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日记|《铁冠图》

看戏日记|《铁冠图》

《对刀步战》

奚中路、陈麟等

《别母乱箭》

柯军、胡璇等

《撞钟分宫》

蔡正仁、缪斌、陈莉、袁佳、

林芝、张伟伟、孙敬华、蒋诗佳

《贞娥刺虎》

史依弘、杨东虎

近期三次元忙碌,这一天又有上昆演唱会冲突——本来已买这场,后来因事转票朋友——没想到九一八当天,又和小伙伴来赶《铁冠图》的盛会。

就戏来说,几个折子都曾看过,演员大多熟悉,对于演出能呈现的面貌心里大致有个预估。

看戏日记|《铁冠图》

对刀步战

与大王前两年的天蟾版本比较,体力有所下降,但大武生依旧是大武生,出来的“样”少有人能及,且嗓子在家(最后一丢丢离家出走)。大王带出的兵,就是精神!

看戏日记|《铁冠图》

别母乱箭

接着大王同演周遇吉是需要胆量的。

第一次看柯军的现场,以前的功架底子还在,腰腿还能使上力气。舞台是残酷的,有没有长期不间断地练功,骗不了人。

这次是上京的底包,胡璇的周母大约也是初学,顺道把沙奶奶的风格融了进去,洒了出来。一门忠烈本来挺感人,至少唏嘘吧,愣是演得像站在道德高地逼一家人去死,好没感情哦。

看戏日记|《铁冠图》

撞钟分宫

这是当天最最期待的一折,唯一担心蔡老师高龄会有体力精力的不济。蔡老师的状态很不错,体力受限,嗓子气息和身段有力不从心的地方。然而,这才是真正昆曲(昆剧)该有的样子啊!国破家亡,山河破碎。戏唱古今事,叹一声,赞一声。

PS,对蔡老师饰演的崇祯帝,我有一个疑问:这迟滞的舞台感觉,是个人理解还是体力所限?戏后有朋友解答:兼而有之,有借鉴衰派老生的地方。

这就带来我看戏时的另一个感慨:蔡老师自然是好的,但这“好”我没有能比较的参照系,尤其是缺少与蔡老师同辈演员的参考。《撞钟分宫》只能见此一脉,好也不知道真正好在哪里……

看戏日记|《铁冠图》看戏日记|《铁冠图》

贞娥刺虎

史依弘大约是想成为京剧界的话题女王。

戏如何呢?不是昆,也不是京。

在昆的范畴里,无家门无曲唱,缺失这两个基本点,吹嘘表演细腻,有毛用?何况对表演“细腻”的评价还存疑呢。我坐第四排,尚觉浅淡、不连贯,十排以后不知作何感想,二楼三楼的观众又有如何的观感呢?

身段向来是史依弘的强项,若以正旦行当论,这位“娘娘”是够端的,端到30+的年龄了。水袖的力度是要扫死一只虎么?

对“梅派刺虎”这种提法有疑问。有过什么样的论证呢?必要性?此戏梅先生师承何处,做了哪些梅派独家特色的融入?有多少传人继承?

我觉得,梅先生演过的不等于此剧目就可以贴梅派标签。声腔、表演以及特有剧目集合才形成了如今普遍认知的“梅派”。如今的梅派刺虎是京还是昆呢?梅先生在昆曲里立派了么?(梅先生,对不起,拉您出来。小编感叹:宣传如孔雀开屏,角度找对了,是美的,角度不好,呃呃)

必有人要提“体谅演员”的不易。背后的故事够上感动中国了吧?所以,以后但凡有演出,开锣前安排个痛说革命家史,不感动不流泪的就不必再继续看戏了。否则,不尊重演员,不对,不尊重表演艺术家。

话说,艺术家们,你们知道买票观众背后的故事么?!

没有金刚钻,爱揽瓷器活,一次两次三四次。看戏,是一件单纯的事。你有玩意,我有掌声。烦的是,戏不咋样,拼命在一堆瑕里找瑜夸。

看戏日记|《铁冠图》

文 | 川贝

您还可以阅读以下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