐縣宋家溝村宋鄉情電商體驗店裡,一位操著濃重地方口音的年輕小夥一邊打理著貨架,一邊將裝好的產品遞給顧客。身旁的辦公桌上,放著一疊疊寄往全國各地的快遞單。

90後小夥康衛東14歲因貧困輟學,開過挖掘機,做過電焊工,攬過水果批發生意,憑著一股吃苦耐勞的韌勁,賺到了第一桶金。2016年,他回家探親,參加了岢嵐團縣委組織的創業培訓班,決定返鄉創業。岢嵐縣豆稱紅芸,菇號銀盤,無數珍饈藏於深山。康衛東琢磨著將家鄉原生態的好東西帶出大山,做家鄉土特產的“搬運工”和“代言人”。

為了發展鄉村旅遊,鄉政府提出免費提供門面等優惠政策,希望康衛東在宋家溝村開設電商體驗店,帶動群眾致富。康衛東沒有猶豫,拿出積蓄,開了一家“宋鄉情電商體驗店”,註冊商標“宋鄉情”。

好酒也怕巷子深。康衛東說,過去岢嵐縣的土特產藏於深山無人問津,賣不上價錢,在市場競爭中沒有優勢。現在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銷售模式推銷岢嵐土特產,不僅打開了市場,群眾賣糧難的問題也得到解決。胡麻油、紅芸豆、黑豆麵、銀盤蘑菇……康衛東以高於市場價0.2元的價格從農戶手中收購,經過工廠加工,統一包裝後“掛網”銷售。隨著淘寶店、微店、微信公眾號同步上線,更多人品嚐到了純正岢嵐土特產的味道,線上線下銷量逐漸攀升。試營業不到半年,體驗店銷售額達到5萬元。康衛東還在縣城開了更大規模的實體店,2017年的銷售額為35萬元左右,全年帶動當地35戶72人增收,其中貧困戶10戶24人,戶均增收1100元。“現在還是創業初期,談不上利潤,但未來一定是美好的。”康衛東信心十足。

康衛東還是岢嵐縣青年志願者協會的創始人之一,他發起成立“愛心之家”扶貧濟困,成立“中立讀書會”捐資助學,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匯善如海。在他的日記本上,記錄著這樣的一段話:2018年,走在鄉村振興道路上,我將挑起建設家鄉的責任,不忘初心,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一個不忘家鄉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