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故事:“樑二傻”編幸福

撰稿 王智君

攝影 董曉峰

新聞故事:“梁二傻”編幸福

湯原縣城電站小區西側有一處空地兒,一位老漢在編筐,一雙粗糙的大手嫻熟地忙碌著,不長時間,一隻散發著梢條清香的筐就編好了。老漢直直腰,隨手將新編好的筐往地上一扔,一副蠻有成就感的樣子。

有人來買筐了,他讓顧客隨便挑,錢揣進腰包,他繼續編。老漢編筐、賣筐成為小城一道獨特的風景。然而,目睹他的艱辛付出,留給人們的是諸多啟迪和感動。

殊不知,他本來是一個貧困戶,他的故事還很多。

編筐老漢叫梁志偉,今年66歲,是湯原縣湯原鎮仙馬村的農民。提起編筐的歷史,那可夠久遠了。

梁志偉居住的仙馬村地處山區,溝塘里長滿了梢條,梢條這東西是編筐的上等材料,靠山吃山嘛,因此,村裡會編筐的人很多。

梁志偉16歲那年,因為家裡貧困,他上不起初中就到生產隊幹活了。那時候的生產隊,沒有機動車,就連牛馬車也少,農民修水渠、往地裡送糞都用土筐挑,這樣一來,土筐需求量特別大。

在這種情況下,隊長鼓勵農民編筐。農民編完筐交給隊裡,隊裡給現錢,每隻筐8分。可別小瞧這8分錢,當年農民出一年苦大力,秋天結賬,到手也不多幾個錢,遇上年頭不好,莊稼欠收,不僅一分錢拿不到手,還要給隊裡“倒掛賬”(欠隊裡的錢)。

梁志偉幹了一天活兒,晚上點燈熬油編土筐,一年下來,收入還真可觀。家裡人穿的、戴的,吃的、喝的都得到改善,他家稱得上是村裡的上等戶。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後,梁志偉忙完地裡的活兒,就開始在家編筐,老伴兒也跟著學,編完筐拿到市場上賣。雖然收入不是很多,但是也比去外面打工強。

可是,好景不長,這10來年市場不好了,因為種地實現了機械化,農村人紛紛進城,用筐的少了。

梁志偉調侃自己,“我的編筐生意趕上老太太吃鹹鹽——一年不如一年了!”

生意不好,手藝也不能丟啊?8年前,梁志偉進城蹲在小區門口編筐賣,他不住地自我安慰,掙一點兒是一點兒,總比閒著強。

新聞故事:“梁二傻”編幸福

梁志偉進城編筐賣的第4年,那年的秋天,他去70裡地以外的黑金河山區割梢條。

梢條這東西,一年能割兩茬,初春割一茬,初秋割一茬。八成是割的人多,縣城附近溝塘稀少了,而且品相也不好。黑金河山區那兒的溝塘梢條長得茂盛,而且品相好,可有一條不如人意——危險。

為啥這麼說,多年來有關部門加強了野生動物保護,什麼黑瞎子了,野豬了,張三(狼)了都“緩陽”了,不僅山裡到處有,有的還抵近城邊,騷擾居民。

梁志偉顧不上那些,開上自己的三輪車,蹦蹦噠噠去了。到了地方,他把三輪車停好,拎著鐮刀就往溝塘深處走,走著走著,他看到一個小夥子也在割梢條,他與小夥子打了一聲招呼,去了小夥子的北側,距離小夥子有個30多米遠。

梁志偉正割得起勁,就在他直腰擦汗的瞬間,他看到一頭300多斤重的野豬正向小夥子那邊移動,他倒吸口冷氣,感覺頭髮絲都豎起來了。他衝小夥子大喊:“身後有野豬,危險!”

小夥子聽到他的喊聲,轉身一看嚇懵了,野豬馬上就要咬住他了。

就在這危急時刻,梁志偉一邊加大嗓門喊,一邊用鐮刀劃拉闊葉植物,整出大動靜吸引野豬,果真,野豬轉身衝他而來。梁志偉都能看清野豬的兩個獠牙了,還有它“炸開”的鬃毛,這是野豬要與人“血拼”的徵兆。說不害怕那是扯,梁志偉嚇出了一身冷汗,他轉身就跑,

不知道哪兒來的一股靈巧勁兒,一竄高,爬上了一棵大樹。

野豬望了他一會兒,無可奈何地走了。

小夥子回頭找到梁志偉說:“您不把野豬吸引過去,我這條命就沒了!”

說完,小夥子跪下給梁志偉磕了一個頭,以感謝救命之恩。

梁志偉說:“沒啥,你畢竟歲數小,以後的日子還長著呢!”

新聞故事:“梁二傻”編幸福

吸引野豬救小夥兒的事,梁志偉真沒當外人說,只對老伴兒叨咕過。老伴兒一聽,後怕得要命。她說:“你都多大歲數了,還這麼逞能!這要是有個三長兩短可咋整?”

梁志偉也不說啥,只是嘿嘿地笑。

一來二去,這件事被左鄰右舍知道了。

有人說梁志偉太傻,再聯繫上他在家排行老二,於是,就給他起了個“梁二傻”的外號。

還有人說,給梁志偉起這樣的外號,其實並沒有冤枉他,他辦的“傻事”多著呢。

2016年春節前夕,湯原縣委書記付慧華來到梁志偉家,付書記說他孫女學習好,還知道他家生活困難,專門給他安排1000元補助金。

梁志偉感動之餘,疑惑不解,付書記那麼忙,咋把他家的事情掌握得這麼一清二楚?

