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進軍廉價車,不掛"VW"標的捷達你還認嗎?


大眾汽車進軍廉價車,不掛

征戰中國市場近30載,捷達或將成為大眾在華新的“廉價”品牌。為什麼是捷達,其市場前景如何?

還是先問個問題:

如果你自己,或者身邊有親戚朋友,有不到10萬元預算,想買一輛適合家用的小轎車。在包括大眾捷達、長安逸動、吉利帝豪等可選車型當中,你會優先考慮/推薦購買誰?

老實說,在向身邊的親朋好友們問這個問題前,聊哥本以為在空間、配置、性價比等諸多方面均佔據優勢的國產車型,應該會是大家給我的一致反饋。But,事實證明,他們當中大多數人的共同選擇依舊是——捷達!

大眾汽車進軍廉價車,不掛

“要是入手就買捷達,便宜,然後老車型,各項技術都成熟。我看了一下你提到的幾款國產車都是新車,新車的致命弱點就是技術不成熟,有好多地方仍需進行市場檢驗和改進。”對於我的問題,一個對汽車稍微有些瞭解、但並不足夠專業的朋友,給了我如是反饋。

震驚之餘,也有點小蒙圈。

雖說我幾乎第一時間向這位朋友“反駁”道:“國產車這些年進步很快呢,比如逸動、帝豪都熱銷了好些年,產品的可靠性得到了市場驗證和消費者的認可。”但其實很快我就意識過來,跟一個普通消費者進行一對一的“理論”,其實並沒有太大意義。

確實如此。一則,扭轉一個人的“固有觀念”尚且如此費勁,想要短時間內改變大多數普通消費者對於國產車的認知與固有“偏見”,幾乎是不可能的;

二則,入華近三十年、累計銷量近400萬輛(去年十一月單月銷量一度超過30000輛),巨大的銷量數字面前,捷達對於國人消費者強大的號召力,可見一斑。

大眾汽車進軍廉價車,不掛

或許也正因如此,大眾方面已然不再僅僅滿足,捷達這支巨大的“潛力股”繼續以一款大眾廉價車型的身份征戰市場,而要助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直接讓其成為一個獨立的新“品牌”。

如今,伴隨著捷達明年將正式停產、一汽-大眾已經完成相關工商註冊信息的變更,以及“捷達”品牌商標的悄然註冊等一系列新動作,外界對於傳聞已久的大眾“廉價”車品牌(中文名捷達)一事,顯然已經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如無意外,一代經典車型——捷達,很會正式成為繼大眾、奧迪之後,一汽-大眾旗下的第三個獨立汽車品牌。

大眾汽車進軍廉價車,不掛

實際上,據聊哥瞭解,過去較長一段時期以來,對於大眾有意在中國推出全新“廉價”品牌一事,並非空穴來風。

早在2016年度大眾集團財報會上,彼時大眾中國總裁海茲曼教授便對外確認了該消息,並表示這一全新廉價車品牌有望於2018年正式推出,初期會專注於SUV車型,後續兩廂三廂轎車也都會推出,主力價格在10萬元以內。

雖說一直以來有關這一新品牌的名稱,一直懸而未決,但可以確定的是不會懸掛大眾品牌的VW標。更進一步的講,該新的廉價品牌,初期將主攻中國市場,後續有望打入像印度、拉美、東歐及非洲等新興市場。

問題來了。

其一,大眾為啥要推出一個“不掛VW標”的新品牌?其二,又為啥要選擇用“捷達”這個已有的車型名,作為新的品牌中文名?其三,這個新品牌的市場前景如何?

大眾汽車進軍廉價車,不掛

在聊哥看來,前兩個問題目前來看可以說都已經很清晰了。

大眾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幾乎無人能及,其選擇適時推出新的“廉價”品牌,無非是希望通過品牌再細化,搶佔更多的低端市場。同時,顧及到“廉價”車多少會對大眾的中高端品牌形象造成衝擊,所以不掛大眾VW標。

而從現在已經釋放出來的信息來判斷,大眾之所以決定用“捷達”這麼一個在中國近乎婦孺皆知的車型名稱,作為全新的品牌名稱,無疑是為了確保新品牌能夠快速被市場熟知、最好能一炮打響。畢竟超長“服役”了近三十年之後,大眾也有意將這款代表著低端入門的車型,從不斷往上走的大眾品牌裡“砍掉”。如此一來,可謂兩全其美。

大眾汽車進軍廉價車,不掛

原因也很簡單,一則在諾大的中國車市,十萬元以內的低端市場足夠龐大(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即為近幾年憑此一騎絕塵的寶駿);

二則,大眾品牌在中國的號召力自然不必多說,捷達的知名度就連很多自主品牌都望塵莫及,所以背後有著大眾作為品牌和技術雙重背書,又取了個大家一看便知的好名字。

只要車型和價格對上口味,想不熱銷都難。

需要指出的是,與過去幾年間合資車企迫於政策壓力,不得不集中興起的“合資自主”品牌不同,大眾現在推出捷達這一“廉價”品牌,更多的是基於市場需求和自身主觀意願。一個被動、一個主動,結果自然也會是天差地別。

從這個角度來看,大眾的廉價新品牌,無疑將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和主動能動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