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平舆丝弦道(一)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平舆丝弦道(一)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平舆丝弦道(一)

丝弦道中“丝弦”二字可以理解为因其伴奏乐器以丝弦乐器为主,从而使用主伴奏乐器来命名。而“道”字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万道同命名说:“我以曲言志,从丝弦结道”,也就是“道者,志同道合之道也”;另一种道情说:通过演唱,道出人物、情节、心情等,所以是“道情”二字的简称。根据汝南、平舆的老艺人的口述,大都认同第一种说法。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平舆丝弦道(一)

上图是丝弦道原本的演出形式,演出者围桌而坐!

上图是丝弦道原本的演出形式,演出者围桌而坐!

丝弦道曲目多取材于历史、传说故事和现实生活。唱腔音乐均有过门,依弦行腔,音调古朴优雅,曲速缓慢,颇具古宫廷音乐之风。曲调属于中古大调,同时也吸收了河北梆子、小调、快书等曲牌,并在实践的过程中筛选,形成了丝弦道曲牌多源性的特征。丝弦道的曲牌众多,已收集的剧目有近百部,由于流传于文人雅士阶层,其唱词颇具艺术性,表演时围桌而坐,艺人唱兼伴奏,没有表演动作,所有的情感、人物都是从唱词中所表现,具有浓厚的文人艺术气息。伴奏乐器多以丝弦乐器为主,也有少量的打击乐器烘托气氛,使用的“滚琴”等乐器,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

2007年平舆县丝弦道入选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平舆县成立了丝弦道传承保护中心。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平舆丝弦道(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