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手機處理器是ARM架構 但ARM又是個什麼鬼?

提到芯片商,大家首先會想起誰?英特爾、AMD、蘋果、三星、高通、聯發科、麒麟......實際上,

除了英特爾和AMD等少數混“X86圈子”的芯片廠外,其餘廠商都是要看ARM臉色吃飯的

都說手機處理器是ARM架構 但ARM又是個什麼鬼?

“ARM”的兩層含義

“ARM”這個詞彙包含兩層含義。第一層,ARM是“英國芯片設計公司”的縮寫(已於2016年被日本軟銀收購),是一家致力於半導體芯片設計研發的企業。

都說手機處理器是ARM架構 但ARM又是個什麼鬼?

第二層,ARM是與X86平級的CPU架構,它和X86的差別是改用了RISC(精簡指令集計算機),雖然整體性能不如X86架構特有的CISC(複雜指令集計算機),但卻因主打低成本、低功耗和高效率這三手好牌,恰好迎合了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諸多移動設備的發展潮流,從而一統非PC領域計算設備的江山。

不一樣的運營模式

ARM之所以默默無聞,主要就在於其獨特的運營模式。作為全球最著名的半導體芯片廠商,英特爾總將芯片的IP設計、IC設計、晶圓製造和封裝測試等環節大包大攬。

反觀ARM公司,其只負責半導體芯片產業鏈中最初的IP設計部分,也就是研發ARM指令集、內核架構、圖形核心和互連架構等,並將它們授權給其他芯片商完成從半導體芯片設計、生產到銷售的其他流程。而ARM的盈利來源,則在於前期的授權費用,以及芯片廠後期銷售時支付的提成費用。

都說手機處理器是ARM架構 但ARM又是個什麼鬼?

如果套用一句流行的廣告詞,那就是“我們(ARM)不生產芯片,我們只提供一個芯片設計的Idea”。

可以說,作為一家不生產芯片的芯片廠商,ARM卻在全球範圍內支撐起了各種嵌入式設備、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穿戴和物聯網設備的運行,只是ARM每年都會從構建上述設備體內的上億顆處理器中“抽成”,嚴格遵守薄利多銷的運營模式。

有意思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ARM和X86的邊間也開始變得模糊起來。

比如,ARM很早就開始“入侵”傳統X86架構處理器堅守的高性能計算終端市場了。首當其衝的就是服務器,AMD在2014年就發佈了首款ARM架構處理器“Opteron A1100”,並於2016年部署到服務器領域。

都說手機處理器是ARM架構 但ARM又是個什麼鬼?

作為與英特爾平級的X86芯片供應商,AMD的“倒戈”也恰好印證了ARM架構的先天優勢:擁有更高的靈活性,定製能力以及更低的開發費用和功耗。

AMD副總裁Andrew Feldman就曾表示,研發完全定製化、採用ARM架構的服務器芯片目前僅需花費18個月時間並耗資3000萬美元,而研發基於X86架構的服務器芯片則需要花費3年到4年時間並耗資3億到4億美元,孰優孰略一看便知。

除了服務器市場,微軟也聯合高通推出了基於ARM架構處理器(驍龍835)打造的Windows 10筆記本,並主打“永遠在線”特性,而且很快就要與我們正式見面。

都說手機處理器是ARM架構 但ARM又是個什麼鬼?

那麼,就我們最關心的手機處理器而言,ARM給蘋果、高通、聯發科和麒麟等芯片商都提供了哪些幫助?如果你對這個問題感興趣,那就不妨關注智趣狗明天的推送內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