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在閩粵贛邊縱隊軍旗下

集結!在閩粵贛邊縱隊軍旗下

———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成立70週年座談會在龍巖舉行

集結!在閩粵贛邊縱隊軍旗下

昔日灑熱血報家國,今朝喜相逢話崢嶸。12月28日,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成立70週年座談會在龍巖舉行!老紅軍謝畢真,魏金水之子魏曉光、魏曉流,劉永生之子劉勝祥及龍巖市原閩粵贛邊老同志聯誼會老同志廖國偉、區旦、趙惠、鄧曉光、邵斌等60餘人參加座談會。邊縱雖已成歷史,精神長存閩粵贛。當年的戰士們再次集結在邊縱的軍旗下,共憶當年邊縱鏖戰烽火,緬懷老領導,追思老戰友,並和他們的後代一起,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凝心聚力,添磚加瓦。

集結!在閩粵贛邊縱隊軍旗下

緣起於金砂暴動

“金砂暴動,工農起家。三年游擊戰爭,碧血鮮花。”———《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軍歌》

1949年1月1日,經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正式成立。

但這支部隊的淵源卻可追溯到1928年由張鼎丞等人發動的永定暴動,而金砂正是這場暴動主要策源地。後來成為邊縱司令員的劉永生,即參加了這場暴動。暴動後,劉永生先後擔任永定縣革命委員會軍事部部長兼縣赤衛大隊大隊長,福建軍區永定獨立團團長,紅軍獨立第八師八團團長,省軍區警衛營營長,參加了閩西蘇區歷次反“圍剿”鬥爭。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劉永生留在閩西,帶領永東遊擊隊堅持閩西南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閩西南紅軍改編為新四軍北上抗日,劉永生率部繼續留在閩西。

南委事件後,中共中央和南方局決定,國統區黨組織暫停活動,黨員疏散,或以社會職業為掩護,執行“三勤”“三化”政策,或隱蔽上山開荒生產搞自救。為領導閩西南人民繼續堅持鬥爭,1943年10月,閩粵邊委恢復黨組織活動,組建閩西南經濟工作總隊,武裝自衛求生存。從金砂暴動中崛起,在三年游擊戰中成長起來的劉永生擔任隊長。翌年10月,閩西南經濟工作總隊改名王濤支隊,全隊49人,清一色的共產黨員,隊長劉永生。在劉永生的帶領下,王濤支隊與頑敵展開鬥爭,先後取得何家坡、稔田天后宮、東肖田螺形大捷。到抗戰勝利時,王濤支隊發展到300多人。

戰鬥在閩粵贛邊

“火花火花,燒吧燒吧 以勝利的火花迎接大軍南下,以勝利的火花創造閩粵贛邊解放區,以勝利的火花建設新民主主義的新中華。”———《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軍歌》

1947年春,閩粵邊區工委根據中共中央和香港分局指示,擴建隊伍,開展公開的游擊戰爭,配合人民解放戰爭正面戰場作戰。5月中旬,以王濤支隊骨幹及梅埔韓縱骨幹為主的粵東支隊成立,劉永生出任隊長。隨後,潮汕人民抗徵隊、閩南支隊、潮汕支隊等邊區武裝陸續成立。英勇的邊區武裝四處出擊,至1948年春,邊區各地區分別創建了遊擊根據地,組織了民兵和農會,有的地方還建立了區鄉人民政權。武裝部隊迅速發展,各地區除建立支隊外還建立了縣級武裝大隊和區、鄉武工隊,為反“清剿”作戰打下了堅實基礎。1948年3月至12月,全國解放戰爭的局勢已經進入了中共戰略反攻階段,在這一形勢的推動下,閩粵贛邊游擊戰爭蓬勃發展,人民武裝力量迅速擴大。國民黨為撲滅邊區人民武裝維護其統治,於1948年3月中旬調集兵力發動了大規模的“清剿”。閩粵贛邊區經過八個月的艱苦鬥爭,粉碎敵閩、粵兩省聯合“清剿”,發展壯大武裝部隊,使閩粵贛邊發展成為南方几塊較大的遊擊根據地之一,為邊縱的正式成立創造了條件。

邊縱正式成立後,為配合大軍南下,陸續發起春季攻勢、潮普惠南戰役等戰役,並積極策動閩粵邊國民黨軍政人員起義,與從中原戰場潰逃的胡璉兵團殘部作戰,先後解放邊區、汕頭、漳州、泉州等地38個縣市,有力地支持廣州、福州等大城市的解放,殲敵3.3萬多人。

為紀念重新集結

邊縱是植根於老蘇區,以老紅軍為領導骨幹發展壯大起來,長期戰鬥在國民黨後方的一支人民武裝部隊。硝煙漸息,邊縱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曾經一起戰鬥過的戰友們分赴福建、廣東,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兩省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繼續做出貢獻。時至今日,離休後的他們依然關心國家大事,熱心於老區發展建設,為下一代的茁壯成長,為社會公益事業等做著力所能及的奉獻。

集結!在閩粵贛邊縱隊軍旗下

老紅軍謝畢真(前排右二)在座談會上講話

集結!在閩粵贛邊縱隊軍旗下

魏金水之子魏曉光(前排右三)在會上講話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老蘇區,老紅軍和老區的革命群眾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可以說,沒有他們就沒有邊區的解放,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在28日的座談會上,省閩粵贛邊區革命史研究會會長魏曉光這樣評價邊縱的貢獻,“我們今天來紀念他們,就是要學習他們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和品格,進一步發揚老蘇區、老紅軍的光榮傳統,使閩粵贛邊區‘20年紅旗不倒’的革命精神代代相傳,永放光芒。”

老同志趙惠在座談會上說道:“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成立70週年,是為了讓我們繼承弘揚革命前輩不怕犧牲、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的貢獻!”

集結,是為了紀念。紀念,卻不僅僅在集結。

座談會結束了,但是邊縱的故事將一代代講下去,邊縱的精神也將一代代傳承下去。□

(新週刊記者 高秀珍)

(摘自《紅色文化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