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验光专家唐萍:如何给孩子配合适的眼镜?看完了再去

同仁验光专家唐萍:如何给孩子配合适的眼镜?看完了再去

每年暑假都是青少年验光配镜的高峰期,需要提醒的是,眼镜不是治疗近视的工具,佩戴眼镜的目的是让孩子看得清楚,减缓近视的发展⋯⋯

当前青少年近视是一个较普遍的社会现象,那么视力不好是否都是近视问题呢?

对于青少年而言,绝大部分视力下降的确是近视造成的,但是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屈光不正中度数较高的散光与远视一样会造成视力差,很多眼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也会影响视力。

因此,当孩子首次反映视力不良时(尤其是幼儿),家长最好带孩子去医院眼科或专业的眼视光中心进行检查,看是什么原因造成。

其它眼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视力下降,首先要在治疗病因的基础上视力才有可能提高,青少年视力差,及时验光检查是对疾病的一种筛查。

这里我们主要谈谈屈光不正:近视、散光与远视,以及幼儿常见的眼病——弱视的配镜问题。

同仁验光专家唐萍:如何给孩子配合适的眼镜?看完了再去

近视不是一种眼病

正常情况下,当我们眺望远方时,远方的物体成像在我们眼睛视网膜上,这样,我们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而近视的人,他在眺望远方时,远处物体的成像在视网膜前,在眼底就是一个模糊的影像,因此他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造成近视的原因,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父母均是高度近视),胎儿眼球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外,现今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环境的影响。

例如,家长们望子成龙,过早的让孩子去练钢琴、画画、读书,提早让孩子的眼睛完成了正视化过程。

新生儿刚出生时,眼轴较短,表现为远视,随着年龄的增加,眼轴逐渐增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6~7 岁左右表现为正视状态。

而我们的家长,在孩子还是 3~4 岁时就开始让孩子进行大量的近距离阅读或看电视、电脑等,导致孩子在 4~5 岁左右就完成了正视化过程,那么在以后的用眼过程中,孩子的眼轴就会越来越长,然后逐渐发展成为近视。

近视不是一种眼病,但是高度近视(大于 600 度以上的近视)就是眼病了。因为,高度近视会带来一些眼睛的并发症,例如:视网膜脱离、黄斑的出血、后巩膜葡萄肿以及青光眼。

这些疾病都会导致视力下降,给工作和学习带来影响。孩子出现了近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早发现早配镜或治疗,是可以减缓近视度数发展的。

我们常说,近视分为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从本质上来讲,假性近视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眼睛的调节过度,表现为近视状态,而当调节放松时,这种近视状态又可以消失。

假性近视不需要配近视镜,如果配了眼镜虽然视力有些提高但加重眼疲劳,会加速成为真性近视。

如何区分真假近视,相信是所有家长都非常关心的。药物散瞳无疑是判断真假近视的最佳方式。通过相应的眼科检查,根据孩子的年龄、屈光不正的状态等判断用哪种方式进行散瞳。

目前,常用的散瞳方法有:快速散瞳(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6~8 小时瞳孔恢复)和慢速散瞳(1%阿托品眼膏或眼用凝胶点眼 3 天,21 天瞳孔恢复)。

验光师通过验光,如果近视度数小于 50 度,那么就可以判断孩子的眼睛处于假性近视的状态,如果近视度数大于 50 度,则可以确诊为真性近视。

散光建议常戴眼镜

散光是指外界的光线在进入调节放松的眼内后,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一个像点,而是形成了前后两条焦线。

如果孩子没有近视,散光度数小于 75 度,通常孩子的视力没有问题;如果散光大于或等于 100 度,即使孩子的视力没有问题,有些孩子也会表现出明显的视疲劳症状,如头痛、注意力不集中、一学习就爱打瞌睡等等。

戴上散光眼镜后,虽然有些孩子视力并没有明显提高,但是视疲劳症状马上减轻。因此,如果孩子散光大于等于 100 度,不管近视或远视多少度,我们都建议常戴眼镜。

婴幼儿如果散光度数很高,一般是眼球发育不良造成的,应该早期检查及时配镜,否则容易发展成为弱视。

大度数远视要及早配镜

远视与近视正好相反,在调节放松的情况下,远处物体的成像是落在视网膜后。一般远视是由于眼轴的发育与屈光系统的不匹配造成的,远视的孩子,眼轴都一般偏短。

远视一般不会突然出现,除非发生特殊情况(比如晶状体摘除)。通常小度数的远视对远近视力没有影响,但是度数较大的远视,孩子通常会有明显的视疲劳症状,尤其是看近时,这就需要配镜了。

