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封杀”播放量的时代已经到来,第三方数据公司们要怎么活下去

全面“封杀”播放量的时代已经到来,第三方数据公司们要怎么活下去

思聪怒怼吴秀波刚刚抢占了《啥是佩奇》的头条,这个礼拜的吃瓜群众可能有点撑着了。甚至连优酷刚刚搞出了一个大新闻,都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1月18日,优酷发表声明称,“为了营造更加良性的产业环境,破除流量喧嚣,回归内容本心,优酷宣布即日起全站关闭前台播放量显示。”

全面“封杀”播放量的时代已经到来,第三方数据公司们要怎么活下去

优酷关闭前台播放量在爱奇艺之后,但意义并于亚于最先关闭播放量显示的爱奇艺。特别是在1月的早些时候,微博对自家数据显示方式也做了调整。当转发、评论实际数量超过100万时,相应的转发、评论数量均显示为100万+,目标直指“数据造假”。

全面“封杀”播放量的时代已经到来,第三方数据公司们要怎么活下去

对于如今的各种娱乐内容产品来说,播放量和微博数据曾是判断热度的可量化的、最直接的衡量标准。但某些热播剧动辄三四百亿的魔幻播放量,让造假成了公开的秘密,进而变得越来越不具备参考性。而爱奇艺、优酷、微博的行动几乎要掀起一场行业趋势。但告别播放量后,网剧、网综们的市场表现该如何判断?

“热度”不可量化,也不是最终解决方案

全面“封杀”播放量的时代已经到来,第三方数据公司们要怎么活下去

播放量、收视率等数据造假,其实我们文娱口媒体的小伙伴们也是深受其害。因为大家都知道数据造假,所以只要我们文章里出现以播放量、收视率衡量某个作品的时候,就通常会有用户留言指出“造假数据站不住脚”。当然也有部分同行解释数据会“按比例注水,所以还是有分析价值”这些自己都不会相信的话。怎么可能全按比例注水?

但完全抛弃这些数据,我们同样非常矛盾。因为播放量、收视率相当于一部作品的“销量”。抛开销量,你怎么判断产品的市场表现呢。目前爱奇艺、优酷都推出了一个“热度”数据,并表示热度会包含“用户观看行为数据、互动行为数据和分享行为”。但是仔细推敲,这个“热度”本身没有多大意义,也替代不了播放量。

首先这个“热度”具体是怎么算出来的,平台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对于播放平台,内容还分独播和非独播,独播内容也要分自制、合制和购买版权的。所以内容和内容还有一个“亲疏贵贱”之分。平台自己又做裁判又做运动员,真的能保证公平?

另外,播放量数据是可量化的。无论是哪个平台的内容,都可以根据播放量来比较。而“热度”是不可量化的。特别是在不同的平台之间,热度无法直接做对比。因此播放量即使有注水的行为,此前的宣发方还是会以“播放量破X亿”作为宣传物料。而改成热度后,我们几乎看不到宣发方说某作品热度达到什么数值。

所以热度数据只是一个暂时存在的产物。优酷在取消播放量这份声明中也提到,法律法规在健全中,关闭播放量不是终极解决方案。相信等到造假问题解决的那一天,播放量还是会回来。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受影响的除了媒体和宣发外,还有第三方数据公司。

没有播放量和微博热度,榜还怎么排

在骨朵数据网剧、网综、网大等排行榜上,无论内容本身的热度怎么样,爱奇艺平台全是排在最后。因为播放量这一栏爱奇艺统一是0,而播放量是骨朵数据,同时也是大多数第三方数据公司排名的依据。

全面“封杀”播放量的时代已经到来,第三方数据公司们要怎么活下去

猫眼专业版中,某剧集的数据还有一个“不含爱奇艺”和“含爱奇艺预估”的播放量区分。暂且不说这个预估是否准确,如今优酷也关闭播放量了,这个数据该怎么显示。另外,爱奇艺、优酷之后,腾讯视频、芒果TV也不是没有跟进可能。这个情况对于以电影票房统计为主的猫眼专业版、淘票票专业等平台可能影响还不算太大。受影响更深的是以统计网播内容数据为主的平台。

全面“封杀”播放量的时代已经到来,第三方数据公司们要怎么活下去

同时,微博数据也是这些第三方数据平台评判热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微博给部分数据设置100万的上限后,一些头部艺人或是热度比较高的作品之间的相关排名一定也会受到影响。最近甚至有业内分析指出,现在规定100万上限后,一些流量艺人或是作品重要宣传物料的“数据指标”也必须刷到100万以上了。

这种情况下,第三方数据平台算法一定要进行调整。此前爱奇艺在关闭前台播放量时曾提出过“不排除和第三方数据平台合作”。此前爱奇艺也把网大票房分账数据接入猫眼专业版。但即使有第三方能够获得一家或是几家平台的后台播放量,短期内免费公开相关数据也不现实。

去年12月底,广电总局针对收视数据造假问题发布了“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不排除监管层会对网播内容直接建立数据平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主要依靠抓取的第三方数据平台可能面临洗牌。

文 / K线战车

副主编 / 金宇

全面“封杀”播放量的时代已经到来,第三方数据公司们要怎么活下去

2

全面“封杀”播放量的时代已经到来,第三方数据公司们要怎么活下去

1

9

播报当日票房、排片数据、档期资讯、深度票房数据挖掘、电影产业观点速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