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吃過它,還敢說你吃過好大米?

沒吃過它,還敢說你吃過好大米?

稻米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沒有米飯的一頓飯,怎麼吃都感覺不飽,難以給胃一個交代。

稻米,對中國人甚至亞洲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雖然餃子佔據了北方人全年各大小節日的餐桌,可自帶治癒效果的大米,卻佔據著全國 70% 以上人口主食的地位,幾乎全年不間斷。

米飯有著讓一切食物好吃翻倍的特殊功能,看似普通平淡,但口感上好的米飯能夠獨立挑戰挑剔食客的味蕾,一碗下肚,“粒粒皆辛苦”瞬間化作每一次咀嚼的幸福和滿足。

沒吃過它,還敢說你吃過好大米?

據說,中國人吃稻米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了。唐朝後,五穀名單中出現了「稻」,並排在第一位,成為中國人的主食。而在一個多世紀以前,天津津南誕生了一種名貴的糧食作物,就是後來享譽津門的“天津小站稻”。

歷史更迭,百姓遷徙,從長江流域往南看,珠江流域、雲南地區都發現過早期遺存的人工稻;向北望去,江淮平原、江漢平原到黃土地區,一樣有相關遺蹟。隨著耕種技術的迭代升級,江南地區曾成為「天下糧倉」。如今,水稻種植已遍佈全國多個地區,東北、江南、嶺南算是代表性區域。那麼產自天津津南的小站稻,又有何優勢及淵源呢?

沒吃過它,還敢說你吃過好大米?

小站稻產自津南小站是一種機緣,這種機緣與中國近代史上許多重要的節點緊密相連,近代中國看天津,天津近代看小站,天津是九河交匯之都,因明成祖朱棣從這裡渡河南征,得名“天子渡口”賜名天津。600年間,它水運磅礴,乘勝之勢從未消減。

沒吃過它,還敢說你吃過好大米?

中國近代“小站練兵”,從小站走出過5位民國大總統,9位內閣總理以及30多位督軍,

“天津小站”成為近代歐洲版圖上唯一被標註的中國小鎮,它因兵而興,因米而名,“小站練兵”和“小站稻”一同被寫進歷史,成為歷史贈送給天津津南的兩張獨有的名片。

沒吃過它,還敢說你吃過好大米?

小站稻的歷史淵源

“小站稻”是津南獨有的產物,鹽鹼地、御河水、有機肥、優良種和獨特的氣候,是缺一不可的五大要素,

津南區原為退海之地,面朝渤海,拱衛京畿,天津海河流經這裡進入渤海,津南佔足了水脈優勢,也書寫了悠久的水稻種植歷史。

沒吃過它,還敢說你吃過好大米?

明代科學家徐光啟曾4次來這裡考察推廣水稻種植,並把實踐心得寫進了著名的《農政全書》中,清末,李鴻章調淮軍統領周盛傳率部北上,駐防小站屯田練兵,“盛字軍”動用34個營的兵力,在蓿草叢生的鹽鹼地上開挖了一條馬廠減河,引來御河水拉荒洗鹼種植水稻。

沒吃過它,還敢說你吃過好大米?

御河水自黃河而來,一路捲來高原的黃土泥沙,淘洗了粘性鹽漬的土質,以甜刷鹹,化鹼成腴,潤化了鹽鹼不毛之地,水中的腐殖質飽含豐富的氮、磷、鉀,在稻田中淤下一層厚厚的紅泥,成為極佳的有機肥料,恰好為選自南方安徽的稻種創造了舒適的生長環境。

沒吃過它,還敢說你吃過好大米?

這是一種絕佳的相遇,也是一次神奇的南北結合,每支北方秀穗都搖曳出南方稻枝的氣質,在長達175天的生長期內,小站稻享受了足夠的光照和足夠的水肥給養,造就了它不可複製的遺傳基因,收穫的稻米清香可口、風味獨特,進貢朝廷成為皇家貢米,“小站稻”由此成名。

同時,小站稻還是名副其實的“優等生”,它米粒白裡透青、油光發亮、晶瑩剔透,蒸時黏香適口、回味甘醇、軟而不糊、冷後不硬,一戶煮飯、四鄰飄香。有詩云“一蒿御河桃花汛、十里村炊玉粒香”。歷盡歲月凝練的風味,在我們的餐桌上千回百轉。

小站稻的二次升級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小站稻米成為中華“第一大米”,不僅銷往東歐、東南亞,還在全國20多個省市推廣引種,種植面積、產量及品種優化都達到空前高峰。經歷了140多年的蹉跎歲月,小站稻不僅留給世人獨特的滋味,還有縈繞於心的情懷。

沒吃過它,還敢說你吃過好大米?

80年代末,天津市優質小站稻開發公司重新開發種植小站稻喜獲成功,“日思”牌小站稻通過了18項有毒物檢測,指標全部為零,獲得“綠色食品商標”,並被農業部列為全國名特優農產品,獲“全國優質粳稻優良食味評比一等獎”,1999年“小站稻”商標成功註冊,成為全國第一個糧食作物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09年成功認證為中國馳名商標,2017年天津津南被授予“中國小站稻米之鄉”。

如今,“小站稻”不僅是一張燙金的名片,更是一種金貴的食糧。天津市優質小站稻開發公司採取稻蟹混養、稻魚混養等種植方式,優化水稻的生態環境,實行單品種收穫、單品種儲存、單品種加工,以及集團化、品牌化、標準化經營模式,保證了小站稻成為高端稻米的精良品質。

沒吃過它,還敢說你吃過好大米?

這一粒小小的米,看似樸實平凡,其實藏著偌大的宇宙,“小站稻”產自小站、出自津南,經過歲月更迭,昔日的皇家貢米,如今已走上百姓的餐桌。有句廣告語說"吃點好的,很有必要”,那麼提升生活品質,就從選對大米開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