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top,当年比不上《阿甘》,现在却不应被错过

我们可能会错过许多故事,但这个发生在“肖申克监狱”的关于救赎的故事却不应该被错过。不经常看电影的朋友会问,生活已经这么忙了,那一两个小时去看一部电影岂不是浪费时间?明明看剧情简介,看电影解说也完全可以了解电影的内容。

豆瓣评分top,当年比不上《阿甘》,现在却不应被错过

人的生存需要精神食粮,当大脑处于长时间思考造成的劳累时,我们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消灭这种情绪的方式每个人之间都各有不同。有人选择去打一场游戏,有人选择来一段剧烈的运动。而有人就会选择看一部电影。在观影的时候,自己会带入主人公的角色,与他经历喜怒哀乐,他的故事是虚拟的,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他的身上找到自己正经历的问题的答案。而心中产生的共鸣,是任何快餐式的解说、剧透都达不到的。

豆瓣评分top,当年比不上《阿甘》,现在却不应被错过

影片的主人公安迪因为妻子和其情夫的死而被警察找上门,因为,他是与他们二人最后发生冲突的人。虽然安迪并没有杀人,但还是被关进了监狱。安迪在监狱之中并没有像其他囚犯那样变成一个“听话”的囚犯。他敢想敢做,拥有者过硬的才华,虽然身处监狱,但是他却并没有将自己当做一个永远失去自由的囚犯。他的内心向往自由,并且充满希望,终于,他逃出了监狱。

豆瓣评分top,当年比不上《阿甘》,现在却不应被错过

相信很多人都对这部影片中关于“体制化”的定义有点印象。影片之中并没有为我们长篇大论地定义这个名词,而是用“一条人命”来为我们说明。监狱图书馆的管理员布鲁克已经在监狱中待了50年,按理说他应该是很向往外面的世界的,但是,当他得到假释的机会后,他却拒绝离开监狱。

豆瓣评分top,当年比不上《阿甘》,现在却不应被错过

因为他在这里呆的太久了,久到完全不能适应外界的正常生活。他在这里,是一个有着50年资历的“老人”,他的图书管理员的身份在一众囚犯之中竞显得有一些高端。让他离开,就是打破它持续了50年的“正常”生活。果不其然,在布鲁克出狱之后,他就不堪忍受外界的世界而上吊自杀了。罪犯向往外界的自由,这是我们的常规思想,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思考到,一种生活过久了,就会被“体制化”。

豆瓣评分top,当年比不上《阿甘》,现在却不应被错过

布鲁克从痛恨围墙,变成了习惯围墙,最后,他不得不依存围墙。这就是“体制化”。而深知“体制化”的瑞德,却在获得假释机会之后,也要选择自杀。没有希望,就没有了享受生活的动力。

豆瓣评分top,当年比不上《阿甘》,现在却不应被错过

安迪入狱之前是一位青年银行家,他在监狱中的所作所为显得如此格格不入。他的一步步攀升都让观影揪心不已,生怕这就是他跌落下去的时刻。但是,安迪用香烟向狱警换取了与朋友们外出工作的机会。他也用一把只能用来雕刻的小锤子挖了一条能带他逃出生天的隧道。安迪在图书馆工作,于是整个肖申克监狱的囚犯们都跑到图书馆中摆脱安迪来为他们理财。安迪能够成功的逃出去,他的才华也帮了他很大的忙。安迪由于具有很强的理财技能,肖申克的最高长官让安迪帮自己洗黑钱。值得一提的是,最终安迪揭发了长官违法的行为后,长官后知后觉的打开了那本早已经被掉包成《圣经》的“账本”,曾经,安迪被告知此书中有救赎他的方法。书中被挖空了一部分,大小正好能够放下那把安迪用来挖隧道的小锤子。

豆瓣评分top,当年比不上《阿甘》,现在却不应被错过

安迪明面上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都是一个已经被完全体制化的人所拥有的。他似乎像上一个图书管理员一样,在这个监狱之中混得风生水起,享受着自己的新“工作”,新“身份”。安迪交给狱警如何合理的避税,帮助长官洗黑钱,帮助囚犯们理财。但是,他内心那颗炙热的希望种子并没有沉寂下去,反而在日积月累的“体制化”生活中彰显出强烈的生命力。他不动声色的用一把极小的雕刻锤子挖着一条通往自由的密道,仿佛整个肖申克监狱之中,只剩下了安迪一个人还记得“自由”是什么滋味。

豆瓣评分top,当年比不上《阿甘》,现在却不应被错过

安迪帮助狱警逃税,狱警给了他和朋友们一些冰啤酒。狱友喝着啤酒,觉得自己像一个自由人。而这样的“自由”美丽又虚幻。当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阿甘正传》风头正盛,令《肖申克的救赎》显得有些无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这两部影片在很多人的心中已经产生了变化。很多人都说,人一生之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但是,最大的朋友也是自己。当我们倍感挫败的时候,还有自己这个“好朋友”在时刻的提醒规劝。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救赎自己。网上很多人都会说自己每个月都会“丧”几天,而这时候如果能看一看这部电影,相信很多人会因此重获力量。

豆瓣评分top,当年比不上《阿甘》,现在却不应被错过

也许,大多数人都认为这部电影的主题是“自由”,但是更多的,应该是勇气和希望。安迪在肖申克监狱之中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他有勇气和希望。因为有希望,所以不会受到“体制化”围墙的侵袭。因为有勇气,于是他做到了别人不敢做、更不敢想的事情。瑞德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他已经在这座牢笼之中耗费了30年,熟悉监狱规则的他完全懂得怎样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因为进监狱的第一天,狱长就说“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在这里,任何的希望既渺茫又无趣,黑暗高墙之下从来都不能滋养这种东西。只有安迪,他的身上还存在着这种虚无缥缈又玄乎其玄的东西。自由,只是被具象化的勇气和希望。对于安迪,这东西是自由,而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是别的东西。如果社会就是一个“肖申克监狱”,那么处在社会中的你我,是否已经被“体制化”成为不再拥有希望和勇气的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