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智管、大城細管、大城眾管 渝北:美麗幸福家園“繡”出來

大城智管、大城細管、大城眾管 渝北:美麗幸福家園“繡”出來

綠樹成蔭、品質宜居的空港新城

大城智管、大城細管、大城眾管 渝北:美麗幸福家園“繡”出來

時尚靚麗的嘉州商圈城市景觀

大城智管、大城細管、大城眾管 渝北:美麗幸福家園“繡”出來

環衛工人常態化精細化開展沖洗作業

大城智管、大城細管、大城眾管 渝北:美麗幸福家園“繡”出來

位於仙桃國際大數據谷的“數字城管”管理中心

乾淨整潔的風貌、精緻精美的景觀、宜業宜居的環境……越來越多的市民驚歎:這座熟悉的城市,不僅“顏值”越來越高了,“氣質”也越來越好了——大家的獲得感、幸福感增強了!

“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去年以來,渝北區城市管理戰線的幹部職工認真落實市、區關於“大城智管、大城細管、大城眾管”工作部署,圍繞“158”工作思路,拿出幹勁、拼勁、韌勁,做到上手、上心、上路,用好城市管理“繡花針”,強力推進重慶最美生態園林城區建設,“繡”出美麗幸福渝北,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堅持“大城細管”的態度

“繡出”乾淨整潔有序環境

在渝北的大街小巷,身穿橙色衣服的環衛工人、綠色衣服的綠化工人、藍色衣服的市政設施維護工人……無論嚴寒還是酷暑,無論清晨還是午夜,他們都在辛勤地從事掃除、清潔、修剪、栽植、維修等作業,為這個城市的每一天的美麗“梳妝打扮”。

“城市環境承載著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城市管理是城市運轉的基本保障。”區城市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唐賢源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黨的十九大以來,在區委、區政府正確領導下,區城市管理局始終把城市管理放在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大格局下來定位,放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大目標下來謀劃,放在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大環境下來實踐,全力推進城市管理提效、環境提質和功能提升,以問題導向整治城市“頑疾”,以“繡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質,全區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新進展。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唐賢源看來,把“繡花”功夫用到城市管理上,關鍵在於“精準”和“精細”,要求城市管理工作者弘揚工匠精神,工作從細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從實處著力,努力創造與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相匹配的城市環境。

據瞭解,為確保城區各條道路整潔靚麗,區城市管理局自加壓力、創新舉措,持續推行“以克論淨”工作,即隨機抽取城區主次幹道,對1平方米方圓的路面進行灰塵及垃圾清掃,然後對清掃出的灰塵及垃圾進行稱重,稱出的重量主幹道在3克以內、次幹道在5克以內的重量方為合格。

“這樣的‘以克論淨’考核每個月都要測一次。”區城市管理局市容科科長石冬梅說,“以克論淨”促使環衛工人清掃得更加精細,確保了渝北城區環境春夏秋冬、晴天雨天、白天晚上、幹道背街、平時迎檢“五個一樣”的管理效果。

首屆智博會期間,渝北的乾淨整潔給外來客商留下深刻印象。“空中飛人”張如青是知名機器人企業“Roobo”的銷售高管,去過全國其他許多城市。企業落戶仙桃國際大數據谷後,他經常來渝北。他說,“渝北比許多一線城市乾淨。良好的城市環境也是招商競爭力。”

運用“大城智管”的手段

“繡出”舒心方便安全家園

城市環境承載著發展與文明,體現一座城市的品質和精神,體現城市管理者的品位和追求。

隨著我區經濟社會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因城市規模擴大、管理手段滯後、群眾訴求增多等因素,傳統的“掃乾淨、管規矩”的城市管理已無法適應新的發展需求,需要依託大數據智能化,推動城市管理實踐。

“智慧城管,讓城市耳聰目明。”區城市管理局副局長肖永紅說,渝北區依託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編制《渝北區智慧城管(2018年-2020年)建設總體規劃方案》,並投入1075萬元,升級改造數字城管智慧平臺,建成10套智能化應用系統,初步形成“1+9”城市管理職能化應用體系,基本實現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可視化、便民化。“全年數字城管結案率達到93%。構建了‘大城智管’新格局。”

他們開發的智能化停車大數據管理平臺和智能停車APP,讓在雙龍大道等主幹道沿線停車的市民享受到了便利。除此以外,在“大城智管”方面,我區在新溉大道下穿道、渝魯立交橋、寶聖立交人行道等20處易澇地段安裝了暴雨積水監測設備;建設了城市照明智能化控制系統,可對城區路燈、景觀燈飾進行“遙控、遙測、遙信、遙調、遙視”的“五遙管理”;對195臺市政園林作業車輛增配了北斗定位系統,可對這些車輛的運行軌跡、作業量、油耗、車速等進行實時監控。

“以前,化糞池氣體濃度超標,得先請只雞來幫忙。先丟只活雞進去,幾分鐘後若雞沒死,人才敢下去檢查……現在,通過傳感器直接可以預警報警。”區城市管理局科技法制科負責人肖文濤說,伴隨著智慧城管系統的啟用,類似“活雞測試”這樣沿用多年的大量“土辦法”將逐漸成為歷史。未來,我區的地下管網將成為探地雷達、爬行機器人、管道潛望鏡、管道檢測車等高科技設備大顯神通的舞臺。

“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大力推進的“智慧城管”建設,讓渝北真正實現了城市管理從被動到主動、從靜態到動態、從粗放到精細、從無序到規範的轉變。

凝聚“大城眾管”的合力

“繡出”宜業宜居宜遊風貌

城為民建,市為民享。

“生活垃圾分類既實現了垃圾資源的再利用,也調動了廣大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性。我支持,我參與。”雙鳳橋街道青麓雅園小區居民李文峰每天都會把自己家裡的垃圾分類裝好,拿到回收點進行刷卡投放。

從“不願分、不會分”,到“願分類、會分類”,從“幾個小區試點”到“多數街道推行”,我區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2018年7月4日,主城及渝西片區城市管理品質提升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在渝北區召開。副市長潘毅琴對渝北區創新推行的“1234”工作法給予肯定,要求全市借鑑、推廣。

據介紹,渝北區以共建共管共享為抓手,壓實社區網格員開展城市管理信息採集職責,740名社區網格員利用手機APP實地採集、實時上報信息,成為城市管理的“眼睛”和“耳朵”,打造全新的“眾管網格”,實現城市管理問題“一網打盡”。

“將辦公室設在馬路上!”去年以來,渝北區自上而下建立起以區領導、城管部門、鎮街為主體的“馬路辦公”常態機制,並健全“發現—交辦—解決”城管問題處置機制。大家以路為崗、服務基層,及時掌握城市管理現狀,發現解決了一批城市管理重點、難點、熱點問題。

清理整治一碗水后街、寶聖大道自發夜市、花卉西路佔道經營等城市頑疾;解決城鄉結合部、城區國有空地和老舊片區等市容環境髒亂差和市政設施老化破損問題……2018年,區領導累計開展“馬路辦公”51次,發現整改問題819個。

內因催生外因,健全、高效的“大城眾管”新模式,讓渝北城區更加宜業宜居宜遊。

“城市管理就像太陽運行一樣,每天早晨升起、傍晚落山。現在管好了,不等於問題以後不發生;今天打扮漂亮了,不等於明天不努力了。”唐賢源表示,只有把每天當成新的開始,“天天歸零,久久為功”,不斷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擦亮城市的底色,彰顯城市的特色,提升城市的成色,才能讓渝北每天都展現出環境乾淨、市容整潔、秩序規範、城綠相生、風貌獨特的臨空都市新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