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千与千寻》是在2001出的,自上映就一直好评不断。多年后再回顾却发现那么多扎心情节。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影片讲诉了在迷路后千寻和父母一起误闯了天神洗浴的汤屋,为了解救因贪吃食物而变成猪的父母,千寻在小伙伴小白的帮助下一路成长。最后千寻救出父母,也让小白重获自由。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看完之后,不禁感概主人公千寻有一场这样的人生奇遇,当时印象最深的是小白和千寻之间的情感线。出了社会之后再回头看这部电影,才真正看懂这些情节。

千寻父母变成猪: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在闯入汤屋时还是白天,千寻父母看到香味四溢的食物就开始大吃特吃,等到天黑之后便吃着吃着变成猪。千寻在小白口中才得知汤屋BOSS汤婆婆会把不工作的人都变成猪。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汤屋就像一个社会,在这个集体中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存在价值,工作显然是赋予个人价值的最好途径。千寻父母什么都没做就大吃特吃,正是象征没有为贡献价值就坐等喂养的人。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触犯了等价型社会的付出和收获等价的规则。所以汤婆婆把所有不付出只知道索取的人变成猪。因为猪就是坐等喂养的典型动物,一生都在吃吃睡睡,唯一一次付出便付出了生命。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想要逃过被人宰杀的命运,便寻求新的付出方式,比如工作,让付出和索取的达到平衡。用付出换来收获,拥有的越多就越有掌控权,不然就容易被他人主宰生杀大权。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汤婆婆则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作为一个规则维护者和实施监控者。发现有违背规则的就实施惩罚,是最大利益既得者。但是整个汤屋的大事决断都需要她负责。

煤球集体罢工:好心的帮忙引发集体惰性

千寻在小白的指引下找到了锅炉爷爷,在向锅炉爷爷寻求工作的时候。正好一群煤小鬼在往锅炉炉火中运煤。千寻因为心善,帮助一个被压的煤小鬼,搬开了压住它煤块。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被压的煤小鬼被救出来之后,立马跑回了窝里不再运煤。锅炉爷爷说既然插手了就要做到底。于是千寻帮煤小鬼运送完煤块。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其他的煤小鬼看到千寻此举之后,立马向千寻围过来寻求帮助,纷纷上演煤块压身的戏码。一会所有的煤球都罢工不干了,围堵住了千寻。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千寻一时善意的帮助在煤小鬼们眼里视为"轻松捷径"。知道这条"轻松捷径"后,它们便不再想扛着沉重的煤块了。所有煤小鬼都罢工眼巴巴地等着千寻来帮助。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即使锅炉爷爷威胁道再不工作就让它们变会煤球,它们也无动于衷。想要获得休息自由的渴望超过变回原身的恐惧。知道千寻有能力帮助它们便一拥而上。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煤小鬼的心理:既然你可以帮他,为什么不能帮我。于是所有煤球都想着只要相同的情况出现,她也会帮助我。一旦尝到甜头,就会想要得到更多。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一种集体坐等援助的惰性就蔓延开来。就像《延禧攻略》中娴妃去施粥救济灾民。一开始只是无偿的施粥救济,结果却并不理想。因为坐等援助的人而言,你的帮忙是天经地义,反而你拒绝是丧尽天良。善良变成一种义务。

忘记名字就无法回家:最不能遗失的是自我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为了在浴场工作,千寻和汤婆婆签订了工作协议。签完协议后汤婆婆把千寻的名字去掉了三个字,只留下一个千字,之后便一直唤千寻为小千。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后来小白带千寻去见父母后,将千寻的衣服还给了千寻,千寻拿起同学送的卡片才想起千寻是自己的名字。小白告诉千寻一定要记住自己的名字,不然就回不了家了。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小白说汤婆婆就是靠剥夺人的名字来掌控别人的。所以浴场工作的人都有这个夺去名字经历,小白也是如此才忘记自己的名字。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失去名字后的人慢慢便忘记了名字背后的身份象征,也忘记了那个名字拥有的生活经历,就像一个个迷失自我的人,不知来处无家可归,只能留在汤婆婆的浴场为她工作。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迷失自我的人,每天例行公事地重复过着,消磨了对生活的所有热情,行尸走肉一般地游走于职场和家庭生活中,忘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变富的无脸怪:拥有再多却敌不过寂寞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无脸怪一开始只是一个幽灵一般的存在,时隐时现地在浴场周围飘着,直到千寻在雨夜放它进入了汤屋。它就在汤屋里一直默默地帮千寻。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后来河神洗浴完大赏砂金后,无脸怪便一夜暴富,开始了在汤屋的享受之旅。泡着药浴吃着美食。随着吃下的东西越来越多,无脸怪的身子也越来越臃肿沉重。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等到千寻去见它时,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庞大的怪物。但是看见千寻之后,一直询问千寻想要什么。它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给千寻,比如砂金还有好吃的食物。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当千寻叫它回到原来的地方时,无脸怪连声拒绝,说自己好寂寞。在吃下千寻给的河神丸子大吐特吐瘦身之后,还是一路追随千寻。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千寻用仅有的几张车票全部用完,带着无脸怪坐上了去往汤婆婆姐姐那里的列车。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汤婆婆的姐姐对待无脸怪态度很好,最后汤婆婆的姐姐叫无脸怪留下来,无脸怪便选择留下来陪伴她。这个结局对于寂寞的无脸怪无疑是最好的。因为它终于有了容身之处。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在无脸怪的汤屋之旅中,金钱的催化和欲望的无法填满的状态,让无脸怪丧失了原本的模样。身子变得越来越沉重,正是影射了现实社会中不知满足的人,拥有的越多却还是逃不过寂寞。

回顾《千与千寻》:年少只道是场奇遇,长大后才看懂这些扎心情节

只有像无脸怪一样最后找到一个认可和包容的地方,那种无处不在的寂寞才能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有归属感之后的安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