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的6種表現,你中招了嗎?

1. 死期型拖延

一個禮拜之前就知道今天要完成的工作,卻總是拖拖拉拉不想做。

今天拖到明天,明天拖到後天,每天都有100個理由讓你拖延。直到時間無限接近Deadline(死期),你才不得不開始著手處理,伴隨著強烈的焦慮情緒草草收尾。

因此,本來有把握做好的事情,最後卻總是不盡如人意,逐漸消磨你的信心。

2. 成長型拖延

說好要開始學英語,可是怎麼學?跟誰學?在哪學?什麼時間開始?

因為離開了學校,缺少了老師的監督,你的執行力也沒那麼強悍。所以,即便你已經買了書、報了班,卻總是在投入學習後一兩天,感到學習真是乏味無趣,這麼努力好像也沒什麼意義。

成長的計劃一直難以貫徹執行,直到某天身邊自律性高的人靠英語能力升職加薪,你才開始抱怨:“哎,真不該拖延的。”

3. 瑣事型拖延

你好像特別忙,忙到沒時間吃飯、沒時間睡覺、沒時間深造、沒時間旅行、沒時間陪伴家人……

可以一年到頭,你好像也沒做成什麼事。不僅甚至加薪無望,就連拿得出手的業績也沒有幾項。你究竟在忙什麼呢?你自己也說不清楚。

但是比你悠閒的人卻做了更多事、賺了更多錢。而你卻一直在瞎忙、窮忙!

4. 被動型拖延

同事說:“你這件衣服真好看,鏈接能發給我嗎?” 你心裡不樂意,生怕撞衫,可嘴上卻沒辦法拒絕,只好說:“我回頭找找。”

同事堅持不懈,總是追著你要鏈接。可你不知道回了多少次頭,卻總也沒有去翻看購買記錄,一直在拖延。

這樣的被動型拖延總是發生在“老好人”身上,因為誰都不想得罪,最後就變成了一個心理負擔很重的拖延症患者。

5. 僥倖型拖延

老闆說月末要抽查業績,你想“我不會那麼背吧?” 卻在偷懶一整個月後,湊上遇見了衰運。半年前發現自己長了智齒,朋友建議你去拔掉,你卻一直抱有僥倖心理,直到半張臉腫了一整個月。

你知道所有事情背後的風險,卻堅持認為黴運總有它發生的概率,而自己絕對不會那麼背。

結果卻是,本來只需要花一成的時間和精力去預防的事,最終卻花了十倍甚至百倍的力氣去挽救!

6.完美型拖延

你覺得只有完美的作品才能呈現在眾人面前。因此,寫一個彙報方案,你會畫半天選PPT模板、一天選圖片素材,每天完成一兩頁,然後一改再改,無限期調整完善。

別人三天就能搞定的事,你生生拖了一個月。縱使你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有100分,可別人卻用了極短的時間完成了只比你差一兩分的作品。

在這個效率至上的時代,慢可能意味著“死”。而追求完美的你,可能正在一步步逼死自己!


拖延症的6種表現,你中招了嗎?

拖延症的種類這麼豐富,你中招了嗎?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