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達摩為何是禪宗初祖?禪宗的東土五祖是誰?分別有哪些貢獻?

禪宗是最中國化,最具創新精神的佛教教派,相對於其他佛教教派的高深難懂的教義、繁文縟節的儀軌、清心寡慾難以堅持的佛門戒律,禪宗一向以不立文字、以心傳心的教外別傳為核心精神。也就是說,佛就在自我清淨的內心之中,你不需要出家,甚至在家也可以修行成佛;你不需要嚴格遵守那些戒律,只要返回到清淨的內心,就能成佛。由於教義簡單易行,一下子吸引了眾多信眾,一時禪宗大盛至今不衰。

菩提達摩為何是禪宗初祖?禪宗的東土五祖是誰?分別有哪些貢獻?

這也說明了一個道理,一種思想必須接地氣,必須三貼近,必須簡單易行,才會有傳播力和生命力。崇尚現實生活和人倫思想的儒家能長盛不衰,而主張兼愛和無私奉獻理想主義的墨家的衰落,就說明了這一點。

在佛教進入中國的漫長曆程中,產生了天台宗、律宗、慈恩宗、淨土宗、密宗等眾多教派,這些教派要麼是思想高深難懂,要麼是戒律太嚴,都沒有獲得大的發展。因為按照佛教的教義來說,佛教是教人如何獲得快樂的,既然是獲得快樂,那在現實中要忍受那麼多的約束而不快樂,顯然是有悖於人追求快樂的初衷,所以這些教派的發展規模並不大。

而禪宗就完全不同。禪宗是佛教進入中國以來,與中國文化中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相融合,產生的一種最具中國文化特色、最適合中國宗法制社會土壤的教派,這個教派的一些特點,讓禪宗獲得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強大的群眾基礎。

禪宗從一開始就與眾不同,禪宗號稱是教外別傳,那就要為自己的獨創性找到依據,否則你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所以禪宗虛構了一個“拈花微笑”的故事。

據說在某日的靈山法會上,釋迦牟尼手裡拿著一隻金色的波羅花,釋迦牟尼拈花示眾,眾人不解其意,皆默然無語,唯有佛的大弟子摩訶迦葉心領神會破顏微笑。釋迦牟尼便說,“吾有正眼法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菩提達摩為何是禪宗初祖?禪宗的東土五祖是誰?分別有哪些貢獻?

這就是禪門著名的“拈花微笑”的故事,從此摩訶迦葉就成了禪宗的初祖,如此以心傳心一直傳了28代,這28代都是印度人。但佛教的中國化,卻有賴於中國文化的滋養,有賴於東土五祖的散枝開葉傳播之功。

禪宗的東土五祖的初祖是菩提達摩。禪宗的第28代傳人印度人菩提達摩來到中國,見到了梁武帝。梁武帝醉心佛法到處建寺廟,所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說的就是這種盛況。達摩與梁武帝見面之後,梁武帝想炫耀自己的功德,說白了就是想讓達摩誇上幾句,達摩楞是冷冷的說,“廓然浩蕩,本無聖賢”,根本不理這個茬,二人不歡而散,後來梁武帝派人去追達摩,而達摩一葦渡江到了少林寺,面壁九年終於悟得禪道。所以後人寫了一副對聯說,“一葦渡江何處去,九年面壁待人來”。

從此,達摩被稱為中國禪宗初祖。達摩面壁九年待人來,他等來的是二祖慧可。慧可俗姓姬,初名神光,又叫僧可。神光大約在四十歲左右遇到達摩,想拜達摩為師,而達摩面壁不理。天降大雪,神光屹立不動,大雪淹過膝蓋。達摩告訴他,欲求佛道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才行。神光就把自己一條胳膊砍掉獻給達摩,於是達摩便收他為弟子。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要想求得正果,就要下點血本對自己狠一點,否則將一事無成。在禪宗的思想上,慧可提出“萬法皆如,身佛不二”的思想,對禪宗影響非常大。

東土三祖叫僧璨。僧璨得到慧可傳法以後隱居江湖,提倡一種放之自然、性逍遙的生活。可見禪宗思想受到當時魏晉玄學老莊哲學的影響很大。這種修行方式,也開啟了後代禪宗中以六祖慧能為宗的南宗的先聲。

東土五祖的四祖是道信。道信俗姓司馬,禪宗在他手裡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因為在道信之前的禪宗,居無定所,沒有明確的場所與組織機構,而是四海雲遊遇到山水佳處就隱居下來,老百姓們則安土重遷,沒有辦法跟著雲遊四海,所以信眾不多影響不大。而道信就不一樣了,他依山傍林在經濟上自耕自足,開闢了修行的農場,大家一邊幹活一般修禪,影響力越來越大。道信在禪宗思想上提出“”當下即是自然之心,“隨心自在”的理論,成為中國禪宗修行的基本態度。

菩提達摩為何是禪宗初祖?禪宗的東土五祖是誰?分別有哪些貢獻?

禪宗的基本完成者是五祖弘忍。據說弘忍七歲時隨道信出家,30年不離左右。弘忍文化水平不高,但他非常努力,領悟能力也非常強,弘忍倡導把禪的修行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也就是把修禪與日常生活合二為一,倡導“禪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禪”的修行態度,這叫做農禪。這也體現了中國禪宗特有的老莊的風度。弘忍認為眾生皆有自性圓滿的清淨之心,此心不生不滅,無有分別,此心就是真如佛性,而佛性為慾望所迷,因此只有能於日常生活中,觀心守心,妄念不生,才能成佛,得道解脫。至此中國禪宗的思想修行方式到弘忍時代基本確立,形成了禪宗的東土五祖的譜系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