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人間世2》第三集《呼吸》

在東方衛視播出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這部國產醫療紀實節目的NO.1

沒有腳本,沒有編排,沒有預設對象

每一個故事都是現場蹲守出來的真實人間

在萬眾期待下

2019年《人間世》第二季開播了——

豆瓣評分再次飆升至了 9.5 分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第一集 《煙花》

聚焦的是骨肉瘤患者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第二集

《生日》

講述的是生育背後的艱辛和選擇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導演用最溫柔的鏡頭

拍攝了最殘忍的故事

跟忌諱死亡的中國人談了談生死

//

無錫 與 呼吸

//


在剛剛播出的第三集中

攝製組的鏡頭轉向了無錫


這一集的拍攝地點咱們無錫人可熟悉了——無錫市人民醫院。而且是兩季《人間世》拍攝的唯一一家上海以外的醫院。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為什麼這個豆瓣評分9.5的高質量紀錄片會選擇在這裡拍攝,因為這裡有著國內肺移植手術的王牌之師——陳靜瑜團隊。


這個團隊

在2018年完成的肺移植手術

數量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這一集主要關注的群體是

——塵肺病人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從事不同的行業,但是都被“呼吸”困擾。如果要進行肺移植手術,有多重難關:

1,費用——平均一次移植費用60-70萬

片中有一位父親為了湊齊手術費挨家挨戶借錢,5000元,3000元的湊。

2,肺源——2017年,全國有5146例心肺死亡供體,但其中最後符合移植條件的肺源僅剩5%。

3,感染——手術成功後,還有最難過的感染關,目前無錫人民醫院肺移植中心的成功率為80%。

//

生與死 只有一個鏡頭的距離

//

在這些患者心目中

陳靜瑜就是神

他們千里迢迢來到無錫

找到陳靜瑜就是搏一個生的希望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片中有一個病人,在手術前手術後在醫院走廊裡的兩個畫面,真是讓人感到活著真好,健康真好!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磨砂工戴向群,被塵肺病折磨了十年了,幸運的是他被認定為工傷,是職業病。用他父親戴照章的話說:“如果沒有工傷認定,這個家早就被拖垮了。”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戴照章先向親戚和村民借錢,等勞動局報銷下來再將錢還回去。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戴向群手術前,攜帶的氧氣袋已經用完,最後200米的路程已經無法獨立完成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手術後,在同一個走廊裡,走起了T臺步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老父親在回到老家後這如釋重負的一口酒,更讓人感慨

然而

醫生不是神

移植有成功也有失敗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來自淮南市的廖連和,患塵肺病20年,他的兒子賣掉了車湊錢,給父親搏一個生的機會。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移植從晚上10點進行到早上7點,手術很順利,廖延龍的父親換上了新肺。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然而廖父親卻倒在了感染關上,一直樂觀的小夥子……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吊著一口氣,送父親回家。


人間世

有喜也有悲

在生死麵前

人類依然是那麼無能為力


//

患者眼中的無冕之王

//

這些患者

很多都是慕陳靜瑜的團隊而來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圖來自@陳靜瑜肺腑之言


他是中國肺移植第一人

他成功實施:

亞洲首例非體外循環下序貫式雙肺移植

全國首例單肺移植結合對側肺減容治療肺氣腫

全國率先解決供受體不匹配肺移植技術難題

全國首例應用體外膜肺氧合技術進行肺移植圍手術期心肺支持

自行研製獲得國家專利的肺灌注保存液

他為中國肺移植事業做出重大貢獻

在臟器移植中,肺移植是難度最高的,對供受體的匹配要求最高,而且需要多個醫院和多個學科的通力合作,因此在我國一直進展艱難。2001年,陳靜瑜赴加拿大多倫多總醫院進修學習肺移植,2002年9月28日完成第一例肺移植,自此,中國的肺移植開始發展起來。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陳靜瑜為患者手術


作為國內肺移植的“頭把刀”,陳靜瑜的工作強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平均3天做一臺肺移植手術,科內每年還要做1100多臺普胸手術。“凌晨4點睡的,一早8點週五交班查房,下午又是肺移植。”這是他的工作常態。

//

世界首例肺動脈高壓產婦肺移植

//

其實全國很多人是通過

“世界首例肺動脈高壓產婦肺移植”

認識陳靜瑜的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圖源於紫牛視頻)


吳夢能活下來,除了運氣外,靠的是陳靜瑜帶領的一隻優秀的醫療團隊。

世界頂級的肺移植團隊,加上眾多的醫療資源才堆出了奇蹟——“世界首例肺動脈高壓產婦肺移植”。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圖源於@陳靜瑜肺腑之言)

做完這個手術,她的主治醫生陳靜瑜發了篇文章,說這個手術做的真揪心。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她不懷孕就不需要肺移植,一旦懷孕加上病重,她就從等待肺移植的末尾,排到了前面,而其他那些等了好幾年的患者,眼看就要輪到自己了,卻失去了這次機會。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在手術結束最後的時候,吳夢承認,她不去北京上海治病,就是看準了,只有無錫的團隊才能救她的命,只有肺移植才能救她,最終只有肺移植專家陳靜瑜才能救她。

//

奔波在路上

//

去年全國兩會開幕前

進行肺移植手術

陳靜瑜說:

“到哪兒都有求救的病人,非常多

很多手術都是不定時的

甚至是深更半夜

作為一個醫生要救死扶傷”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手術成功了

陳靜瑜仍在奔波的路上


作為我國肺移植第一人,陳靜瑜誓要把肺移植技術推廣到全國。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在去年兩會上,陳靜瑜代表繼續為塵肺病農民工發聲:

塵肺病農民工人群在中國多達600萬,而“放開塵肺病診斷的限制”是有助解決當前問題的“針對性建議”。

將塵肺病的診斷迴歸給呼吸科醫生,將塵肺病的診斷和職業病的鑑定分離開,法律認定是否有明確職業史和賠償責任方,有相關部門去鑑定,這樣任何的塵肺病人都能在醫院呼吸科得到及時診斷,避免開胸驗肺悲劇重演,早期的塵肺病人能得到及時的警醒,也能得到醫生早期干預有效治療。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此外,他再次建議加快腦死亡立法:

“腦死亡者不但加重了病人家庭的經濟負擔,而且耗費了有限的醫療資源。”

ICU病人的費用是普通病房病人的4倍,在ICU搶救無效而死亡的病人的花費又是搶救成活病人的兩倍。目前大醫院ICU一床難求,大量資源耗費在100%不可救活者身上,真正意義上需要搶救的病人卻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陳靜瑜堅定地說:“腦死亡立法絕不單是為了器官移植,它有利於維護死者尊嚴,體現了人類在生命意義和自我價值等觀念上的進步,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表現,還能大幅減少醫療資源浪費、滿足司法實踐需要。”

這也是他連續三年在全國兩會上為腦死亡議案發聲。


“如果有一天,肺移植技術能夠在全國成熟應用,我就可以退休了。”——陳靜瑜

《人間世2》

每週二 晚21:28 東方衛視播出

每週三 晚22:35 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播出

在騰訊、愛奇藝平臺也可觀看


部分內容源自央廣健康、當時我就震驚了、解放日報

無錫廣電新媒體中心出品


昨天這個無錫人出現在國內No. 1紀錄片上,看哭了多少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