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如何更好的面對死亡,才能夠讓逝者安息

我們應該如何更好的面對死亡,才能夠讓逝者安息

今天是冬至,有許多地方有上冬墳的習俗,每當這時我們總是無比的想念逝去的親人,以及與他們過往生活中留下的點點滴滴。

或許也是這樣的節令,讓我又想起了之前寫過名為《逝去的親人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的文章。

文章在發表之後有許多夥伴給我留言,在諸多的留言中有一個共性,那便是對逝去親人的懷念與傷心。

由於我們國家長久以來對死亡教育的缺失,讓很多人都無法正視“死亡”這件事,更別提對此事有任何的心理準備了。因此,很多人幾年,甚至是幾十年都無法從親人離世的陰影中走出來,以至於影響到我們日常的生活與工作。

在留言中也有朋友說道自己在面對親人的離開後感到心痛不已,甚至有想要同親人一起離去的想法。

我想無論是影響到日常生活與工作,還是有了想要隨親人離開這個世界都是離開之人所最不願意看到的狀況。

那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親人的離開,以及如何平穩的度過最傷心的日夜,讓逝者在天之靈得以安息,我就自己目前的認知和經驗與朋友們分享幾點心得,希望能夠讓傷心的你們感到一絲絲溫暖。

一、不要去假裝堅強

無論男女生活在這世上都是血肉之軀,只要是血肉之軀就有情感,在面對親人離世時不要假裝堅強,更不要對自己說:“不要哭、不許哭”之類的話語,因為壓抑是無法將情緒發洩出去的,這樣不僅不利於身體健康,並且被壓抑的情緒容易在某一特定的瞬間一碰即發,難免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面對親人離去而哭泣並不是軟弱無能的一種表現,而是正常的情感宣洩,找一個獨立的空間,或是合適的場所放生的大哭出來,任憑思念、回憶與淚水交織在一起痛快的哭一場。

之後給自己一段時間適應沒有親人相伴的日子,這段時間不要設定具體的期限,自然而然的最為恰當。在這段日子裡傷心與思念之時,任由感性作主,待宣洩告一段落之後,試著恢復正常的作息,好好吃飯與睡覺。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不易做到,只因人的傷心難過之時生物鐘是會被打亂的,但即便如此也得強迫自己按照正常規律來生活,因為這是逝去親人所想要看到的樣子。

二、睹目思人

這一點可以把親人用過的物品,喜歡的東西留在身邊,以達到思念他們的目的,也可以到親人喜歡去的地方。這樣的方式有時能夠讓人感覺到逝去的親人還在我們身邊陪伴。

許多人在面對親人離世極度感到傷心的原因之一,便是覺得人死之後就再也看不到了,雖然這的確也是事實,可只要我們願意相信他們仍舊活在我們的心中,外加各大宗教的影響,我們也不妨可以將親人看作是去了另一個世界裡,在那個世界沒有病痛與煩惱,這樣想心裡興許能多一些慰藉。

三、珍視彼此,珍惜當下

“我們原以為來日方長,可很多時候卻是來日並不方長,”因此沒有比珍視彼此,珍惜當下更為重要。

我記得自己還在上學時,有兩次和父母上墳看到旁邊的人哭的很傷心,可一眼就能看得出並非是新墳,因此當時家人有些反感,並說道親人在世時一定要好好相處與孝敬,以免死去時留有遺憾。這樣痛哭難免是心中有愧,並且是於事無補的行為。

以其事後為再也無法彌補的過錯而痛哭流涕,追悔莫及,不如生前好好珍視彼此與孝敬父母。

我們都說世界上最等不起的便是孝道,以其父母離開後才後悔沒有好好孝敬,不如生前儘可能多一些時間陪伴在父母身旁。

也許有人會說工作實在忙碌,可父母的要求也不會很高,我們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利用一兩個小時陪他們聊聊天,就算是陪他們去超市買些生活的必需品,也比你只往家裡寄昂貴的保健品要強很多。

我之前聽過一些育兒方面的課程,有一個詞我覺得也可以用在父母身上,那就是高質量陪伴,並不是你陪在他們身邊的時間長短,而是在陪伴期間有沒有讓他們真心的感受到你的關心與體貼,你們之間有沒有交流。

這些點滴的關愛與相伴日後都能夠成為一種美好的回憶,而當父母有一天真正的離開我們之後,過往的種種將會陪伴我們的一生,直到我們也同他們一般離開這世間。

願我們在回憶中都是一些美好事物,而不是充滿懺悔的內心獨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