陪同付書記的同志說,付書記在走訪其他群眾的時候瞭解到的。

確實,梁志偉家的生活過得不太好,倒不是他和家人不努力,而是諸多因素造成的。梁志偉和兒子在一塊兒過,一年有點土地流轉費,兒子擺地攤掙不了幾個錢,兒媳殘疾,孫女上高中費用大。

梁志偉編筐賣,市場越來越不好,他忙活一年也就有個五六千元的進項,由於他老伴兒身體不好,賣筐錢幾乎都花在老伴兒的打針吃藥上了。

付書記坐在炕頭上,看到牆角堆了不少筐,幫助梁志偉分析編筐不掙錢的原因。付書記說,他小的時候也編過筐,可是,沒有梁師傅編得好。梁師傅手藝好,能吃苦,為啥過不上好日子呢?原因在於,梁師傅只會低頭拉車,不會抬頭看市場……

臨走時,付書記要求陪同他走訪的同志,根據相關政策,幫梁志偉申請辦理低保手續。

梁志偉真誠地對付書記表示,他能走能撂的,還有手藝,靠編筐一定能過上好日子,還是把低保讓給更需要的人吧! 

此言一出,在場的人深受感動。

事後,相關工作人員找到梁志偉,對他說,婉拒是婉拒,低保夠條件還是要申請。想不到,梁志偉依然婉拒。

有人說梁志偉,縣委書記幫你申請低保都不要,真是傻透腔了。

新聞故事:“梁二傻”編幸福

有人說梁志偉不要低保是犯傻,而更多的人則向他投來羨慕的目光。大家說,縣委書記親自到家看望,還給送來錢款,多美的事呀!

梁志偉表面上樂樂呵呵的,以迎合羨慕他的人,而心裡卻很不是滋味。自己沒幹好,麻煩領導來救濟,這不是添亂嗎?如果自己脫貧致富奔小康了,領導來看望,那才心安理得,那才臉上有光。

付書記的“抬頭看市場”給梁志偉觸動很大,他果真去了縣裡的大小市場逛了逛,這不算,他還專程到佳木斯的大市場看了看。不看則已,這一看,梁志偉恍然大悟,對靠編筐脫貧致富充滿了信心。

那麼,梁志偉都看到啥了?

他看到了品種繁多的筐,有水果筐,裝飾筐,購菜筐,食品筐,還有養蠶用的大圓淺筐。

梁志偉明白了,對他而言,筐的市場不好,是品種單一造成的,在此之前,他只知道編土筐和菜筐,哪知道筐的天地這麼廣闊!

於是,他模仿樣品編,一件,兩件,三件……一陣忙活,弄了不老少。樣品有的,他能編出來,樣品沒有的,只要顧客能說出樣式,他琢磨琢磨也能鼓弄出來。 

六一兒童節,有人向他訂購小果籃,小果籃小到只能裝一個蘋果的程度。梁志偉把梢條颳得白白淨淨,雙手一陣翻飛,小果籃像變魔術一樣,就完成了。

一家飾品店拿來柳編時尚飾品,讓梁志偉“複製”,他下了一番功夫,訂單就簽下了。

來大客戶了,湯原縣蠶業站向梁志偉預訂了40只養蠶用的大圓淺筐……

市場大了,生意比以前好了,梁志偉的心情這個美呀,美得做夢都笑出了聲。他逢人就說,是縣委付書記一番話把他引上了“流光大道”。

新聞故事:“梁二傻”編幸福

以往的日子裡,別看梁志偉編筐沒掙多少錢,自己的日子過得也不如意,可是,他心腸熱是出了名的。

他編筐的地方離棚戶區很近,那裡有一部分貧困人口,越是貧困人口,他們種菜、賣菜真少不了用筐。

也是他剛進城編筐的時候,一名穿戴較差的農民來看筐,來者拎起土筐用力掰了掰,認為結實,很是相中。馬上打聽多少錢一副。

梁志偉說:“保準耐用,20塊錢一副。”

來人摸摸兜,一看錢不夠,戀戀不捨地走了。

這個時候,旁邊一名圍觀的居民說:“10塊錢他也捨不得買,他是低保戶。”

梁志偉聽罷,心裡很不是滋味,著實需要,又捨不得買,捨不得買的原因是錢緊。

大約過了兩天,梁志偉看到那名低保戶打此路過,他沒用多想,拎起一副土筐送了過去,嘴上說了一句:“拿去用,不要錢。”

低保戶先是吃驚,明白了梁志偉的好心後,不好意思地說:“不成不成,等下個月低保金下來我再買。”

梁志偉說:“有啥不成的?梢條是我進山割的,我就費點手工,沒啥成本,你給錢我也不要。”

不要硬給,低保戶招架不住,只好接受了。

在梁志偉身上還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他去給預訂的顧客送筐,途中遇到急需用筐的低保戶,他打聽好低保戶的住址,返身就給送去,依然拒絕收錢。

遠的不說了,今年以來,他送出去的筐就有30多副,價值600多元。

明媚的夏天,湯原縣城有一道特殊的風景——一雙滿是老繭的手在忙碌,一張消瘦的臉膛掛著笑容,一地新編的筐散發著梢條的清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