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開啟了東北水稻種植史

朝鮮族開啟了東北水稻種植史

中國的少數民族

在很多文科生的試卷裡,能看到這樣一道考題:我國以擅長種水稻著稱的少數民族是?

正確答案是朝鮮族。

然而,朝鮮族村莊的衰敗之快,在整個東北蕭條的背景下也尤其顯眼。

這段歷史從 1992年開始,中韓建交之後,朝鮮族被允許前往韓國探親,因此,更多的朝鮮族人開始在韓國找工作,這一風氣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續至今。

看起來,這個打造出“東北大米”品牌的族群要脫離土地了。

朝鮮族開啟了東北水稻種植史

朝鮮移民最早在東北種植水稻

在我國的56個民族裡,朝鮮族是外來民族。和山東、河北人闖關東所揹負的歷史滄桑一樣,朝鮮族從朝鮮半島大規模移民東北,同樣源於東北亞局勢變革。

清政府曾經封禁東三省200多年,山海關阻斷了關內人口北上,圖們江也阻隔了朝鮮農民踏足這一區域。

到了19世紀中葉,這一禁令終於廢除。這片肥沃的黑土地除了向關內人口開放以外,同樣向當時的屬國朝鮮開放——1885年,清政府將圖們江北岸長約700裡、寬約50裡的地區劃定為朝鮮族農民專墾區,以便於朝鮮農民大批移入東北地區定居。

1910年,隨著《日韓合併條約》簽訂,朝鮮半島完全淪為日本殖民地,更大規模的移民潮開始。失去土地的朝鮮農民被迫從朝鮮半島遷往中國的東北開荒種田,僅10年間,就有約有22萬朝鮮農民進入中國東北。

朝鮮族開啟了東北水稻種植史

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

自朝鮮農民以佃農身份進入東北以來,種植水稻一直是他們最主要的生存方式。東北近代水田的開發,以及“東北大米”這個品牌的誕生,正是得益於朝鮮人在水稻技術和農田拓展上的貢獻。

時至今日,朝鮮族聚居的延邊州已經形成了八個稻米生產基地:延吉盆地平原稻區、敦化臺地平原稻區、琿春平原稻區、龍井細田平原稻區、安圖石門小平原稻區、和龍市平崗平原稻區、汪清百草溝小平原稻區、圖們江中游流域河谷小平原稻區。

其中,以和龍市平崗平原稻區為最重要產區,這塊產區還有一個稱謂,叫平崗綠洲,這是“延邊母親河”——海蘭江灌溉的第一站。

朝鮮族開啟了東北水稻種植史

平崗綠洲

海蘭江源頭位於老裡克湖,這裡屬高山溼地,人跡罕見。江水從老裡克湖出發,只需在山林間奔流120公里,就來到了平崗綠洲。

由於平崗綠洲靠近江源地帶,保證了灌溉水源水質良好;而江水蜿蜒而下之時,水溫也得到了不斷抬升,從海蘭江引入稻田時,正是適宜水稻的水溫。

正如延邊朝鮮族60年代歌曲《紅太陽照邊疆》裡所唱:長白山下果樹成行,海蘭江畔稻花香。

朝鮮族開啟了東北水稻種植史

光東村

光東村位於平崗綠洲,1959年出生的金淳哲曾經擔任該村的村黨支部書記。

和其他朝鮮族村莊一樣,村裡原來有300多戶人口,今天留在村裡的僅剩60多戶;他的侄子金君更是成為了村子裡唯一的80後。

金淳哲和金君叔侄在2009年共同創辦了淳哲有機大米農場有限公司,他們的大米品牌是嗎西達,在朝鮮語裡是很好吃的意思。

和80後金君類似,50後的金淳哲在他那個年代裡,也經歷了一次“返鄉創業”。

在上世紀50年代,小兒麻痺在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爆發,金淳哲不幸染病,失去了行走能力。

因此,在成年之後的最初幾年裡,金淳哲在和龍縣城以開辦工藝美術品店為生,並在3年時間裡攢下了第一桶金。

金淳哲和所有50後農民一樣,熱愛土地和農村,他們更是親身經歷了中國市場化走向開放和活躍的劇變。

在這個時代裡,有一些能夠“走出去”的人抓住了機會,他們的共同特徵是:兼具商業嗅覺和農業嗅覺;不僅關注種植,同樣關注流通。

金淳哲1988年回到光東村,創辦光東村生產福利院和食品加工場,因為這個帶領村民脫貧的舉措,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從2000年開始,金淳哲在光東村折騰起了大米生意,他先是成立了平崗綠色米業,並在第二年成立了綠色大米協會。

在此期間,金淳哲給自己的大米起過很多名字,例如現在大名鼎鼎的“海蘭江”、“平崗綠洲”,但都因為品牌意識薄弱,最後被臨近的米廠搶了去用,直到註冊了“嗎西達”這一商標。

作為50后里最年輕的一代,金淳哲今年也已經59歲了,50後農人已經到了交接班的時候,不同於很多農人無人接手的困境,金淳哲在2009年就找到了接班人——金君高中畢業後遠赴日本留學,畢業一年之後,這位1983年出生的年輕人被叔叔拉回了光東村,成為了淳哲有機大米農場有限公司的合夥人。

金君崇拜金淳哲,1995年金淳哲當選全國勞動模範進京接受表彰時,整個光東村小學學生站在村口的路邊相送,小學5年級的金君作為學生代表向叔叔獻上鮮花。

當年這一幕,成為了金君毫不猶豫回國的直接誘因。

朝鮮族開啟了東北水稻種植史

金君

成為合夥人之後,在2009年到2012年這4年間,叔侄兩個爭論最多的,是關於走政府採購渠道還是創建品牌的問題。

因為此前被搶走商標的經歷,金淳哲對打造品牌有所忌憚,他一直堅持50後根深蒂固的觀念:政府是最好的客戶。

但誰都沒想到,2012年出臺的“八項規定”對高端農產品同樣影響深遠,嗎西達大米開始滯銷,因而不得不向電商渠道和品牌塑造轉型,嗎西達大米開始了艱苦的三年時光。

由於嗎西達登上了新聞聯播,打響了品牌,在播出期間,嗎西達的淘寶店接到了2000個訂單。

現在,關於嗎西達大米的故事越來越多,當地出租車司機都會神神秘秘的告訴你:“有一塊地的大米,直接送到中央。”

對於類似的傳聞,金君抱著聽故事的心態不置可否,這越發加大了外界的好奇心。

淳哲有機大米農場有限公司的日常運營現在已經全部交到了金君手上,如果說金淳哲對這位侄子有什麼交代的話,他說的最多的一句就是:“保持有機種植。”

金君也已經習慣了農村的生活,回家越久,對村子的感情越深,作為村裡唯一的一位80後,金君說:“我在,能幫他們很多。”

朝鮮族開啟了東北水稻種植史

三隻看門狗

柴門方物,由三隻中國農業的看門狗創辦,他們分別叫大柴、二哈和三多。

我們的目標是:向城裡人敞開中國農業的大門。

本文作者 | 大柴

記得關注我們,一起走遍中國看農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