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向洋人宣戰的原因,不僅外交出問題,而且無法控制義和團


八國聯軍洗劫了圓明園之中不可估量的國寶,這起事件在中國的歷史上無疑是充滿了屈辱的,而造成這一屈辱的罪人無疑正是慈禧。在很多人看來,正是由於慈禧的自大才讓她向聯軍宣戰,造成了這種極其糟糕的後果。其實並不是這樣。

慈禧向洋人宣戰的原因,不僅外交出問題,而且無法控制義和團

慈禧剛入宮的時候是十八歲,被封為貴人。等到她得到咸豐帝的隆寵之後,一步步成為了貴妃。咸豐死後,慈禧又與恭親王聯手除掉了顧命大臣。後來,慈禧將恭親王罷免,把朝廷大權緊握於手。再之後,慈禧還通過一場戊戌政變將光緒帝給囚禁了起來。如此看來,慈禧並非是一個無知之輩,因為她的政治手段非常強硬。

我們可以看一看事件發生的先後,當初是聯軍為了打開北京城門,因此先進攻了天津,之後慈禧才向聯軍宣戰,並下達詔書。國土遭到外族侵佔,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即便全國人民都去對侵略者進行反抗,也是處於被動之中。慈禧站在主戰派一方,又何嘗不知道清軍與聯軍之間的實力相差多大。

慈禧向洋人宣戰的原因,不僅外交出問題,而且無法控制義和團

在與日本的一戰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馬關條約》之中賠償了多達兩億兩的白銀。清廷不堪重負,早已經分崩離析,慈禧此時面臨的不僅有外部問題,還有內部的種種矛盾。

晚清時期,百姓們的生活陷入困境,全國各地幾乎都有人喊著要起義。而光緒則在這個時候展開了戊戌變法,變法人士還想要將慈禧刺殺。

面對這種國內的糟糕局勢,慈禧應該怎麼解決?首先,目前所表現出來的一切嚴峻形勢,無一不是由於清朝衰落才造成的,而這個問題在短期之內又不能輕鬆解決。所以,慈禧只能將內部的種種矛盾轉移為整個民族對侵略者的仇恨。其次,只有保持外敵所造成的極大壓力,才能實現內部的統一,實現集權。

慈禧向洋人宣戰的原因,不僅外交出問題,而且無法控制義和團

如果光緒掌權後連慈禧都敢動,其他和慈禧親近的保守派必然也不會被放過。所以,廢帝一事已經不只是慈禧和光緒之間的爭鬥,這已經關係到了兩派存亡。對於保守派來說,只要是光緒想要支持的,他們就會反對。而以光緒為代表的改革派是親近西方的,所以慈禧一派就偏要作對。

那麼,面對外部問題的時候,主戰派難道都是血性十足,非戰不可嗎?他們是真的覺得自己能夠打贏已經欺負到家門口的列強嗎?並非如此。

慈禧向洋人宣戰的原因,不僅外交出問題,而且無法控制義和團

列強進攻清朝,雖說是想要瓜分中國,實則他們最希望的是將中國獨吞,將別國的實力削弱。在這些國家之中,英國的實力最強,而日本和沙俄距離中國最近,也最具危險。清政府既然誰都惹不起,便搞起了親近英國的一套,後來還制衡了沙俄和日本。如此看來,這一決策倒也並非是胡亂制定的。要想在不割地不賠款的前提下實現對列強的制衡,清廷還得靠義和團。

義和團聲稱“扶清滅洋”,清廷為其正名,便能夠順應民心,聯合民力,對敵人產生威脅的效果。而清廷再則從中進行調節,維護洋人的利益。

慈禧向洋人宣戰的原因,不僅外交出問題,而且無法控制義和團

不過,清廷還是小瞧列強的野心了,僅僅依靠義和團和外交上使的招數根本不是長久之計。義和團殺人越貨,清軍渾水摸魚,場面失控後,聯軍開始進攻天津。

而主戰派上報給慈禧的情報經過了加工,嚴重影響到了慈禧的判斷。慈禧在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雖然對內部的處理還算滿意,但是在處理外部問題時,卻未能如願,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慈禧只得又轉變為主和派,與洋人修好。雖說慈禧手握權柄,但是很多事情也並非僅憑她的想法就能夠掌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