大度数的远视要及早配镜,否则有可能成为弱视。

现在孩子很小就进行视力检查,双眼视力都差很容易被查出来,但是比较隐蔽的是单眼视力差,有些孩子检查视力时用另一只好眼睛偷看,这就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和观察,争取及早发现。

弱视表现为在常规眼科检查眼底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小于 0.9。弱视有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形觉剥夺性、屈光不正性以及先天性弱视。

总的来说,弱视发现越早,家长孩子配合治疗越好,治愈率就越高。5~6 岁为最佳敏感期,12 岁前为有效期,但过了 12 岁治愈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弱视治疗需持续数年时间,矫正视力达到 0.9 以上还应坚持治疗 6~12 个月。多数弱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散光),必须持续戴镜予以矫正,定期复查视力,以调整镜度。

戴镜后还须到弱视治疗中心,眼科医生会根据弱视程度类型建议使用如遮盖,精细作业,弱视治疗仪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假性近视应重视功能训练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经过检查,既然是假性近视,那就不用担心也不用去管他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孩子出现假性近视,说明他目前的调节过度,有发展成为真性近视的可能,如果不加以放松训练和采取其他的控制办法,那么假性近视也会变成真性近视。

真性近视者,若裸眼视力大于 0.6且近视度数小于 1.00D,矫正视力仅比裸眼视力高 1~2 行,可暂不配镜结合配合视觉功能训练,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视力下降,应考虑配镜。

是否常戴眼镜应听验光师建议

孩子有了近视不戴眼镜会产生以下几种后果:

看不清远处的目标,习惯性眯眼,造成视力疲劳,影响学习和容貌;

眯眼时会引起眼肌对眼球的压迫,导致眼轴增加(少年儿童眼球壁较柔软),使近视度数增长加快。

近视青少年配戴合适的眼镜,注意用眼卫生,近视度数增长反而会有所减缓;近视加深后,新配的眼镜不能适应,只能从低度数带起,也会引起近视度数的较快增加。

因此,孩子近视后,需不需要戴眼镜,是长戴还是偶尔戴,一定要听从专业验光师的建议。

现在一些功能性镜片可以帮助孩子减轻疲劳,延缓近视度数的发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功能性镜片,因为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例如近视度数、眼位情况、调节功能和集合功能的情况等等,这些只有通过检查才能确定,也只有得到了这些数据才能判断孩子适不适合功能性镜片以及适合哪种镜片。

家长不要盲目选择,应该在验光师的指导下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个性化镜片。

需要提醒的是,眼镜不是治疗近视的工具,佩戴眼镜的目的是让孩子看的清楚,减缓近视的发展。

佩戴眼镜后若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继续使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或者配戴不适当的眼镜,如:没有验光或验光不准、眼镜度数未能随眼屈光变化而及时调整、眼镜加工不当,这些都会增加眼睛的负担,使得度数快速加深。

同仁验光专家唐萍:如何给孩子配合适的眼镜?看完了再去

每年进行眼科或验光检查

8~14 岁正是青少年生长发育高峰期,由于学业日趋加重,用眼过度,造成度数不断高攀,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度数每年都会有-0.50D~-1.00D 甚至更高的增长。每 6~12 个月应定期检查一次,度数变化需及时更换眼镜。

同时,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戴镜习惯,教导孩子双手匀力摘戴,避免眼镜变形,定时清洗眼镜,眼镜若变形损坏应及时到配镜处修理调整;

使用白炽灯、经鉴定合格的护眼灯等,给孩子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照明,亮度以柔和为宜。

另外,家长要监督孩子减少不必要的用眼(看电视电脑、玩手机等),孩子长时间学习,家长应让其进行间断休息(闭眼、做眼保健操、看远等),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身体好近视的发展也会减缓。

注意孩子的营养,让孩子多吃水果蔬菜、杂粮等,少吃高糖、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品。

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身高、体重等其他因素,而忽视了孩子的眼部健康,等到孩子上学才发现眼睛不好,此时有些孩子已经形成了弱视、斜视或者近视,眼镜矫正起来比较困难,视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视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耽误了孩子的学习。

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现在近视不重要,大了可以做近视眼手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一旦形成高度近视也会给手术带来风险。

因此,作为家长一定不能忽略孩子的眼睛情况,最好每年带孩子进行一下眼科或验光检查。

专家介绍

同仁验光专家唐萍:如何给孩子配合适的眼镜?看完了再去

唐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