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电狂响》看两性关系,伴侣的手机该不该看?

世界上最庞大的族群——低头族。人手一部手机,不管是吃饭聚会还是上厕所,甚至是走路逛街的时候,手机都要握在手里,好像手机就是我们的氧气瓶,离了几分钟就要难受死去。

手机最开始发明是为了方便沟通,加强人的亲密关系,然而在这个网络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却成为了离间人们的元凶。它让我们掉入网络的海洋之中,成为彼此隔离的孤岛。

《来电狂响》看两性关系,伴侣的手机该不该看?

最常见的场景,是在聚会中,各自玩着手机,对着一顿饭菜拍照,再和身边的人拍照,全程几乎没什么对话,却在网络上制造狂欢假象,如同荒诞讽刺的戏剧,现实往往更让人觉得冰冷。

《来电狂响》就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现状做出的艺术创作,原剧本是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当年荣获全球十佳影片,是揭秘两性爱情的黑色幽默电影,反应现实,显露人性,先后已被十几个国家翻拍,而《来电狂响》就是它的国产化翻拍之作。

《来电狂响》看两性关系,伴侣的手机该不该看?

“你知道手机里藏了多少秘密么?除了微信,短信,通话记录,还有转账记录、WiFi连接记录,打车记录,点餐记录,还有电影票记录……这些记录会把你暴露的一干二净。”

七个年轻人,各自的手机,一次聚会,一个游戏,一间房,是电影的主要元素。在手机成为个人的私密物件之后,如同生殖器官一样不能让人轻易窥视。手机没密码,相当于穿开裆裤,揣兜里是手机,扔出来就是手雷,然而偏偏每个人却又都声称电话里没什么不可见人的。

《来电狂响》看两性关系,伴侣的手机该不该看?

于是几个年轻人决定玩个冒险的游戏,将自己的手机曝光在众人的眼皮子底下,通话信息来了就一起看一起听,反正没什么不可见人的。flag高高立起,接下来就是啪啪打脸。

恩爱的小夫妻丈夫给网红打赏获取“感性回馈”,妻子在游戏里和已婚男人组CP排遣寂寞;

《来电狂响》看两性关系,伴侣的手机该不该看?

相处融洽性格随和的夫妇俩为了孩子为了老人,隐瞒早就已经离婚的真相,还在一起凑活过日子;

《来电狂响》看两性关系,伴侣的手机该不该看?

要结婚的小情侣,未婚妻的前男友给她发“我想做爱”亲密过度,未婚夫更过分,睡了恋人闺蜜还搞大了肚子;

《来电狂响》看两性关系,伴侣的手机该不该看?

看似中性的单身女强人,被同事强女干,对方还用手机拍下照片威胁她……

《来电狂响》看两性关系,伴侣的手机该不该看?

每个人都有秘密,而秘密被揭穿的时候,犹如是被人扒光了衣服,难堪而羞愤,压抑和伪装最终让人爆发,歇斯底里中让人看到每个人所承受的压力。我们沉迷于手机快乐么?不过是为了逃避现实罢了。

电影中的两性关系是被突出的话题,婚姻究竟是什么?如何维持亲密关系?如何去选择爱人,如何去爱人?这是一个大众难题。

《来电狂响》看两性关系,伴侣的手机该不该看?

“干点活怎么了?你天天窝在沙发里,吹着空调追着剧,你左一层精华,又一层乳液的,你往脸上抹腻子。还有,你今天买个包,明天你买双鞋,是我在外面辛辛苦苦一分一分挣回来的。……你呀,也就跟我吧,你住个三室一厅,你要离了我,你就住下水道去吧你!”

这是电影中丈夫对于妻子的抱怨,其实反应的就是婚姻不幸的大多数原因所在——没有互相理解。丈夫看不到妻子照顾家庭的辛劳,老婆体会不了丈夫在外奔波的心酸,所以互相埋怨,各生怨怼。维持亲密关系,是靠理解,靠妥协,靠彼此让步,共同努力的。

《来电狂响》看两性关系,伴侣的手机该不该看?

还有电影里背叛了未婚妻的男人,虽然出轨的行为不对,但是他说了一句,“我在她面前可以不装。”一段感情能不能长久,是从“真”开始的。

虽然电影揭露了很多人性的灰暗面,但是也有积极闪光的地方,让人看到生活之中的良善和温柔。婆婆将房子留给为家尽心尽力的儿媳妇,催单的顾客给摔了跤外卖员一瓶水,在网上跳舞的性感女其实是为了照顾生病的弟弟……

《来电狂响》看两性关系,伴侣的手机该不该看?

这些,都成为我们仍旧热爱生活的理由。

虽然是翻拍,但《来电狂响》却做到了很成功的本土化,让人很有代入感。在封闭的房子里完成几乎全部的主线剧情非常考验演员的张力和演技,好在大部分时间没有让人觉得无聊,还有几个闪光的搞笑点让人捧腹,是合格线以上的作品。

《来电狂响》看两性关系,伴侣的手机该不该看?

手机本来应该是我们利用的工具,千万别让它成为奴役我们的主人。去看看身边的人吧,生活本身比虚拟世界,要有爱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